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2W

一、資訊技術,讓教學內容豐滿而立體

資訊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論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枯燥的文字講解,有限的掛圖演示,使學生所獲得的資訊只能處於較低的水平.如今,多媒體教學透過聲情並茂的圖片、聲音和動畫等手段呈現教學內容,讓學生享受審美的樂趣,接受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伴隨知識得以同生、共長.例如,在講“三角形”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有哪些運用呢?然後播放教師製作的演示文稿,畫面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徐徐展現:藍天中展翅翱翔的雙翼飛機,暮色中的埃菲爾鐵塔,川流不息的楊浦大橋……學生屏息凝視,感受着三角形穩定性的廣泛應用,陶醉在這個色與聲交織、音與形交融的世界裏……這樣,三角形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圖形,而是演變成爲一個個生動的、立體的、眼光可觸及的活生生的`事物,學生的視覺、聽覺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在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下,師生的情感產生共鳴:三角形的世界是美麗的,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勞動創造瞭如此偉大的奇蹟.學生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二、資訊技術,讓思維的羽翼飛翔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的學生各顯神通,或許只是理想的追求.資訊技術使這一理想成爲可能.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設制“起跑線”、“加油站”、“凱旋門”,這些極具挑戰性的“衝浪”,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由選擇對話.電腦充滿人性化的即時判斷,讓每個學生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瞭然於胸,以便採取有效的策略及時調節:一路闖關,滿懷信心接受新的挑戰.在這種新型的人機交互環境下,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建構屬於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傳統的課堂上,面對學生渴求得到不同發展的眼睛,教師心有餘而力不足.資訊技術所獨具的交互特性,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發掘想看和學習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按不同方式與屏幕顯示內容進行溝通,提供反饋資訊.

三、資訊技術,讓學習更加高效

新課程提倡的是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觀,僅靠“一支粉筆,一張嘴”顯然不能獲得高效的課堂教學,而藉助資訊技術屏幕切換、及時反饋等功能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學生一開始是人手一臺電腦,自主嘗試進行三角形的分類.交流分類方法時,教師只輕按“屏幕切換”這一命令,就讓所有的學生機包括大屏幕都呈現出其中一號機的分類介面,使學生都能仔細、清晰地觀察這位同學的分類方法,同學的評價、老師的評價都可以在鼠標輕移間有條不紊地完成.爲了選取有代表性的分類方法供學生觀察比較,教師可以自由地選擇某一號機進行屏幕切換,引導學生一一探討.

四、資訊技術,創造了平等的師生新關係

例如,在講“數字與編碼”時,每一個細節雖然微乎其微,卻讓我們陷入深思.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教師教和學生學,多媒體的引入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正如瑞吉歐所說:“接過學生拋過來的球!”教師與學生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爲拋球和接球.學生可以把球拋給老師,老師接過球,再拋給對方或其他學生.但在資訊劇增的今天,學生在網絡的海洋中自在遨遊,他們的所思所想所得所獲已經遠遠超過了課本給予的範圍,他們拋過來的球可能出乎老師的意料,老師還能接住嗎?教學相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資訊技術,創造了一種平等和諧、不斷髮展的師生新關係.五、資訊技術,永遠無法替代教師的指導資訊技術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毛爾科維奇說:“成功的教學需要多種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件),也不能單靠水(軟件),還要有好教師.”如果一味追求資訊技術環境下學生的主體迴歸,學生可能一無所獲,在討論區中自由地發言而不圍繞主題.這樣放任自流導致的後果是:資訊技術環境下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甚至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不能完成.例如,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不是無所事事,而要積極地旁觀,加強指導與調控,輔導、點撥,讓學生走好每一步.當然,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應該在資訊技術環境下,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不斷循環、不斷調控.如果沒有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一步步展開深刻思考,則資訊技術整合就失去了靈魂.總之,資訊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不僅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把資訊資源帶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把學習空間還給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積極創新的能力.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被激發出來,潛能就會被充分挖掘出來.因此,資訊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整合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