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資訊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初探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2W

隨着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教育和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資訊技術與學科教學(或課程)的整合成爲教育教學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熱點。毋庸置疑,資訊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下面結合一些教例,談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資訊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初探教育論文

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精心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從不同感官刺激學生,激勵學生在學習環境中進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而資訊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它打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資訊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課文時,由於小學生受年齡、閱歷、樂理知識的限制,對《月光曲》中表達的內容理解不深,更談不上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一段《月光曲》,但這首世界名曲並沒有激發起學生的情感,相反,他們臉上一片迷茫。於是,教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演示動態的畫面:開始,隨着舒緩的音樂,屏幕上出現皎潔的月亮慢慢升起,海面在月光照耀下微波粼粼;接着,音樂逐漸高亢,這時天空出現了縷縷微雲……隨着樂曲的節奏變換,向學生呈現出與音樂相吻合的畫面,給學生搭設了一座理解課文內容的鵲橋。透過畫面表層,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披文入境,深入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意味,再引導學生聯繫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作深入思考,自然水到而渠成。

教師在資訊技術所創設的情境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進一步改變了教師爲“主角”、學生爲“配角”,教師“一味講解”、學生“一味聽講”的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並體驗到當主人的.種種快樂。

這就是資訊技術所營造的人文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搭建平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未來社會呼喚既具有個性又富有合作精神的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爲學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機會,以使他們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在競爭中求發展。資訊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改變了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爲學生的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如教學《林海》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體會林海的迷人與美麗;然後,按課文內容尊重學生的個人喜好,把學生分成嶺、林、花三個組,去網上查尋小興安嶺的相關資料,透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到一起;接着選派一名同學彙報學習收穫,演示製作成果,同時各小組之間透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最後讓每個組選擇一種表達方式,或繪畫,或寫解說詞,或朗誦課文等,表達對小興安嶺迷人景色的讚美。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顯示了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優勢,使學生在分組學習中,既發揮了個人所長,又各有分工、相互幫助。學生在使用各種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發展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培養創新精神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蒼白無力的,而利用資訊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堅實有效的。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所提供的資訊資源,較之傳統教學單純抽象的文字填灌式的模式具備無可比擬的優勢,它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腦、眼、耳、口多種感官同時並用,大大發展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的多種思維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並發展個性愛好,有效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中有許多有關工程學的知識,教師運用錄像、幻燈、投影以及電腦等電教媒體,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思考,透過播放火車在“人”字形軌道上行進的動畫,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發現問題、尋求解答、探討方法,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求異、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課程與資訊技術的整合,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資訊技術作爲認知工具,無疑將是資訊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課程學習方式。因此,在當前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資訊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資訊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課程的整合,將複雜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形象生動,對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