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學問君 人氣:8.76K
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只有透過分析學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合理科學的評價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字] 突現 主體地位  數學 有效性
        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我想,其實質也就是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只有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才能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如何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 、教學設計緊扣學情
        學情是我們一切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出發點。因爲只有“知其心”,才能“盡其材,救其失”,也才能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1、學習態度參差不齊。2、學習基礎好壞不一。3、知識遷移能力強弱分明。4、鞏固能力也有分別。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教學設計一刀切,沒有針對性,效果當然就不明顯,更談不上讓每一個學生有所得了。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必需有的.放矢,一切以學情爲中心,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纔會有所建塑。
        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更應遵循數學的認知規律。目前,少數數學教師好高騖遠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如根據教材要求,七、八年級對幾何的推理只需掌握合情推理,至九年級纔要掌握演繹推理。而有些教師在七年級就灌輸演繹推理,這無異於拔苗助長!學生聽得是暈頭轉向,雲裏霧裏,我們的教學又怎麼能有效呢?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我們教學的有效性。      三、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給學生的東西中有什麼比興趣更重要呢!”。學生對於數學學科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實踐中形成的帶有情感的個性傾向性。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應闡明數學學科的主要內容和實用性及重要性。在闡明內容時應注意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點到面,還要結合一些實例。如身份證號碼的意義、七巧板能拼出不同的圖案、“神七”的有關數學數據等。再如,有理數加法這一節,我們可以用撲克牌代替正、負數,紅色爲負數,黑色爲正數,兩個學生爲一組,將點數相加,誰答對得多,誰獲勝。這些使學生聽起來興趣盎然,做起來印象深刻。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其次,還要針對數學學科的特點提出最具體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有“法”可依。最後,不斷更新教學手段,融入多媒體等現代資訊技術,刺激學生的興奮點。有了興趣,就有了認識和探索的基礎;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未知的動力,何愁我們的教學沒有效果呢!
        四、 合理科學的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抽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綜合應用能力有強有弱。所以我們不能以“智”取人,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評價時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期待,少一些失望。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吧!我們常說話應該是“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師期待着你數學成績的提高”。只要我們的孩子有進步,就應該值得期待。“人非草木,豈能無情”,面對合理科學的評價,孩子們自然而然倍加努力地培養自己。
        就數學教學的效果而言,評判的重要標準就是學生學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而不是教師講授了多少。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抓住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教學就會有效的! 
[參考文獻]
《數學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