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闡釋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於數學教學中

學問君 人氣:2.34W

還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分析理由能力、解決理由能力的培養,轉變傳統的以“粉筆+黑板”灌輸理論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形式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在教學方式上主要採用引導啓發式、討論式、範例式、項目式、模擬式等多種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爲主動求知。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就要儘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深思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餘地,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份嘗試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數學教學方式,使數學學習既有利於學生打好基礎,又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於學生去探索、創新。

闡釋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於數學教學中

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爲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爲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構建平等、和諧、開放的學習環境,是在新課改下讓學生主動參與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點撥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着直接的關係。現在的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相反,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範者、評論者、欣賞者,也可以是顧問和朋友。

在學生的潛意識裏,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活動,學生把自己放在被動、從屬的地位,教師要求如何做,學生就如何做,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沒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如何糾正和轉變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心態,是喚起學生參與教學的關鍵,使其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作爲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承載體,更是知識的開發體。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打消他們的顧慮,對積極發表個人看法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不以對錯評價學生,只要能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值得欣賞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參與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明白參與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要讓學生敢於面對現實中的自我,勇敢地挑戰自我,在鍛鍊中成長起來。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向上的學習意識、優良的學習品質將使學生一生受益。

在具體策略的安排上,首先透過策略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透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策略、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推動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要有法、“教”必得法,“學”纔有路,“學”纔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可透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策略。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後,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並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爲,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其次,教師要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不是所有的理由都可以一錘定音,而是可以和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可以聆聽學生的見解,並能適時地給以贊同表揚或指正他們的觀點。學生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深思。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深思、深思、再深思。首先在深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給以啓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深思,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着教師的思路走。如不這樣,學生缺乏獨立深思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達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獲、思有創的目的,從而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夥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理由,即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啓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中的重難點處,由於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事物不同的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作分組討論則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啓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了發展。這樣,同學之間相互彌補、借鑑和啓發,形成了交互的思維網絡,對理由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策略,關鍵是透過交流和討論發言後知道自己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理解、認識理由的缺陷,同時讓每個學生親歷過程,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

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爲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也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定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並着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