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7.26K

1、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論文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至關重要。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交往和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比如,在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教師不能一上課,便讓學生死記硬背乘法表,教師可以引入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實例,引入乘法口訣的學習。例如,“假設小紅帽一個月看望她外婆四次,小紅帽三個月過後,一共看了她外婆多少次?”透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來創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迅速的進入課堂狀態,吸收相關數學知識。再例如,在進行數學除法運算教學時,教師可以爲學生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比如,小明是個胖子,他現在的體重是150斤,如果他一個月減肥10斤,他想成功減肥到100斤的話,需要幾個月?學生透過減法和除法運算,很快可以得出,小紅需要5個月便可以減肥成功。教師透過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創設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有利於提升教學效果。

2、實施有效提問,增強師生互動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提問,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教《圓的認識》時,教師先播放了一段“小動物騎車比賽”的動畫片,在一片鮮綠的草地上,老虎,獅子,河馬,牛這四種動物,分別騎着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這四類車輪在草地上等待着,比賽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猜,哪隻動物跑的最快?爲什麼?比賽開始,學生們都興致勃勃的看着,只見笨重的河馬騎着車一路遙遙領先,而其他動物無論怎麼賣力,始終落在了後面。畫面上河馬最先跑到終點,而且河馬露出的`微笑也讓學生們感到了有趣。此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們,爲什麼河馬是最快的?這說明了什麼?而別的動物爲什麼被顛的搖搖晃晃,河馬卻騎得又快又穩呢?透過這樣層層設問,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極大激發,透過思考,學生也對“圓”有了認識,掌握了圓的特性和相關知識點。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教師實施有效的提問,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3、有效調控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

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和學生間的合作交流。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是較難把握的,倘若教師在講臺上等着學生完成合作,既不利於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浪費了教學時間。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兩方面着手:

1、傾聽學生的心聲,注重對相關資訊的反饋:由於許多課堂教學資源,都是動態生成的,而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所獲得的資訊,是動態教學資源生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在合作的時候,會自然的流露自己的思想觀點。因此,教師要注重傾聽學生的心聲,並注重對相關資訊進行分析和反饋,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2、指導學生完成相關數學知識的操作:例如,在餘數除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拿出13根火柴棒,每3根分爲一組,問學生可以分爲幾組?還剩下幾根?教師還可以讓小組組長爲每個成員發一張圓圈圖,圖上是數量不同的小圓圈,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圈一圈,並討論發現了什麼。透過具體操作,學生明白了在進行餘數除法運算時,餘數都比除數要小。透過相關操作,學生了解了餘數除法的運算問題,同時透過分析和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這有利於提升教學效果。

4、結束語

小學數學,是學生初入接觸數學的學習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的創設教學情境,實施有效的課堂互動,有效的調控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合作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