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95W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爲良好的行爲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精選6篇)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1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着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爲。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樹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本人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他們習慣於從模仿中學習,而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爲習慣經常成爲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小學生的口裏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裏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二、從小開始培養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成了,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因爲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老師充滿着信任和尊敬,願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講道: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小學生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塗畫,你把他塗黑,他就變黑,你把他塗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染上惡習後,要改變他,那就難了。舉個例子,我的女兒五個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點多鐘就要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時間,不帶她到幼兒園,她就又哭又鬧,無論你怎樣哄她她都不買你的賬,只要你把她帶到幼兒園,她就立即轉哭爲笑。顯而易見,小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落實。

三、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爲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內外相軌並行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繫,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爲,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項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爲,及時得到反饋的資訊,對學生的壞行爲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要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

五、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爲“我要學”,自己成爲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了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裏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爲教育者,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着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2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常用方法

1、拿起表揚的武器,對處在萌芽狀態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助長。

對那些出現良好學習習慣苗頭的同學進行表揚,例如對那些還沒有講解就已經學會知識的同學,上課敢於進行爭論的同學,作業書寫特別認真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介紹他們是怎麼做的,並分析這樣做的好處。那麼到再一節課的時候,就會發現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同學越來越多。再透過引導這些良好習慣就會成爲學生的自覺行動。

2、“先學後教,先練後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不少老師說,你班的學生好,能一直堅持自學,俺班的學生不行。其實不是哪個班行,哪個班不行,而是教師教學方法上有問題。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小編一直堅持採用“先學後教,先練後講”的教學方法。在老師教之前先佈置學生自學,要講的習題在講之前先讓學生試做。學生不能獨立學會的知識就上課討論,合作解決。老師只對疑難問題進行點撥,然後再讓學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這樣學生每天都在教師講前接觸新知識,不是自學,就是討論。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轉化成了學習習慣。

3、“有佈置有檢查有措施”。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後作業,只要佈置了就必然進行檢查,對完成好的給予表揚鼓勵,對不認真的提出整改意見,但不能生硬的批評,而要給他一次改正的機會。課堂上口頭提問的作業,學生無論說的對錯都不進行批評,並且對大膽發言的同學進行表揚鼓勵,表揚他們敢於大膽表達自己意見的精神。這樣學生錯題不再有顧慮,對其表達出錯誤的意見不但不批評還表揚,學生髮言能不積極嗎?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徹底避免了機械、重複的作業。

4、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要有一個“教-扶-放”的過程。

學生的習慣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我們要的是那些能改變學習方式,能提高教學質量的學習習慣。這樣的習慣學生原來沒有。要對其進行指導,有一個“教-扶-放”的過程。“教”就是教着學生怎樣預習,怎樣合作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怎麼解決,怎樣纔算認真完成作業。“扶”就是在前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着怎樣做。老師觀察學生的活動,對出現的偏差進行指導。“放”就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學習方法,已經形成習慣,就可以大膽地讓學生獨立活動。這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爲學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透過建立班內機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裏,設有學科課代表。每一排桌設一個大組長。每一個大組設若干學習小組,小組內設組長。每一張桌子上設桌長。其它同學爲組員。爲了提高學習效率,凡是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由自己獨立解決,同桌能解決的問題就由同桌解決,學習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在大組內或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層層有人把關,每一種習慣有示範,有學習榜樣,有追趕目標。同時把全班同學分爲三層,科代表、大組長、和學習特別優秀的小組長等同學爲一層,稱爲大組長級的同學。小組長、桌長等同學爲一層,稱爲小組長級的同學。其他同學爲一層。這樣每一個學生或學習小組有問題都有具體人員負責,什麼級別的同學完成什麼樣的作業也一目瞭然。學生的學習習慣相互影響,最終使全體同學都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6、從心理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逢第一節是我的課,學生老早就到教室裏去學習了。有的老師看到這種情況就說:“他老師在家一發動摩托車學生就進教室學習了”。這種主動學習的習慣是怎樣培養起來的呢?有時上課時故意晚進教室,對在認真學習的同學進行表揚,並告訴他們老師就喜歡“自覺”學習的同學,學習不用老師管着,就應該象那些自覺學習的同學那樣,自覺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對學習自覺的同學經常進行表揚。這種思想灌輸多了,受表揚的同學越來越多,自覺學習的同學也越來越多。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場面也就出現了。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3

一、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學習有計劃,學習效率也就會得到提高。反之,學習沒有計劃,常常會看上去花費了不少時間,但學習效果並不好。大多數孩子學習缺乏計劃,也沒有制定學習計劃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最開始的時候,能夠幫助孩子們制定學習計劃,然後督促他們按計劃安排學習時間(特別是低年級學生),這樣時間長了,他們就有了做計劃的意識和習慣了。其實,制定學習計劃並不複雜。每天的計劃安排,除了正常上課時間之外,雙休日等自由時間,我們就可以進行一下計劃,比如早晨起牀後可以背誦、預習等內容,放學回家後可以複習,當然還要安排時間出玩和做勞動。總之,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計劃內容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否則,難以實施也就失去了計劃的意義。

二、提前預習的習慣

古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學習,養成預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透過預習學生不僅可以讓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變得輕鬆而有自信,還可以積累一些好的學習方法。預習能增強求知慾望,帶着預習中的問題聽課,就能啓動好奇心和求知慾,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還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很必要的。 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學生去解決,而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而且習慣課前預習的學生,總能在學習中處於主動地位,從而從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先把預習拿到課堂上來,有選擇的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帶着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我想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專心致志的習慣

大量的實踐證明,擁有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背景下,我們仍然要堅持提倡學生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專心致志學習習慣依然顯示其獨特的重要性,併發揮巨大的作用。試想一堂課,學生不思學習,教學效果肯定是很糟糕的。所以只有上課認真聽講的同學纔會走進課堂和書本,將學習和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對學習無關的事做到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古語云“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做事就會事半功倍。孩子上學以後,有條件的父母就得給孩子準備一張書桌,或者相當於書桌的適合孩子學習的專用的地方,決不能讓孩子今天趴在牀上應付,明天又在椅子上湊合。

四、觀察思考的習慣

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習慣,一定要向學生強調後者,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不可能真正地認識客觀事物。一定要做到觀察和思考相結合,這絕對是一個不錯的學習習慣。對觀察、思考這二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要真正在教學中以體現,則必須依靠實踐活動。這其中的關鍵在於勤,要讓學生的觀察、思考成爲一種習慣,在觀察的同時進行思考,二者最終融爲一體。另外還要讓學生勤於練筆,把觀察、思考的'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堅持着做,相信同學們的觀察思考能力一定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五、善於提問,質疑的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提問是思維的導火線,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加強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生有了疑問纔會進一步思考問題,纔能有所感悟、有所發現,進而有所創新。這就是善於提問的習慣所帶來的好處。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說不懂就問纔是個好學生,孔老夫子常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人們自古一直把不懂就問當作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學起源於問,學總是和問緊密相連的,我們讓學生學會做學問,首先讓學生學會問,學會質疑。課程改革中質疑習慣的培養是情感態度的重要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質疑習慣,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小學生質疑習慣的培養是新課程情感態度目標的新突破口。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讓學生敢問、會問、愛問,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着長遠的意義。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4

首先,我們應該從段落開始,並堅持下去。在課程改革的日子裏,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入手。在教學中,有很多“細節”,如坐姿、閱讀姿勢、大聲回答問題等,教師在這些細節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老子的《桃青》中,有這樣一句話:“抱木”是在最後誕生的;九層梯田從基土開始,千里之行從腳下開始。老師必須注意小事。習慣是由重複或練習所構成的一種自動動作。它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必要的,需要不斷加強和滲透。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習慣自然形成。

其次,我們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尋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習將是有意而主動的,學習簡單而有效。然而,對學習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在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圖和主動性,進而創造性地學習,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在課程改革之日,應從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潛在因素。對學生進行關注,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對學習越感興趣,他們對自學的興趣就越大。激發興趣就是充分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意願。

第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企業精神的支柱,是自主工作潛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各種潛能的發展大有好處。關注和保護兒童的自尊。多表揚少責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爲自尊心高的孩子對自己的活動有充分的信心,而自尊心低的孩子則不願意參加羣衆活動,認爲沒有人愛他們,缺乏自信。通常,我們應該創造一個環境來培養孩子的自信,這樣孩子才能以一種微妙的方式變得“自信”。通常,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會對他們的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必須能夠做到。”你必須把它做好。因爲兒童的自我評價往往取決於成人的評價。大人們用肯定和堅定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孩子,他們會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意識到我可以做別人能做的事。Liu Yongsheng教授總結道:“相信自己,我就能做到。”詞彙和歌曲食譜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的自信心。性格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很多原因,如智力發育不足、家庭先天營養不良、校園教育知識崩潰等。作爲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瞭解情況,利用學習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知識,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案研究;找出提高學生學習行爲的有效途徑。這種個案研究不僅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有重要責任,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第四,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據統計,89.6%的學生認爲他們的家庭作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28.05%的學生在做作業時開始回答問題。另外3.2%的學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這些不良習慣極大地影響着學生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探索的潛力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既是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幫助學生透過自己的工作獲得知識和把握潛能的關鍵措施。它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自身潛能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5

本冊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課本圖畫或教學掛圖的基礎上,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瞭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和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讀書做筆記。我先和孩子們交流了讀書做筆記的好處,有的說能提高寫作水平,有的說能提供寫作的機會,能將記憶長期保留,積累珍貴的見聞或資料,等等。我給他們介紹了名人堅持讀書做筆記的事蹟,並告訴他們,我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今後的道路還很長,如果養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對於今後的成長是大有幫助的。就像老師堅持天天備課、寫反思一樣,長期堅持,你會發現做筆記這件事會變得越來越輕鬆了。

事實上,我們五(X)班的孩子在兩年前就已經養成了讀書寫批註的良好習慣,而且有一部分孩子,能寫出大段的感想。但是語文學習的名目是很多的,由於語文時間的缺失,能堅持每天都讀書寫筆記的孩子是很少的。

隨時使用工具書。首先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身邊有哪些工具書,這些工具書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一交流,我才發現,農村孩子身邊的工具書是少之又少的,基本上就添了新華字典,個別的也就多了成語詞典。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漢語拼音詞彙》、《學生辭海》等平時經常能用到的工具書,發動他們利用雙休時間去新華書店走走看看,見識一下各種工具書。農村教學資源的缺乏導致學生的接觸面狹窄,這學期,我一定要多利用多媒體,來讓這些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多增長知識。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6

我始終堅定——“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受益終身”。一個好習慣需要我們平時的提示,需要孩子們能持之以恆的去培養。所以,對於孩子習慣的培養我是持之以恆。

從一年級帶這班孩子至今,可以說老師熟悉孩子,孩子瞭解老師的一舉一動所表達的意思。對於書寫習慣、學習習慣、行爲習慣等,我都會利用課堂,教材等有利時機進行教育。而這次教材上的“讀書做筆記”和“經常使用工具書”這兩個習慣我在二、三年級就開始注意培養了。如二年級學習了查閱字典,現在孩子抽屜裏字典必備,經常看到學生課堂上隨時用,看課外書時也會不時翻翻,當然這是一部分同學。這次利用教材內容,爭取讓它成爲每個孩子的習慣。

至於讀書做筆記,可以說,大部分孩子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除了老師規定的每週讀書摘抄,平時也經常讓學生寫感想並且提出閱讀寫批註——自己對一個詞,一句話,人物哪怕是一個字的想法,評價都可以。使學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但是對於編寫提綱學生練習較少,今後注重在這方面加強練習,讓寫提綱幫助孩子有更明確地閱讀思路,寫作脈絡,說話有條有理,一清二楚。

把習慣培養當成重要任務,放在平時,勤說,多練,以達到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