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小學資訊技術教育中如何發揮尖子學生的作用

學問君 人氣:3.07W
在小學資訊技術教育中如何發揮尖子學生的作用
 在小學資訊技術教育中如何發揮尖子學生的作用
 南京市雙塘小學    嶽潔
 摘要:本文簡要的闡述了在小學資訊技術教育中教師手中拿同一本教材要給知識基礎不同的學生授課,存在的“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選出一部分“尖子生”,發揮“尖子生”的作用,爲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而採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尖子生;分層;因材施教;激發興趣;合作學習
 一、引言
 不知道各位教師有沒有遇到像我一樣的情況,在一次資訊技術課上的操練時間,一個學生舉手說:“某某和某某在玩遊戲。”我立刻停下課,心中想,又有搗蛋鬼了,這回要殺一儆百。我生氣走過去問他們爲什麼要玩遊戲,一個有些膽怯地說:“老師,你教的我都會了。”我立刻開啟他的作品,真的比我要求得還好。另一個低着頭:“老師,你講的我都聽不懂,也不會做。”最後,我沒有批評他們,因爲他們正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想我應該想方設法去改善這種情況。
 在資訊技術教學過程中,由於各方面的因素,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在實施統一的教學目標,“一刀切”的教學要求,使基礎好的學生感到太簡單而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對於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因內容“難”而聽不懂,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進而成爲上課“偶發事件”的製造者,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如此一來,形成了惡性循環,久而久之,資訊技術課如同虛設,學生們也不能學到他們想學的知識。
 二、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衆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爲“共生效應”。根據這一原理,在教學中老師應當儘可能的發現“尖子生”,而資訊學科由於其特殊性,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尖子生”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在資訊課的教學中培養“尖子生”,發揮“尖子生”的作用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三、論文結構
 (一)尖子生的界定
 和其他一些學科不同,在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尖子生不一定是文化成績優異的學生,因爲資訊技術學科的特殊性,學生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家庭條件、接受能力等因素都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和操作水平。因此,教師不能用傳統的觀點來界定“尖子生”。根據平時課堂的一些教學經驗,我心目中的“尖子生”應該對電腦感興趣,學習較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學生。
 (二)如何用好尖子生
 1、尋找合適的尖子生,發揮尖子生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有些學生資訊技術水平較高的現象,我採取了“小老師”的方法。即學生對一些簡單問題進行個人或者是小組內探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再進行集體交流,發現異同點。在這種交流中,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興趣自然也就來了。
 如何解決好資訊技術課中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是當今資訊技術課教學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學習資訊技術課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主要是因爲最初的學習條件、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而造成的,只要給予他們適當、適時的幫助,再有一定的時間和條件,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資訊技術課所規定的基本要求。其實,學生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可利用資源,我們有理由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學習好的同學來充當教師的“小助手”、學生的“小老師”,以促進各類學生的共同發展。因此,在資訊課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尖子生”的作用,採取讓“尖子生”當“小老師”的輔助教學方法。目的是透過同學之間的教與學來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互教互學,以便促進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合作互助的精神。而且,這種“師生關係”可以在課上存在,也可以延續到課後,這樣大大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
 2、選擇的方法
 “小老師”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來確定,不是老師指派,而是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而產生的,可以是完成任務較快的學生,也可以是作品做的較好的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確定“小老師”和“結對學生”
 在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時,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瞭解。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和技能的測試,認真分析學生測試的成績以及操作中的問題,根據成績和操作情況將學生進行簡單的分層,第一層即爲“尖子生”,他們對電腦感興趣,學習較自覺,理解接受能力強,潛力較大,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二層爲中等生,會電腦簡單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礎,理解接受能力較好,但學習上很努力;第三層爲中下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電腦基礎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較差或是電腦基礎差不過理解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努力。在開學初,可以按照此層次安排學生的座位,使每組有1到2個“尖子生”,作爲本組的“小老師”。由於兼教的班級都比較多,所以我將這三層學生記錄在案,以備日後進行統計總結,及時瞭解學生一階段的學習情況並作相應的調整。
 (2)、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適時的選好“小老師”,在一些課堂操作性的知識的教授,可以選擇一些操作比較快的同學作爲“小老師”。如:在一年級的教學中,課堂上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操作,由於受家庭條件等一些因素的影響,有的學生儼然是一個操作小能手,可有的學生連鼠標都不會握。所以我在課上就採取操作的快的學生去幫慢的學生,由於一年級學生較小,不能象高年級學生那樣在小組內選出 “小老師”,而是要求先做好的同學幫自己的同桌,形成“一對一”的結對幫忙,這樣在班級中就產生的一大批的“小老師”,當“小老師”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了,當“學生”的同學也能夠得到充分的指導,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如:在教學《申請電子郵箱》時,讓先申請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這樣,可以減少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老師個別輔導的難題。
 (3)、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作品設計的學習,也可以讓作品做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如:在《畫圖》教學中,我經常展示做的比較好的學生的作品,並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方法和設計想法,然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方法,把自己好的.方法講給本組的同學聽,發揮“小老師”的作用,帶領本組同學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
 3、用好尖子生
 “小老師教學法”的應用與開展,可以大大緩解教師指導學生的壓力,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生的缺陷。教師可以在課前把教學要求和內容要點公佈給學生,這樣可以使他們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度。上課時教師對重點和難點問題精解細講,並作示範演示,然後將大部分時間迴歸學生,讓他們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在教師講授完後,可以選擇學習成績好、有耐心、有熱情的學生作爲“小老師”,輔助教師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
 (1)確定教學內容和時間
 要明確“小老師”教同學什麼內容,什麼時候教。一般情況下是在教師講授後,自己的夥伴在學習內容跟不上、有困難了,這時要給予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如對很多同學來說,五年級Powerpoint2000“超級連結”教學內容中的“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的問題感到很難,這時不僅需要教師在全班上進行講解和強調,而且需要“小老師”的幫助。有時是一些微小的錯誤,如六年級Logo編程中的某個字元錯了或丟了,但自己又發現不了,如果沒人指點,可能會困擾學生很長時間,這時“小老師”的出現就能節省很多寶貴的上機時間,提高課堂上機效率。
 (2)注意觀察和及時總結
 教師要對“小老師”中教和學的雙方進行認真觀察,及時獲得反饋資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師生共同分析教學情況,及時查找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及時彌補,如對進步慢的學生,可考慮給他更換“小老師”;進步快趕上全班的學生,可考慮解除他的“小老師”;成績下降的“小老師”,可考慮取消他的“教師職務”。同時注意及時總結經驗,並對錶現出色的“小老師”給予表揚,對進步快的“結對學生”給予認可。
 4、因材施教,重視“尖子生”的培養,讓“尖子生”更尖
 在每學期初,我從每班抽出一名資訊能力較出色的學生加入學校興趣小組,再利用興趣小組時間對這些學生進行輔導,除了對學科知識的教學外,還可以對這些“小老師”進行課外的加深練習。這樣,這些學生就會成爲你在課堂教學中的得力臂膀,有些學生提出的小問題,他就會幫你巡視指導。你就不會被學生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而忙得焦得爛額,就可以騰出時間去輔導個別基礎差的學生。
 在教學中,還應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要因材施教,實行個別化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要求學生設計製作一張賀年卡,教師框框條條不要定的太多,讓學生盡情自由地發揮,其結果也許大不一樣,好的學生可以精益求精;較差的學生,他完成一幅作品就好了,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對不同學生也可採取同題設定不同任務、不同難度的做法。我在教學中,鼓勵衆多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幫助老師進行輔導和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結果許多學生主動站出來幫忙。學生之間接觸容易,語言又貼近,更能溝通,互教互學。教的能起到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加深理解的同時,還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學的能起到對所學知識和問題進一步理解,進而能跟上,嚐到學習的甜頭;教師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和引導,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加濃厚了。
 (三)提升全班的資訊素養
 在資訊技術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尖子生”更“尖”,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體,本着對每一個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從學生原有基礎出發,透過分層練習,循序漸進,體現“以發展爲本”的教育思想和普及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方針。要使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可望又可及的奮鬥目標,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
 1、鼓勵更多的學生當“小老師”,
 在教學中,很多同學都想過一下當“小老師”的癮,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我就對同學們說,誰先學會了就可以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這樣極大的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如在上《畫圖》中的《剪貼圖形》時,我發現這節課內容相對來說比較難,估計要有很多同學不能掌握,要想使同學們都能會操作只有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了。學生有了當“小老師”的機會,在上課的時候都豎起耳朵認真聽講。並且我發現那些“小老師”在教的過程中都非常認真,如果發現他們的“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明白的,都會手把手的教,直到學會了爲止。在“小老師”們的幫助下,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好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經過實踐,那些基礎薄弱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有的甚至自己也能當起 “小老師”,學生有了自信心,學習的興趣也高了。
 2、讓學生在“比”中競爭、合作學習。
 即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同時又和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比較,這樣既滿足一部分學生展示自己的願望,提高自信,又給另一部分同學提供學習他人的機會,從而互相促進,取長補短。
 如透過網絡或一些控制軟件向全班、全校同學乃至在互聯網上展示他們的繪畫作品、網頁、小報製作等;參加各種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能力比賽,進一步提高自己運用計算機能力,增強自信;在網上交朋友,互相介紹學習體會,互相促進;積極投稿,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如今在網上參賽或投稿都很方便,培養他們從小積極參與競爭的意識、成就感,從而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當然,教師在給學生創造了各種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的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與別人的作品。在對作品進行評比時,不僅要關心作品的最後效果,更要關心學生的製作過程,關心學生的個性,注重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的評比。評比可以是多角度的,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興趣、基礎知識的接受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自信心、創新意識、審美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評比的形式也要多樣,如小組合作學習後評出最佳小組及最佳個人;按學生的學習水平分成幾組分別評比;製作一張成果評價表,給每次的成果打分,看看誰的進步大等,用更多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學生漢字輸入練習,是一種單調枯燥的活動,若只讓學生一遍遍地自己練,學生的積極性很低,會表現得極不情願。但換成比賽的形式就不一樣了,個個都精神振奮、爭分奪秒的,取得冠軍以後的那種自豪感與成就感能夠感染全班同學積極進取。我還讓他們自己尋找“對手”,找一個與自己實力相當的同學比一比,那勁頭就更足了。透過男女生的“擂臺賽”,各小組代表賽等形式,學生的打字速度是突飛猛進。
 3、給予學生成就感,調動學生興趣
 點滴的成功對於學生都是進步,都是下一步學習的動力。藉助教師機,將學生的優秀作業進行展示,從而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成果意識,學習就主動多了。具體做法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將他們輸入字母速度分階段進行測試,而且將測試的速度在班級中進行公佈,既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收穫,又記載了學生學習進步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學生不斷地超越自己取得新的進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年級的學生,將他們漢字輸入的速度進行定期測試並在班級網頁上進行發佈,而且將學生用畫圖畫的優秀作品也放在班級中,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對學生自己平時好的電腦作品和其他學科的優秀作品(如優秀作文、小製作、小發明等),也可以在收集資料或自己撰寫材料做成專題檔案夾,然後將學生的檔案夾放到班級檔案夾中,特別優秀的,供同學們欣賞和評價。透過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這無形中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結束語
 經過接近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同時,又有效的杜絕了有的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到很難掌握,而有的學生卻覺得所學的內容過於簡單這樣一種知識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資訊技術課教學的特長和優勢,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然,這種方法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小老師教學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課型,如理論課等,它主要是針對於“上機課”、“複習課”等課型。各位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加以考慮並適當運用,不能亂用、濫用,以免影響正常的教學。同時,教師要考慮在“小老師教學法”中所作出的一些決定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具體實施中要權衡利弊,加強引導,讓“小老師教學法”真正給資訊技術課教學帶來希望。而且,學生畢竟在各個方面發展還不成熟,對有些問題的理解和解釋有時可能會不完全或不得要領的,這樣就會影響到“結對學生”的學習。這就需要資訊技術課教師隨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提高各類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資訊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