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問君 人氣:2.85W

素質教育是充分弘揚人的主體性的教育,強調教育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要求數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小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它不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成爲知識的接收器,不敢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養成被動接受和依賴教師的習慣與惰性,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自由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形成良好的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關係,養成積極主動的參與習慣,爲今後終身學習,不斷認識客觀世界奠定紮實的學力基礎,同時形成相對穩定的素養和品質。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這一教學原則呢?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淺見。

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主體意識和主體思維方式

現代的教育理念認爲,在課堂教學中,誰獲取知識誰就是主體。現代教學不再是以往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應該是老師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進取的意識。只有這樣,培養出的人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爲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嘗試、操作、觀察、想象、討論、質疑等探究活動,從而親自發現數學問題潛在的神奇奧祕,領略數學美的真諦。而不是教學時只要把結果告訴學生,讓學生記住或者作反覆的練習就行了,這樣的教學扼殺了學生諸多方面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讓每一位學生動手進行操作――折圓紙片,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學生在自己的活動中輕而易舉就得到了“在一個圓中有無數條半徑和直徑”“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這樣的教學,不但看到了知識的“靜態”存在,更用“動態”的觀點引導學生考察了知識,即知識不但是認識的“結果”,更包括認識的“過程”。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不但可以更鞏固,也便於靈活運用。學生在如此的教學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精神。

另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教材裏的.知識是客觀的存在的東西,而學生的認知結構是知識結構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要使知識結構成爲學生的認知結構,必須有一個建構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像照相機那樣一下子“複印”上去就行了。因爲學生是能動的主體,他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吸收、同化新知識,充實、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或者改組原有的認知結構,組成新舊知識統一的、新的認知結構。把要研究的過程展開了,引導學生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點,由表及裏,最後獲得知識。所以,數學學習不是對於外部所授予知識的簡單接受和累積,而是主體能動性的建構,並且學生在建構過程中還受到諸多方面的教育。只有轉變教育觀念,才能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提供可能。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行動,需要激勵、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於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願望,纔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爲了滿足這種需要和願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在教學中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造成學生的認知衝突,內心處於一種不平衡狀態,產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實現心理平衡。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不平衡――探究發現――解決問題――平衡”的學習過程中去。這樣堂課,在引入新課階段創設問題情境,營造了“情境問題”的氛圍,架起了實現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聯繫的橋樑。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並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援下,自主能動地探索,實現數學的再創造。當學生學會讀小數後,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數點右邊的數和小數點左邊的數在讀法上有什麼不一樣?這個問題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慾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終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數學教學各個環節中,都應精心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學習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三、滲透方法,促進主動發展

數學思想方法,隱含在知識裏,體現在知識的發生、發展和運用過程中。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數學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掌握了這種能力的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從而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也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使數學更易於理解和更利於記憶,是學會學習、發展創新的前提。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除了要設計一些情境外,還要把科學的思維方法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去,使學生產生更廣泛的遷移,多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學生一旦具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不斷獲得學習成功,增強自信和動力,更好地參與學習活動。

四、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評價應做到:①有彈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應肯定。②不僅評價活動結果,而且更要評價活動過程。尤其是對活動中學生的積極參與、發揮的主觀能動性及表現出的良好個性品質給予評價、鼓勵。這樣,更能發揮評價的教育與激勵作用。③變學生評價的客體爲評價的主體。對課堂上學生的活動情況及結果不僅僅是教師去評,還可以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課堂教學中落實主體性教育是小學數學教育面向新世紀的發展方向,也是當前教育觀念的重大轉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每一位教師必須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形成學生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爲學生創造自信自強、朝氣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走向高效能的教學》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小學數學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小學教學設計》,山西教育報刊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