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的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W

摘要:根據現代認知理論,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提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改進建議。

大學英語課堂提問藝術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 提問藝術 大學英語

0 引言

教學提問藝術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美國教學法專家斯特林.G.卡爾汗認爲:“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可以肯定地說,教師都把提問當作他們教學環節中的主要部分。遠在1912年,史蒂文森(Stevens)的研究發現,小學教師在校平均每天提問大約400個問題。這一發現已爲更多新近的研究所支援。弗落伊德(Floyd)1960年的研究發現,他所取樣的小學教師,平均每天要問348個問題;另一項由莫野(Moyer) 1966年主持的研究指出,在每堂自然科學課上,教師平均要問180個問題。在大學水平上,貝拉克(Bellack) 等人1966年的研究揭示,“在所進行研究的課堂上,教學程序的核心是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經常還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的反映。”在這項研究中,有72%的課堂談話是由教師承擔的,其中近7%的談話是用於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其餘的談話則用於提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評價學生的發言。可見,課堂提問在每天的教學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決定着教師教學的質量水平。

根據現代認知理論,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提問的藝術越高,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提問是以一種居高臨下評判者的身份,很少講究策略與藝術,極易抹殺學生的個性。或者是把提問作爲公開課的一種裝飾,提出的問題沒有質量、沒有深度,提問的積極作用也就轉化成了消極作用。

1 大學英語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問題

大學英語課堂的普遍現象——二分之一現象。就是說在上英語課時,有近二分之一的學生是在課堂之外的',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課堂內容,無法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些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看小說、玩遊戲機甚至乾脆趴着睡覺,這些導致測驗成績不理想,如此一來便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從主觀原因看,英語不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學生因個體差異對英語重視的程度也就不同,部分學生由於對英語有濃厚興趣,因此願意投入精力來學習,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僅把透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爲自己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掌握考試技巧與真正提高英語水平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大學生更重視自學,因此有很多學生認爲考級技巧可透過自習或者參加培訓班獲得,而這些方式比聽教師在課堂授課更有針對性,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消極。此外教師的講授技能、教學內容、匯入技能、體態語言技能、課堂紀律管理技能、指導技能以及提問技能等都影響學生的聽課質量。以下從教師的主觀原因上指出大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的幾個問題:

1.1 在提問內容上,目的明確,但難易程度把握不準確。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往往帶有明確的目的,或爲了鍛鍊學生的英語口語,或爲了匯入某一篇章的教學材料,或爲了活躍課堂氣氛、啓發學生思考等,這就導致教師的提問內容很多樣化。學生英語水平的個體差異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提問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內容上涉及全面。對英語水平低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課堂上不願意回答教師提問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有限的英語知識和詞彙量無法理解提問,從而形成缺乏自信甚至消極牴觸的狀態。而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也會出現對教師的提問應答不積極甚至忽視的情況,原因是教師爲了能讓上述差生能參與到課堂,會刻意把提問內容簡單化,這就導致程度好的學生對這類提問缺乏興趣,因爲回答簡單的提問無法給這類學生帶來成就感。從以上分析看,教師在提問時要對提問內容和難度慎重考慮,畢竟學生的積極參與纔是教師提問的本質目的。

1.2 提問的方法也會影響教師的提問效果。一般情況下,考試成績較好和較差的學生比較容易引起教師的重視,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也往往更加側重這兩部分學生,這就導致很多成績處於班級中等水平的學生被忽視。這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是比較有興趣的,但由於長時間得不到教師的重視,使得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挫敗。從主觀和客觀因素看,這部分學生勢必對教師的提問是消極的。其次,提問的順序也很關鍵。有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時習慣按照學生的學號或者座位順序依次提問,這種提問順序會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計算自己所輪到的問題並對該問題的積極準備中而忽視了其他教學內容,影響了聽課質量。此外,教師的提問節奏過快也會影響學生的回答。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對問題進行充分的理解,如果只是注重提問的形式而要求學生迅速回答,這就沒有體現出提問的真正目的。

1.3 教師對學生問題的答案反饋不當也會影響提問的效果。英語教學不同於其他邏輯性較強的理工科教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單純地以正確或者錯誤來判斷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教師更應注重學生回答的內容、思想內涵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其次教師才應注意學生在表述中的語法錯誤和用詞錯誤,並給予適當地糾正,太過關注這些錯誤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偏移,忽略了教師的提問內容。部分英語教師在課文匯入時會提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而希望學生按照自己預期的匯入思路來作答,這部分教師會對學生的一些無意義答案進行完全否定,而給出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答案。這種對問題的反饋方式會極大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利於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

2 對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建議

鑑於上述提到的英語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設計提問時就應更加註意技巧以及提問所能達到的效果。大部分英語教師的提問會在課文匯入部分時先提出,所以就應根據課文的主題來設計合理的問題,以下針對具體的實例來對提問的設計提出幾點建議:

2.1 構建清晰併合理的提問框架,引導學生理解問題的內涵

問題的內涵設計會影響提問的效果。提問範圍過廣不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而提問面過窄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要設計適當的提問範圍。此外,師生雙方要對問題的理解有共識,要能準確地瞭解問題的內涵。如以“adventure travel”(探險旅遊)爲主題的課文匯入時,教師可設計一個問題:Why is adventure travel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這個問題包含了三層意思:探險旅遊在當今十分受歡迎;探險旅遊在過去並不普及;探險旅遊會受歡迎的原因是值得深究的。對這些隱含意義的準確理解是師生間交流的前提,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探究問題的內涵以便更好理解。

2.2 注意調動儘可能多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使全體學生獲得知識和學習方法,這是教育對我們的要求,爲了讓班級大部分學生都能有效地回答教師提問,提問順序的技巧就是英語教師提問時必須做到的。首先要做到先提問後請學生回答,這樣使每個問題都產生羣體效應。切忌先點學生的名後提問,這樣會使未被點到名字的同學放鬆注意力,也不應該按照學生的學號或者座位順序提問,這樣不利於全體學生參與在課堂中。其次,提問時要注意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在必要時把目光關注全班,不要盯住將要或可能被點到的學生。那樣,問題便起不到讓全體學生思考和準備回答的作用,就是在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也要在看着這位學生的同時注意全班。在一個班裏,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學生對問題的反應速度就不一樣。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本節課教學目標的範圍內,對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有問題可答。例如,對差生可提問一般疑問句,對中等生可提特殊疑問句,對優等生可提綜合性的開放問題。教師不能因爲課堂時間的限制,只提問優等生。對於差生和不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學生,老師要根據他的具體情況和所處的層次,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提問。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得到鍛鍊。對於不舉手的學生不提問,表面上看起來課堂互動良好,而實際上並不能完全達到提問的目的。

2.3 教師在提問時應注意適當的停頓 教師在提問後要注意停頓,這樣學生有思考、討論的時間。但一些教師對課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暫的停頓都會感到緊張或不適應,催促學生回答或直接由自己回答,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必要的停頓是應該的,即使學生暫時回答不出來,教師也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問題或將問題簡單化和具體化,有步驟地引導、啓發學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預先設計的提問。若如此,課堂就會失去活力,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4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做出及時的評價和充分的肯定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時的評價,要善於發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充分肯定其中正確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特別是要發現差生的進步,給予肯定,從而提高差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爲了快速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提問時總希望學生能立刻回答正確,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即使是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也有出現錯誤的時候,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各種錯誤回答也應耐心對待。教師對學生提問時,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讓學生感到尷尬。有些學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損害,就會產生對立情緒。所以,老師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2.5 教師的提問要能強化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都十分重視想學生講授新知識、新概念的方法與技巧,透過這種講授來強化學生的認知。而心理學中強調運用學習者已有知識,是使舊知識得以不斷鞏固的有效方法。而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鞏固舊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新知識,使新舊知識建立合理的聯繫,對已有的認知結構加以重組和改造,而提問則能起到這種作用。在引入新的學習內容時,教師可透過提問來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以增強學生記憶,創設某種情境後再提相應的問題,既可幫助學生理解,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英語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也應注意培養學生自我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生不善於思考,不善於用思考和鑽研把自己的學習推向新的階段,是不可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的,而思考總是和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要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善於提出問題,注意先易後難、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地提出問題。提出問題過程中還要善於透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而探究發現語言的內在規律並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規律,進而掌握學習方法。

3 結語

語言教學應特別注意師生間的交流,而課堂提問與回答是師生間交流的重要方式。大學英語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提問技巧,掌握提問的藝術,不僅能使教學順利進行,也能使師生間的關係更加融洽,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透過理解、思考並回答教師的提問,學生能在聽說能力方面得到鍛鍊。教師的提問應根據課程內容來設計,也應避免把問題設計得過於主觀及絕對,限制學生的回答範圍,應給與學生足夠的空間思考問題的內涵,使得提問這種普遍的方式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真正熟練地掌握英語。

參考文獻:

[1]Richards J. C, Platt J, Platt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2]W.W tioning Skills for Teachers.[M]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1991.

[3]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02).

[4]馬愛蓮.激疑設問中教師角色的新內涵[J].阿壩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