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5W

【摘要】美國哈佛大學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索問題。教師要爲學生架設起一座座問題橋樑,讓他們積極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師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爲目的,引導學生從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力論文

【關鍵詞】提問 有效

美國哈佛大學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的提出問題,思索問題。德國教育家斯多惠曾指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的思維是淺顯的、表象的、機械的思維,問題是激發求知慾的內驅力。知道了如何提問就等於知道了如何有效教學。

有些教師根本沒有想到問題的重要作用在於引起學生的思考,更有甚者,出現了所謂的“滿堂問”的奇怪現象,教師問的往往是學生已知的東西,學生即使不問也無意問。如教師在講,《人民藝術家——齊白石》一課時,用多媒體放了一張白石老人的《蝦》的作品讓學生欣賞,然後針對這張作品對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師:畫面中有幾隻蝦?

生:6只。

師:白石老人畫的蝦身體有幾節?

生:7節

師:看這些蝦的'須怎麼樣?

生:很亂。

教師毫無目的的問了一些沒有價值的問題,其實可以直接這樣問:白石老人用了哪些方法來表現生動的蝦?這樣無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出現,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通常我們還會在課堂上聽到這樣的聲音:“是不是”,“對不對”,學生則異口同聲“對!…‘是!”。問題過於簡單化,不利於學生的思維訓練,也喪失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而這樣的課堂教學,也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難與學生產生共鳴,更別期待學生會有白己的獨立思考或者疑問。那麼,如何提問纔是有效提問,怎樣提問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氣?

有效提問的策略

在比較過程中提問。運用比較的提問方法,可以啓發學生思維,促進他們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發展;有利於學生把握事物的特徵;有利於提高學生概括取捨的能力;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治理,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比如在講《畫家凡高》時,爲了能讓學生更好了解畫家,瞭解其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我們應該把凡高前期和後期的作品進行比較,問學生兩個時期的作品風格是否一樣?學生就會明白,前期凡高的作品比較拘謹,色調比較暗,後期,特別是去了阿爾以後,他的作品風格轉變很大,尤其在色彩上,多以鮮豔明快的色彩及生動的筆觸來表現。

在關鍵處追蹤提問。有了矛盾纔會有思維能力,教師在指出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以後,就要順着思路逐步深入的追問第二個、第三個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隨着這樣的提問逐步深化。追蹤提問法,要求教師要創設問題的情景,設定疑難的條件,引導學生去冥想,去深思。比如在講刮畫時,教師先出示兩幅作品,一幅用水彩筆塗色的方法完成,一幅用刮畫的方法完成,讓學生觀察,教師先提問:這兩幅作品用亍什麼工具、材料?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然後再問:用什麼特殊方法處理色彩的?這下學生的熱情高漲,紛紛議論,尤其對刮畫作品爭論不休,後得出答案:作品面在卡紙上,用油畫棒塗色完成,細心的同學進行了補充:那些亮色是刮出來的,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教師追問:如何製作這樣一幅作品?這樣F易到難,層層深入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重難點很快被解決,學生也很快掌握。

課堂上,學生也有思維和提出質疑的權利,教師應當適時的給學生創造提問的機會,有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樣更有助於教師的課堂教學,教師在學生的提問中捕捉到即將進行的教學資訊,直接切人重難點,讓學生學的實在。其方法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

教師自身的不斷探索和創新,建構適宜的問題情境也許正是學生創造力迸發的源泉所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會產生頗具創意的問題,教師應小心呵護學生的問題意識,適時把握教學,不要同於教案的束縛,世上文章何其多,不如以點帶面,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營造寬鬆的氛圍.讓學生敢問

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比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白己的見解,敢於提出問題。“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學記》認爲,善待學生的提問對於學生的創造潛能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敢於提問,課堂上學生之提問不絕於耳,又何憂課堂氣氛會曲高和寡,無人和應?及時有效的鼓勵,讓學生樂問。有時教師一句鼓舞人心的話語會使學生產生根本的改變。教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的潛力。

教師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教學。教師要爲學生架設起一座座問題橋樑,讓他們積極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師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爲目的,引導學生從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找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以學生爲主體的藝術。讓課堂充滿生命力,就讓我們從有效的提問開始吧!

參考書目

[1]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CN23 - 1439/G4

[2]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CN23 -1439/G4

[3] 《中國美術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