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激趣方法

學問君 人氣:2.95W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激趣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生對所學的材料有內在的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是一個人學習的推動力。有些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正是因爲對學習對象的知識缺乏需求的慾望。如果學生對學習對象的求知慾增強了,學習興趣也就濃厚了,也就能自覺地排除多種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擾,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並把它當成一種樂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學中一種很重要的藝術。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談幾點心得。
        1.靈活多變的數學遊戲。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仍保留學前期具有的對遊戲的興趣,甚至企盼遊戲活動。他們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但要組織他們做遊戲,就能吸引注意力,幾小時都能保持。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要透過靈活多變的遊戲活動來組織學生學習數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來,我在教學中使用了許多小遊戲,如:開小小運動會、打數學撲克、評選優秀郵遞員、貓捉老鼠、奪紅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開數學醫院、放風箏、摘蘋果、開火車頭、接力賽等。
        我在教學中組織遊戲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寓教於遊戲中。如:講“倍”的概念。爲了加深對“倍”的理解,我帶着學生一起“逛動物園”。一幅畫着許多動物的畫卷展開了,可愛的小動物深深吸引着孩子們,他們數着、算着,爭先恐後地發言。孩子們在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②遊戲形式活潑新穎,更易於吸引學生參與。
        ③遊戲方法簡單易行,能使每一位學生參加到活動中來,調動他們參與學習過程。
        2.手腦並用的實際操作。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採用什麼途徑來實現呢?我覺得手腦並用的實際操作就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如:我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時,我先發給每個學生20根小棒,兩根皮筋,然後在操作中學習。 
        ①把尺子豎着平放在桌面中間,讓學生在直尺的右邊擺出10根小棒,問學生“這是幾個1?”;再把這10根小棒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在直尺的左邊,使學生明確10個1是1個10。
        ②讓學生表示出11。討論左邊的1表示什麼?右邊的1表示什麼?11是怎樣組成的?然後再讓學生表示出12,13……       ③擺到20時,又出現了10個1根的情況,該怎麼辦呢?當每個學生又動手把10個1根捆成1捆後,討論這捆小棒放在哪兒?現在表示多少?20怎麼寫?
        這樣用學具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把數的組成、數的個位與十位的關係用學具表現出來。學生既深刻地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舉一反三的探索活動。教師可以創造重要條件,由舊知識遷移探索、用直觀圖形操作探索、用對照比較等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舉一反三,解決學習中的新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規律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4.鮮明直觀的電教手段。我在教學時,根據教材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平移、對稱、旋轉”時,我根據教材設計了課件,在課上我透過優美的圖案的`摺疊、移動、旋轉,讓學生直觀感受了對稱、平移、旋轉,並進行了理性的概括。課後學生印象深刻,這個蝴蝶展翅的對稱,那個轉椅的旋轉,學生美美地印在心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表揚爲主的學習評價。心理學認爲,對兒童學習的評價,應表揚和鼓勵多於批評和指責,這樣可以激發起兒童積極的學習動機。我在教學中,採用評分數,配合獎勵小紅花、小紅旗、口頭誇獎、全班鼓掌等給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6.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數學課。我認爲開發人的創造力,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培養有創造性的學生要從啓蒙時期抓起。這個時期,學生的腦神經細胞的成長和智力發展很迅速,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階段。小學低年級增設趣味數學課,是活躍學生思維的好渠道,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提高。爲此,我在活動課內,每週增設一節趣味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數學趣味題,使學生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優良的思維品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數學課感不感興趣,願不願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學生會學數學,樂於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