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激情法的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1W

【摘要】: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激情法的教育論文

讓學生熱愛語文,有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濃厚的興趣,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是中學語文教學重要的情感目標。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情感目標越來越被重視,然而,學生語文學習情感普遍流失,究其原因,應試教育的餘弊是套在語文教學身上的一副沉重的枷鎖。

【關鍵詞】:

中學語文 激情法情感

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延伸,將情感作爲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之一是課堂教學改革深化的重點,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關鍵在於找到一種學生情感世界的感化手段,因爲在學生的情感世界中需要選準一個突破口,以“激情法”教書育人,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一、“激情法”的界定

激情法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地利用相關的事物喚起人的情感來激發引導人,使學生在強烈的感情氛圍中自奮其力,自致其知的一種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學情感薰陶藝術的一種提升,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已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中學語文教學法》教材上有“激活情感體驗”的提法,教學中有“煽情法”其實各種提法如出一轍,即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性的前提:都不約而同地把激發情感作爲語文教學的優化手段。

二、“激情法”的功能

激情法主要目的是激起人內心的情感,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度,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主觀需要的內心體驗,反映着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係,是人的一種特有的、進階的需要,對於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情感是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發展的.原動力。列寧說:“熱情能抓住一個人,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要求,纔會有相應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動,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情感,纔會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學習。另一方面,情感又是語文學習中理解和表達的心理基礎。學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體驗,才能準確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和寫法,才能細緻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出文情並茂的文章來。因此,中學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三、“激情法”的實施

那麼怎樣實施“激情法”呢?我覺得有如下三步:

(一)情感源的挖掘,這是“激情法”運用時的關鍵所在。從教學內容的情境,教學對象的情緒,到教學者的情感,教學過程可謂“枝枝葉葉總關情”。我們可以從教材和教學主客體三個方面入手,挖掘三大情感源中的情感因素。

1、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中學語文教材選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的海洋,情感的火山。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離開了教材,課堂教學的情感激發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教材,善於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予在作品中的情感化爲情思。“動情點”是情感源之“眼”,只有把它選準確了,才能打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使作品和學生髮生共鳴。“動情點”的準確選擇要求教師認真地品文析情,領會主旨。 同樣寫親情,《永久的悔》寫的是母子情;《背影》寫的是父子情。教師要善於同中求異,選取不同的切入點,去喚起學生相應的細膩的情感體驗。

2、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情緒狀態、情感體驗和道德情操的,教師在教學中發揮的是“施加電壓”的作用,使學生成爲“發光體”。而教師引導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愛好興趣和情感水平,這樣才能緊扣學生實際水平進行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又涉及時空兩方面。時間上,中學生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具有較強的心理特殊性。

3、挖掘教師自身的情感因素。教師是激發情感的主動者,是導演。既然語文課大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感染力強,容易扣人心絃,爲什麼學生還會感到枯燥無味呢?好的劇本還須有好的導演才行。問題的癥結在於“導演”技術太低,只單純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情感的激發。“教材——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樑便是老師的情感。“教師作爲情感的誘導者,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或以讀帶情,或移情體驗,或觸發共鳴,以自身去感染周圍的學生。”這就要求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情感的啓發者,應具備一定的情感素養,包括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赤誠的愛心、豐富的情趣、愉快的心境、活潑與開朗的性格等。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要注意從自我認識、自控能力、自我激勵、溝通協調和組織管理各個方面來提升自己的情商。

(二)情感的激發,這是“激情法”運用過程中的重點。在理清了文脈情脈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駕馭情感之舟,以情知情,情知相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就必須利用“相關的事物”了。

1、可利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情感離不開形象,形象離不開感覺。我們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各感覺全方位去激發。用聽覺形象,即語言和音響刺激,音樂和朗誦配合是誘發學生情感最常用的方法;用視覺形象,即圖畫刺激,出示描繪課文主要內容的圖畫,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從接受課文中美的生動表現起步;用觸覺形象,即實物刺激,例如在講臺上放一個惟妙惟肖的模型,可增強直觀性。結合聽覺、視覺、觸覺三者,把非情化資訊轉變爲情化資訊。

2、調動師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情素。在教學中應使師生都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尤其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善於用導語、提問等方式啓發引導學生積極進入狀態,上課一開始就要安定學生情緒,引導學生作好聽課的心理準備。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用自己的信任、支援、尊重、關懷的情感和態度對主體進行激發。

(三)情感的高潮,這是“激情法”運用過程中的最突出的階段,也是“激情法”追求的目標。激情法的成功與否在於讓學生來體驗所學的內容,體驗纔是真正的掌握。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一定要有高潮的出現,高潮便是在學生情感達到一定激發狀態下,即學生出現的一種共鳴效應,它是學生體驗的最佳狀態和環境。研究表明,中學生在一堂課的45分鐘內,前20——25分鐘是注意的最佳時間,因此教師便可以在這段最佳時間內“蓄情”,全方位、多功能、多手段地調動學生的神經中樞,積蓄學生的情感並使之處於“引而不發”的待發狀態。到了適當的階段,利用合適的最佳刺激,引發學生的“情感火山”,學生的情感閘門一開,情感之濤便轟涌而出,高潮便接踵而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善於用“小高潮”的方法進一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