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青少年生命觀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1W

論文摘要:生命觀教育是一種幫助人們瞭解生與死的本質?並激勵人們積極投入生活?賊予短哲生命以無限價值的教育。實施生命觀教育是人類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教育實現其目的功能的需要。在青少年中開展生命觀教育可以提高他們的科學和人文紊養?提高其生命質量?還可以爲當前的德育注入活力?並引導青少年珍愛生命。

青少年生命觀教育論文

一、生命觀教育概念

近年來,探討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死亡教育、生命觀教育的文章逐漸增多,這幾個概念意思相近,但在相關定義上人們沒有一致的表達。綜合各種見解,筆者把它定義爲生命觀教育是一種幫助人們瞭解生與死的本質、獲得有關生死的各種知識、認識死與生的辨證關係,促使人們由死觀生、由生觀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並增進人們對生命的欣賞,激勵人們積極投人生活,賦予短暫生命以無限價值的教育

二、開展青少年生命觀教育的必要性

(一)哲學角度的探討

1.人需要認識自我、認識生死

卡西爾說:“人被宣稱應當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查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這即是說,認識自我,認識白身的生存狀態,是人的本質所要求的。而對人來說,死亡並不外在於生命,而是與生俱來的,死與生同時並存,“死亡作爲臨終的時刻倒轉過來,規定了我們對全部或整體生存結構的理解,,。因此,不認識生命,不理解死亡,人就不算是認識了自己。

從這一點上講,人類素來就有探究生死的齋要,否則,我們也無法解釋古往今來種種關於生死問題的思考、感慨爲何如此之多。

2‘人需要超越自我、超越死亡

人需要認識自我。無論怎樣,人總是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識,能在一定程度上認識自我。由此便帶來了一種可怕的自我意識,即對死亡的自我意識。由此,對死亡的恐俱和悲憫成了人類無法擺脫的命運。

這就使人不能不懷疑存在的真實性,進而產生一連串的追間:既有一死,何以要生?既然要生,又何以超越死?總之,人類若不甘心成爲死亡的奴隸和俘虜,就必須認識死亡、思考死亡、超越死亡,給生一個充分的、合理的理由。

(二)心理學角度的探討

L生死意識的覺醒:生命歷程中的斷乳

幼小的兒童不知道生死有別。最先,他們不知道人之有死,而後,從大人那裏他們逐漸聽到“死”的字眼。總有一天他會明白,人不會永遠活着,死亡會帶走人的生命,帶走現有的一切,死了不會再復生;而死也是誰都不能倖免的。生死憊識的覺醒是兒童心理的一次斷乳,對死亡的意識使兒童生平第一次依稀感受到人的孤獨無助及生命的脆弱無常。恰是這樣一種尖銳而猛烈的心靈撞擊,才使兒童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位置,隱約看到自己的命運.然後纔有可能奮起掙扎。"

2從識生死本質: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

青少年由於開始面臨各種人生的.選擇、承擔一定的社會職責而壓力倍增。然而,他們稚嫩的肩膀常常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而人生閱歷的缺乏又使他們很容易因各種小小的失意和失敗而產生挫折心理,並由這種挫折感引發輕生念頭。爲此,青少年特別需要經由瞭解死亡而認識生命,這是他們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條件。

(三)教育學角度的探討

1.生命觀教育是迴應教育本質的要求

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而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呢?過去,我們過於注重教育的社會功能、經濟功能,所培養的不是“人”,只是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或機器,如培養政治家、企業家、工人、農民等,亦即“人力”,這種“非人”的教育忽略人的需要,漠視人的體驗,太看重生命以外的東西,這就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只有向死而生、向死而在,纔是本真的存在。在他看來,要獲得本真的存在關鍵是要意識到自己的必死性,領會生存與死亡的整體關聯。而要獲得這種大智慧,就必須藉助於生命觀教育,深人瞭解生死的本質和死亡的意義,並進人對生死問題的思考。幫助人獲得一種本真的生存可以說是教育功能中較爲高雅的一面。然而,縱使是爲了教育的世俗功能,我們未必不需要生死教育。而教育人類學家博爾諾也認爲,教育過程中必然會碰到種種遭遇的干擾,因而教育學應把遭遇視爲自然的東西。因爲遭遇無法預料,對它的處理無法事先預備,因此教育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爲遭遇做好準備,尤其是心理準備。死亡可以說是人一生中既確定又不確定的嚴重的遭遇。他人的、親友的、自己的死亡都是人生無法迴避的,只不過死的原因、方式、時間等會有不同。所以,就此而言,教育不可能不包括生命觀的教育。

2.生命觀教育是實現教育目的之必須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讕認爲,學校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透過人的生命,爲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爲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句話既精妙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也指明瞭教育要達其目的的途徑。“爲了人的生命”,是教育的目的;“透過人的生命”,則是途徑。

因此,教育的過程必須關注人的生命發展,把教育的方法和途徑與人的生命體驗聯繫起來。盧梭強調,自愛是一種善的萌芽.“我們的種種慾念的發源.所有一切慾念的本源,唯一同人一起產生而且終生不離的慾念,是自愛。”換句話說,生命在其產生之初就帶有一種“白愛I,的慾念和種種純潔的萌芽。將自愛之心推己及人,自愛就變成了美德。

因此,以人的生命爲基礎,以人的生命發展爲目的,這纔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教育需要一種人文關懷,而人文關懷的核心便是對人的生與死的關注,對人的生死體驗的重視。

三、青少年生命觀教育的預期功能

(一)提高青少年整體索質

對青少年實施生命觀教育將可從以下各方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L提高科學素質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科學的生死教育,使種種關於生死問題的迷信觀念透過各種渠道四處傳播,這在一些偏遠落後的地區尤甚,嚴重地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對青少年實施生命觀教育,使其對生死持有科學的認識,將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破除迷信。

2.增強人文索養

我們當前提倡的人文教育是一種旨在啓迪人的生存智慧,深化人生價值的反省的教育,“其本質在於啓發青少年尋求人生的意義,在正確意義的導向下完善人的個性,發揮人的潛力,創造有價值的人生。”生命觀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要旨是完全相符的,因爲它也正是引導學生透過死亡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激勵人們投入生活,賦予短暫生命以無限價值的教育。由此可見,生命觀教育有着深刻的人文底蘊,對提升人文素質極爲有益。

3.提高生命質量

正因生與死終生伴隨,所以人的一生就是與死亡搏鬥的一生。但生命的質量決不單純取決於其長短,而是更多地取決於人如何度過有生之年,取決於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長的生命不一定比短的生命好,除非其他事情是相等的。”

生命觀教育可以使學生們意識到,正因爲終有一死,生命才彌足珍貴,意識到只有正確對待生死才能戰勝死亡、超越死亡,活出真正的人的尊嚴,並創造人生價值,提高其生命質量。

《二)激活學校德育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德育陷於形式主義的泥坑,成爲一種“假、大、空”的缺乏人文關懷的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實施生命觀教育,促使青少年關注人的生死大事,給他們一種心靈的震撼,引導他們從自身生命感受出發去思考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這樣才能使學校德育脫離形式主義,獲得發展的動力。

(三)引導青少年珍愛生命

應該承認,青少年自殺與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大,遇到的煩惱多有關,但也與他們缺乏正確的生死觀不無關係。實施生命觀教育,讓學生認識死亡的本質和生命的寶貴,樹立“不輕言死亡’,的意識,這對遏制和預防中學生的輕生當是極爲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