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5W

1生命教育中的目的觀

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研究論文

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當樹立關注生命的發展這一理念,從而讓教育體現出生命真諦並讓學生感悟到生命真諦。在此過程中,生命教育的目的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一是教育應當爲生命的發展奠定基礎。教育活動應當以知識爲載體來喚醒學生的生命潛能,因此教育應當發揮出推動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學習和終身發展的作用,並重視動態把握學生的生命歷程,即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出對學生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關照,使學生在生命發展中具備知識能力基礎以及思想道德基礎,從而讓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學會做事以及學會做人;二是教育應當推動生命意義的生成。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同時也是人生中最寶貴、最具可塑性的階段,在此過程中,由於學生並不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包括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內的許多內容都處在逐步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是生命中的潛力時期,具有着很多的發展可能與發展需求。因此,學生對生命意義的認識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實現能力,都是教育階段所影響和決定的,所以,教育應當以推動學生生命意義的生成爲重要目的。由此可見,在制定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生命感受,從而使教育活動突破知識教育的侷限。同時,生命的多樣性以及獨特性不僅應當作爲重要的教育資源,同時也應當當做教育活動開展所追求的目標,這對於推動知識教育向生命教育轉變,將教育目標從認知領域向生命領域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透過這種轉變,可以指導教育活動突顯出生命內涵,並讓學生的生命換髮出更大的活力與色彩。

2生命教育中的學生觀

在教育理念的創新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地位與需求做出重新的認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生命形態具有着差異性,並且每位學生都具有着強烈的精神盼望與生命企求。首先,學生追求生命的完整與全面。生命是精神與物質、情感與理性的整合,對於一個生命個體而言,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也正因爲如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希望自身能夠得到全面發展的需求,並希望自身能夠成長爲健全的人;二是學生追求生命的個性美。每個生命個體都具有着明顯的差異性,這是生命獨特性的體現,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學生的在愛好、興趣以及天賦方面的不同。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承認並尊重學生生命的差異,並致力於滿足學生的生命個性美髮展需求。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承認學生生命具有獨一無二和不可替代的特點,並認識到發展學生生命個性美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並感受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意義。並且教師要將塑造個性生命和陶冶學生個性當做教育中的重要目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中重要的要求與方向之一;再次,學生具有體驗生命過程美的需求。學生的生命發展需要經過逐步成熟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個性化以及社會化的過程。生命所具有的過程中體現爲生命的平等性與自由性以及生命個體對幸福的渴望。因此教育活動應當讓學生體會到自身生命所具有的力量、價值以及魅力,同時體現出教育所具有的生機與活力,從而讓教育活動成爲學生體驗生命過程美的重要組成內容與重要手段。

3生命教育中的教師觀

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具有着緊密的關係,在生命方面的師生互動,對於推動學生透過教育教學活動來體現生命與感悟生命具有着重要意義。這要求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同時要關注教師對自身生命意義的發掘與發揮,從而更好的推動學生對生命真諦做出感悟。這要求教育活動能夠對教師透過教學所體現出的勞動價值進行尊重與肯定,爲教師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提供空間與時間,使教師能夠將教學研究以及教學活動當做自身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並要求教師能夠透過提高教育質量來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簡而言之,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讓教師在提升自身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的同事,體會到教學工作爲自身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從而使教師能夠認識到教育活動的開展在自身生命中所具有的價值,並努力實現這種價值。在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是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活動,雖然教材以及教育大綱的編織着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教師進行自我發揮的空間,但是教師並不能對這種空間和權利做出透徹的領悟。事實上,教學活動應當是開放的,在這種教學活動中,教師對自身的創造精神進行充分的展示與自由的發揮,只要能夠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的發展,教師就沒有必要被教材所限制,也沒有必要專注與對教材開發者思想的揣摩。因此,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透過在教學過程中展現自身的價值觀與個性來展現自身的生命,同時透過樹立學習意識、開展創新創造來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從而實現自身生命的發展。

4生命教育中的課程觀

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以及對生命真諦的感悟都需要透過課程來完成,因此教育過程中課程的設計是否合理、課程內容能否體現出與生活以及生命的聯繫,世界影響着學生能否對生命真諦做出良好的感悟。因此,在教育理念的創新中,學校以及教師應當以推動學生感悟生命真諦爲出發點來對課程進行設計。良好的課程設計應當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滿足學生在生命發展過程中的追求。同時,課程內容要體現出對生命的關懷,這要求教育內容需要體現出與生活的聯繫,並體現出對社會、對學生特點的適應性以及時代氣息,即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既要重視教育的基礎性、學術性、知識性以及科學性,同時也要重視教育的發展性、生活型、實踐性以及人文性,從而爲學生基本素質以及人文素質的提高構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生命意義的生成。另外,在教育過程中,學校以及教師應當重視構建綜合額課程,綜合課程的特點應當體現爲課程內容取材於生活,透過將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堂來突顯出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繫,從而對學生所具有的自由創造精神進行良好的培養,並使學生在接受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透過課程內容來體會到教育對生命的重視,並體會到教育與生命的融合。

5生命教育中的教學觀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並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以及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雖然這種教學觀對推動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具有着重要意義,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知識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與闡述者,學生也知識教學內容給的吸收者與接受者,因此教學過程中也會由於欠缺創新而顯得機械死板,學生所具有的主體性以及主觀能動性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在教學理念的創新中,教師有必要對自身的教育觀做出創新,從生命教育方面來看,教育過程應當是教師以及學生開展個性化創造的過程,同時也是生命成長與完善的過程。教學需要師生的互動、交流與啓發,因此,教師與學生要重視對批次的知識、經驗作出分享,同時要對自身的觀念、體驗以及情感進行交流,並在對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擴展的推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創新,從而確保教學過程表現出生命活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強調對學生的關注,而非對學科的關注。學科本位論在當前已經顯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學科本位論的缺陷主要體現在重視認知教育、忽略情感教育,重視知識傳授而忽略學生髮展,由此可見,學科本位論欠缺對申明存在與發展的關懷,因此,在教學觀的改革中,人本理念、關懷理念以及服務理念是必不可少的。這要求教師首先要體現出對每位學生的關注,認識到學生不僅是獨立的、不斷髮展的,而且是有尊嚴的和有生命的,在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情緒生活給予關注。即要求教師能夠使教學過程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良好的情緒;在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與道德生活。這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各類道德因素進行挖掘,同時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發展與道德表現,從而讓教學過程轉變成爲一種良好的人生體驗,並對學生的生命發展產生持續的積極影響。

6生命教育中的評價觀

在傳統的教育評價工作中,學校以及教師都強調對學生所開展的選拔與甄別,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主體地位被忽略,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評價指標相對單一,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於關注,對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的態度、情感、價值觀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欠缺瞭解與重視。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教育評價中的學生出於被動的地位,對於學習工作只能夠機械完成,並且僅僅將考試分數當做對學生做出衡量的唯一標準,所以,學生已經被標準化與固定化,學生的創造力以及生命力所具有的活力無法得到充分的展現、發揮以及培養。針對這種情況,在當代教育過程中,教育評價需要突顯出對學生髮展的引導性,從學生的生命發展需求出發來對學生的發展目標作出規劃。這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知識水平和治理的發展,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純潔心靈、健康體魄、豁達態度等良好的品質,從而打破傳統教育評價中靜態、固定的模式,並對學生的發展潛能進行激發與挖掘。同時,教育評價要體現出對生命個性特性的尊重,如學生生理、認知水平、認知能力、情緒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從而確保教育評價的公平性,並推動學生獲得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