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學問君 人氣:5.38K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問:教學《凡卡》這篇小說時,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小說的主人公凡卡是一個9歲的窮孩子,沒有上過學,怎麼能給爺爺寫信呢?我只好解釋說:這是小說,可以虛構。這樣解釋妥當嗎?

又:“凡卡”爲什麼又稱“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

答:您用小說可以虛構來解釋見卡會寫信,不夠妥當。小說裏的人物、事件、情節確實可以虛構,但是,虛構的情節必須是合情合理的,可信的。也就是說,藝術的真實必須以生活的真實爲基礎。如果凡卡真的不具備會寫信的條件,作家也不應當這樣寫。

那麼凡卡會寫信是否合情合理呢?教材中的《凡卡》是根據俄國作家契柯夫的同名小說縮寫的。凡卡9歲前是否上過學,小說沒有交代,但我們不能只根據他家裏窮就斷定他沒有上過學。小說雖然沒有交代凡卡是否上過學,但是他能夠寫信的條件還是可以從小說原作中的一些情節中看出來的。凡卡的母親佩拉蓋雅在世時曾在席瓦列維父老爺家裏當女傭,老爺的女兒奧爾格·伊格納捷夫娜很喜歡聰明的小凡卡,教他念書、寫字、數數,還教他跳四組舞。這一情節沒有納入課文,可以參見《凡卡》原作。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凡卡真的沒有上過學,他能夠給爺爺寫信也是合情合理的。

俄國人的姓名由三部分組成——名字、父名和姓氏。“凡卡”的名字是“伊凡”,“凡卡”是愛稱,類似我們的小名,“茹科夫”是凡卡的姓。作者喜愛小說的小主人公,所以用“凡卡·茹科夫”的愛稱來稱呼他。按照俄國的習慣,姓名的全稱只在正式場合使用,平時用省略的說法。晚輩對長輩自稱,只稱呼自己的名字和姓氏,所以凡卡在給爺爺的信中自稱“您的孫子伊凡·茹科夫”;晚輩稱呼長輩,只稱呼長輩的名字和父名,不稱呼姓氏,所以凡卡稱呼爺爺“康斯坦丁·馮卡里奇”。

下面是來自《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凡卡》一文是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的主人翁凡卡只有九歲,家裏很窮,又沒有讀過書,他怎麼能給爺爺寫那樣長的信呢?另外,凡卡又爲什麼不會寫信封呢?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原因一,課文是經過編者刪節的,看《契河夫文集》第五卷的小說原文,有這樣一段被刪去的話:“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着,在老爺家裏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筆者注:其人是老爺家的小姐)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閒着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可是等彼拉蓋雅一死,孤兒凡卡就給送到僕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後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料的鞋匠阿里亞興的鋪子裏來了……”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凡卡之所以能寫信,是老爺家小姐教他念書、寫字的結果。至於小姐爲什麼喜歡他並樂意教他,這又和凡卡的母親曾是小姐寵愛的女僕有關係。

原因二,俄語是拼音文字,和漢語不同,俄國孩子學俄語讀寫要比中國孩子學習漢語容易得多。凡卡雖沒有上學讀書,但很小的時候小姐就教他念書、寫字;另外,凡卡的爺爺也識字(可以從文末的夢境描寫中看出),說不定爺爺在平時生活中也曾教過凡卡,因此,凡卡會寫信應在情理之中。

原因三,凡卡的信,通篇都是孩子口氣,用詞淺顯,近乎是一般兒童口語的實錄,所以,這對於凡卡來說只會寫字就可以了。然而,凡卡在平常生活中只學會寫字卻不曾學過寫信封,因此,凡卡把信封寫錯了是可能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重點部分時,要抓住“我”和奶奶對待“偷”杏兒的孩子們不同的態度來學習。在表現“我”的態度時,引導學生抓住“我沒好氣”、“心裏不高興,暗暗怪奶奶偏向他們”,學生透過抓關鍵詞體會出“我”對小夥伴埋怨、責怪,對奶奶的不滿。在體會奶奶的品格時,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奶奶的“動作”、“語言”。例如:“走”、“扶”、“揉”、“回過頭說”,讓學生體會出奶奶心腸好。“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讓鄉親們嚐個鮮,杏兒就會越結越多”讓學生體會出奶奶的善良淳樸。最後我進行總結:同學們以後寫作文要想體現一個人的精神或者品質時,就要學會抓住這個人的“動作”、“語言”、“神態”、“衣着”等來表現!爲了讓學生學着運用這種方法,課後佈置了一個小練筆:誰是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動作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能仿寫得不錯!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敘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裏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餘地相對較小,故採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的教學方式。

二、做得還比較滿意的方面

1、上課時,我首先立足於本課的“趣”,開動腦筋,設計多個環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們讀趣、找趣、說趣、品趣。

2、先把學生匯入意境。開始上課,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接着我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3、培養學生的語感。要培養語感,就要增強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連結生活是一種好方法,因爲連結生活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驗。有了體驗,學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讀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我在教學學生朗讀《趕海》中“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鬧着要舅舅帶我去趕海,舅舅答應了。”時,是這樣進行的。

師:你們在家裏要長輩答應做某件事,“鬧”過嗎?

生(齊):鬧過!

師:現在我就考考你們。我現在就是文中的舅舅,你們就是文中的“我”。誰來和我“鬧一鬧”?

老師選了一名學生,自己坐在桌子旁,手裏捧着一本書看着。)

生(走到老師面前):舅舅你帶我去趕海吧!

師:我今天沒空,我正在看書呢,下次再去吧!

生(搖了搖在看書的老師):舅舅,舅舅,你就帶我去嘛,你早就答應過我了。(說着從老師手中“搶”下書放到桌上。)

師:趕海有什麼意思呀!你不是很愛看電視嗎?今天,我就特許你看一個下午的電視。

生:我不,我不!我就要去趕海嘛!(說着就拖起老師來。同學們都笑起來。)

師:好吧,我就依你去趕海吧,你這個鬼丫頭!(同學們鼓起掌來。)

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要讀出“鬧”的感覺。

我爲了引導學生讀出“鬧”的語感,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透過師生合作將“鬧”的過程充分地展示了出來。其實,師生合演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鬧”豐富內含的過程。學生增強了“鬧”的感受,讀出語感就不難了。

4、創設閱讀場境,體味趕海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趣事,我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景,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摸海星”、“捏大蝦”兩個片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讓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設計了兩個情景,一是“摸海星”,爲了讓學生讀出“摸呀摸呀”的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特意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了摸海星的‘趣’?”,“你從‘摸呀摸呀’這個動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再讀時效果就明顯不一樣。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說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字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字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3、這節課學習“追浪花”和“捉螃蟹”時,沒有徹底放手讓學生品讀和感悟,多少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過場的痕跡,令人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深鑽教材,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小主人。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和時間賽跑》講“我”因爲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聽了爸爸的話尋求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產生了和時間賽跑的念頭,並由此體會到了應該怎麼樣珍惜時間。

教學時,我抓住“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着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引導學生討論“父母對我說的是哪一句話,是“外祖母睡着了”還是“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馬上產生了新的問題“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思考中討論中明白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可人年老了,不可能再少年。”產生了人生難再的恐懼,在教師適當地引導“我們是不是要一直在主要唯恐老去、死去的恐慌中度過一聲,直至死亡真正來臨呢?”留待下堂課你們來回答。

在這個小片斷中也許有了那麼一點點“先學後教”的痕跡。學生有了問題並不可怕,這正是引導學生閱讀文字,調動學生思維的良好時機。教師要善於把握,把球傳給學生,讓他們在獨立運球、相互協作中投球射門,真正解決問題。

想起自己也曾因爲看到到初夏深深淺淺、變幻無窮的的綠意,產生了花謝春逝的悲憫,從而開始珍視時間,唯恐人生虛度。不知道我今天的教學是不是也讓學生產生這麼的念頭呢?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在小學階段較爲關鍵的一個年級,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習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

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透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透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透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

在教學中讓學生精讀感悟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讓學生進入角色,也就是進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動力,堅持不懈至關重要,但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爲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爲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字,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透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字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字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於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爲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範,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繫、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寫一寫“我想對太陽公公說”再一步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檢查中發現,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課文從設計上來說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設計。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應該是有實效的:學生有所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自上三年級的課以來,本課是用時較多的一課,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且問題多多:如把“跨、舉”等字寫錯,爪的讀音弄不清楚,查字典的知識出現的問題尤多,寫不對大寫字母,音節寫不完整,部首弄不對,再查計劃數不對,釋義搞不清、選不對,用關聯詞造句不恰當,對比喻句判斷不對,開心表達不會仿寫,還有的忘做、漏做題目,可以說問題一大堆。

先從課堂找原因,學生聽課不認真,不用心,是我專注於講課,而忽視了學生聽課學習的效果,有的心不在焉,有的聽課不專心,學生被動的聽,而不是帶着問題主動的學,課堂是“要我學的”狀態,而不是“我要學的”狀態,因此我要改,把讀思說的課堂留給學生,讓給學生,刻意的留給學生,自己做一個“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教者,而不是說者頭頭是道,而聽着被動地聽,聽不聽我也不知,會不會也不清楚,效果如何我更不知了。就從第20*《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的開始。

再者,關注學生學的效果,學中的問題,更主要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試着解答,出現了問題讓學生討論後判斷對錯,指出其中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嚐到學習知識的甘苦,求知的快樂。對於一些不適宜討論的錯誤要明確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以免浪費時間,讓學生無所適從,爲討論而討論,應該讓討論有價值,有意義。

對書寫中出現的問題,一要要求嚴格,二要在之前注意引導示範,保證書寫的時間,畢竟學生學寫鋼筆字的時間淺,應該實事求是地爲孩子們創造輕鬆、舒適的寫字環境。

最不應該忽視的是學生的讀,可以說沒有讀就沒有課文的全面學,無論課前的讀,還是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讀,都必不可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學完本課,從語文的角度,在閱讀與寫作的銜接上還是比較成功的。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一個“情”字貫穿全文。在課前本人並沒有急於流露新課學習的動機。只是和孩子們談談整整一個暑假,自己是否留念過學校,留念學校的什麼,給足學生時間交流。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人在學生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搭上幾句,以過渡到新授課的銜接。(九月,天高雲淡;九月,彩色斑瀾;九月,新意盎然……)

學生來勁兒了,有好幾個孩子接着我的話題情不自禁地朗誦起來了,“九月,秋實累累;九月,楓葉火紅;九月……我高興極了!爲了牢牢抓住孩子們這來之不易的激情,本人又加上了動作。“我滿懷喜悅地來到學校,看到那一羣羣小天使,沉寂了兩月之久的校園又恢復了活力……”有孩子站起來了,自己說起來了,手也動起來了。“有的……有的……還有的……”我又插嘴了,“是啊!這麼美麗的學校,寫滿了孩子們的快樂,載滿了孩子們的幸福,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裏……”板書題。本文是透過記敘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快樂學習的情景,重點是透過讀體會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以及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友愛。

本課在寫作特色上,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與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因此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問、讀、查、想、寫”等方法弄清課文內容。(這裏的“問”是自問。如,爲什麼叫“民族小學”呢?透過“自問”查資料瞭解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理解詞意。“想”作者爲什麼要在文中寫這麼多小動物們呢?將自己讀書後的感受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在這過程中,本人始終穿插在學生中間,時而點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出示課內閱讀,提示學生用自己已有的閱讀方法“圈、點、畫、批、讀、寫”等。(圈出文中生字新詞,點出文中讀重音的字,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並讀一讀,還可以句子仿寫。出示閱讀要求: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從中體會到了什麼並作旁批。文中哪些部分是重點,並認真讀一讀,第四自然段中描繪了幾幅畫?在這過程中,本人堅持“放”與“扶”的原則。

在學習第一部分時,出示句子:

1、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句話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孩子們天真可愛有禮貌和愛祖國的特點。本人在“扶”的過程中,反覆有感情地朗讀句子,仿寫句子是重點。以“向”字開頭的排比句式。如:小樹向調皮的我招手,小草向悠悠的白雲點頭,風兒向鮮豔的國旗和好……

)2、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透過這種景物描寫突出“安靜”二字。並重點引導學生進行仿說並仿寫。如:小軍的笛子吹得真好聽,那聲音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表現很不錯,都能用景物突出“笛聲優美而迷人”的感覺,也有學生用文中原句填的。3、出示最後一段。(本段三句話,第一句點題。2、3句描寫窗外的安靜。)在這過程中,讓學生透過對全文不同形式的朗讀去理解“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點明題目,因此,在讀時要重讀。2、3句透過古老的銅鐘,美麗的鳳尾竹,更加增添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點,更突出這是一所令人難忘的學校。課後,重點安排了習作練筆“開學啦”讓學生實地練習,掌握理清文章的層次。重點部分放在“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所見到的情景,再寫進教室後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此過程是本人在本文教學中所預設的重點,不但要練習,而且要落實。)課外拓展,鼓勵學生用表格式,寫寫自己一週的課餘生活。(本人在知識點上作了例式“略”)

但本課的生字掌握情況很差,主要是寫,本課的生字不但多而且難寫。“舞、戴”等字,班上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寫對,不是掉豎就丟橫的。課後本人利用編字謎加動作的形式進行了特殊字的形象區分,具體“略”。

總之,學生在40分鐘內要始終如一地興奮學習,得要我們老師也要有興奮的教態,更要有適合學生口味的方法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內外結合,讓學生在平和,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因此,語文課的成功要把激發學生的“興趣”擺在教學中的重要位置,同時也要求老師靈活掌握教材及各個知識環節。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三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事物的理解。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恰逢學校歡慶六一的事,校園面貌有了大改觀,組織學生管理會自主管理,學校組織書畫大賽,爲教學樓外部增光添彩。學生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三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薰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學校組織的經典詩歌朗誦比賽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了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課本中他們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在問老師,又不僅僅是,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五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介紹了南沙羣島美麗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字裏行間包含着對南沙羣島的讚美與熱愛之情。

在初步感知課文時共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南沙羣島的美麗:地理位置、物產豐富、景色迷人。再逐段理解,體會每個部分所介紹的特點。其中第二部分物產豐富所用時間較長,不僅要理解“蘊藏、貯存、用之不竭、曾母暗沙”等重點或難理解的詞語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感知本段總——分式段落結構的特點。以及爲什麼稱南沙羣島爲“巨大的藍色寶庫”這個總領問題。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達成了這一段的教學目標,不過我感覺引導講解的多了一些,學生接受的比較多,但自主理解、體會還不夠,特別是“海洋動力”中的潮汐能,儘管花了時間描述和講解,但是學生還是沒有一個深層的認識,今後在這方面還要抓一抓學生的課外閱讀,我準備另外再找時間補充些視頻資料,將這一塊補上去。

第三自然段與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在寫作方法的理解上比較順利,用時也不多,嘗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找找“景色迷人”體現在哪幾個方面。相對而言理解的難度比第二段要簡單一些,配合圖片進行理解,以學生自己說爲主,重點指導理解“翡翠與藍玉合璧”、“碧波浩渺”、“蔚爲壯觀”的意思。再指導朗讀。從效果來看,理解的目標已達成,學生也比學第二段更加自主、參與性更高。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十分重視啓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菩薩兵》一文中人物語言的描寫真摯樸實,可結合背景知識,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潛心體會人物的情感,透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悟,促進閱讀。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爲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爲本,以學生的興趣和內在需要爲基礎,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探索,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在老師的啓發和幫助下,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積累,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題目爲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菩薩兵,出示句子“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啊”問,這句話是誰說的,文中的菩薩兵指的是誰?學生很快就能答出,根據這一點,繼續提問,剛開始這些藏民見到軍隊是怎樣做的,爲什麼後來又這樣來讚揚這支軍隊呢,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劃出朱德司令說的三句話,體會總司令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說這句話的心情如何,從而體會出朱德總司令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篇課文還有一個難點就是,種子,在這個詞語教學時,借鑑了一下,同事的教學方法,聯繫後面的課文來理解,這顆種子種進了人民的心裏,來幫助孩子們理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中年級的語文教學識字量很大,針對從低年級剛升上讀三年級的學生的特點,透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在具體的識字教學中採用如下的方法:

一、教學中,明確目標,“會認、會寫”各有側重。

一般來講,在閱讀中識字,包括如下環節:認識讀音——瞭解字義——記憶書寫字形——拓展運用。“認和寫”這兩類教學對象,需要明確各自的目標,分清層次來做具體處理。

認讀讀音環節的教學要把“會認”字當作重點。重點要求學生透過查字典、問同學等方式,解決要“認”的“生”字的讀音。至於要寫的字,一般不做認讀教學處理。瞭解字義環節就把“會認”、“會寫”的漢字中字義或者詞義影響了閱讀理解的當作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式來理解“字”或者“字所在詞語”的意思。記憶書寫和拓展運用環節,要重點處理的是“要求會寫”的字,指導他們分析、記憶要求會寫的字,練習書寫並進行拓展性運用練習。

二、識字教學要堅持“音——義——形”分步走,並把字義教學抓紮實。

中年級的識字教學經常採用的是集中識字的方法,即:在閱讀理解課文之前,指導學生“認讀生字讀音”,結合具體的詞語或者句子來理解生字的字義或詞語的意思,馬上進行“如何記憶”的分析指導。等到課文學完以後,安排書寫練習。

在閱讀中識字,我試着訓練學生分“音——義——形”三步走,就是在閱讀課文之前,先解決生字讀音的問題,在閱讀過程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在深入理解課文之前,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也屬於讀懂課文的範疇,有的詞語在深入理解課文之前來理解,藉助理解來讀懂內容,有的生字詞在深入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還要作爲關鍵的字詞來理解);全文理解完畢,在安排記憶字形、書寫生字的指導。

這裏強調要把“字義”教學抓紮實並且放在“字形記憶指導”前面,是因爲學生在課文時把字放在了一定的背景當中理解了以後,再進行字形記憶相對容易,掌握得也相對牢固。透過一個學期的試驗:“結合理解課文充分感受了字義、詞義的基礎上進行字形分析記憶的練習”。要比“閱讀理解之前安排記憶字形的練習”的記憶效果高。

三、放手讓學生自學,培養獨立識字的意識和習慣,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指導。

學生到了三年級,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學中,我把“識字任務”放給學生自己來完成。課前預習解決讀音的問題,嘗試着結合上下文、查字典、問同學和家長來弄懂生字在課文詞語中、句子中的意思提出一些問題,自己對字形進行分析,結合詞語和詞語的意思來記憶等。

教師的指導在學生獨立自學的基礎上抓住重點來進行。“認讀指導的重點”是學生多數讀起來比較困難的、離學生已有生活實際教遠的字,在認讀上要作爲重點;“理解字義或詞義”的重點,一般是學生自己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在課文的表情達意中起重要作用的。“字形記憶與書寫指導”的重點是那些筆畫比較多的、容易出現筆畫錯誤的或者日常閱讀書寫出現相對較少的。其他的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

透過一個學期的嘗試,發現教師應該抓重點指導,也要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指導他們自己來學習認讀、理解和記憶運用,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四、開展趣味性的識字活動,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興趣。

要達到會認會寫,就要安排大量的讀和寫的實踐;要記憶字形,離不開對生字的書寫練習。在“認”和“寫”的練習方式的趣味性上面下功夫,學習效率會比較高。比如:針對要學習、鞏固的生字安排的“每篇課文的生字教學值日小組”、“爲指定範圍的生字書寫競賽作準備”、“我找出來的容易寫錯的字”等鞏固性和拓展性練習,透過趣味性的識字活動,調動學生自己獨立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本節教學中,學生對空氣的探究有着極大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有關空氣的知識將不斷出現,因此學好本課,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激發學生探究空氣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節課引導的好,就可以爲整個單元的學習打下極好的基礎。

本課內容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空氣確實存在並佔據空間,是藉助水的幫助,透過空氣在水中形成氣泡來間接看到空氣。第二部分是我們周圍存在着空氣。在學生懂得透過實驗可以發現空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別的實驗去發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這部分是激發學生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調動學生運用所學本領的積極性。第三部分是空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看、聽、說、玩中認識空氣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空氣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沒有氣味、透明的氣體,這些性質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到。在本節課第一環節“找空氣”中,我充分放手給學生,使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想出了許多辦法來驗證了空氣的存在;在第二環節“稱空氣”中,用的是氣球,效果不太明顯,只有三個小組的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如果以後再次做這個實驗,一定要把實驗指導嚴格到位,如果操作中不夠嚴密,導致實驗不夠明顯,將收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第三環節“空氣會跑嗎?”這一實驗中,如果能給學生自己動手的時間,再明確集氣瓶的正確使用方法,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人人蔘與實驗,並在實驗中細心點撥,最後很自然地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積極貫徹“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力求在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我主要採用“實驗法”讓學生透過實驗操作,親身感受空氣存在,並佔據一定空間。本課教學既需要學生之間團結合作,進行探究實驗,也需要學生多感觀參與學習,發揮每個學生手、腦、耳、眼、嘴等功能,讓他們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五動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小蝦》一文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讀寫結合的方式

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蝦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教師執教的重點,它是透過寫小蝦吃食很小心來說明的。文中具體寫了小蝦吃食是怎樣小心的:“先……然後……接着再……直到、才”等詞語,把小蝦吃食的有順序的動作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小蝦吃食很小心。爲使學生體會這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讀理順文章,再找出表示順序的詞,並告訴學生:“有順序地說話能使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最後讓學生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段話,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後說:“放學後……”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段訓練爲重點,着重注意一段話裏面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這樣既承接了三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又爲以後的習作打下了基礎。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能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從而也爲夯實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小組學習的方式

本課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第一句都是總寫小蝦特點,後幾句都是圍繞這一特點具體寫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第三自然段,在體會了小蝦有趣的特點之後,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這樣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蝦的脾氣,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有幾點體會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借鑑:

一、抓住重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小生靈”,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重從學生情感上培養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作者怎樣知道小動物的可愛?是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蝦的樣子、吃食、脾氣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作者寫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來這篇文章的。如果課堂上激發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那麼在寫作時他們自然會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學會備課

平時我們的備課通常是面對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看看教參和參考資料,然後就開始備課,最後在教學時把教參要求的內容講出來。透過這課的教學,我知道了備課時不要着急看教參,要以讀者的角度去反覆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教學時要把這種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出來。另外每一課的教學都要對照課標要求,想一想這課教學要落實哪一點,用什麼方式方法去落實。備課點子應打在研讀教材上。教師在讀文章時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編者的思路,領會其意圖後,再從內容上設計教案,從表達方法上設計教案,從而達到真正備課的目的。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次的教研課是在一次試教過後,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後,我重新思考,對教案、小黑板出示的內容再思考。這次的教研課,我較之自信足些,較之流程順些,較之教態自然些,較之……但是,這堂課還有諸多不美之處。

從匯入說起,就顯露出我的不少缺點,比如我的板書書寫較快,不適合中段學生認知,識記字形;出示的課題的時間,順序還需考量,有位老師給我出了建議:邊問邊板書:矛、盾,聽後,甚是同意,這就學生的學習還有我的教學幫助更大;整個匯入太過匆忙,不夠深入。

在詞語教學時,出示的詞語較多,或者可以分分類再出示,還有這裏花得時間太長,在有些字形方面可以提醒下,以上都是我必須好好思考的。讓學生說主要內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有難度,不是很能講下來,需要給學生再多些時間,或者再讓幾個中下學生來說。

說到感悟課文上,我的提問還需要整合,太過瑣碎,小問題過多,重點問題很難凸顯,這也是我在設計時較困惑的地方,也有老師指出我的問題之處。也很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讓我茅塞頓開,有了新的想法。

我的課堂,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朗讀過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閱讀、思考時間;板書還要斟酌;等等。

怎樣才能讓我的課堂再美些?這是我今後一定、必須要思量的,同時我也很感謝這次的教研課,還有給我提建議的校長、老師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後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