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2.09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雪兒》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和一隻受傷的信鴿(雪兒)之間的愛心故事。透過“我”對雪兒療傷,並細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復後,“我”滿懷深情地將它送上藍天,表現了“我”的真誠、善良。本文教學關鍵是使學生融入、體驗。文章的亮點是“我”的所做、所說、所想,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孩子心靈的純潔、無私、美好,全在“我”的行動中。“雪兒”雖是信鴿的名字,更是孩子純潔美好心靈的寫照。在教學時我以“讀”爲中心,以“我”的情感變化及對白鴿的感情爲線索,滲透聽、說、寫各種技能的訓練平臺,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中我借鑑薛法根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用“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來指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教學時,選擇了課文中重點詞如“雪白雪白”、“飄飄悠悠”、“喃喃”,重點句如“雪兒,這兒就是你的家,你安心養傷吧!”、“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雲……”。將課文的閱讀理解與朗讀指導有機結合,透過朗讀,讓學生體會到“我”說的每一句話,爲雪兒做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我”對雪兒的一片深情。讓學生這樣去讀課文,就能從平實的字裏行間讀出課文中豐富的情感,發現別人讀不到的東西。在反覆地誦讀中,體會到人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與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如何將所提的問題進行整合;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發揮想象、聯想能力探索與課文內容有關聯的知識點;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樂說。這都是今後教學中需要着重努力的方向。在今後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不足,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在品讀課文時我力求創設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每拿到一篇課文,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這篇課文我們應該教什麼。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給生病的媽媽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個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課文重點透過我和小女孩的對話,揭示了摘花瓣的原因。文章的主體是以人物對話的方式展開的。像這樣的對話形式的敘事性文章,我們應該教什麼?我認爲,對於故事情節,內容學生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並不意味着學會。《新課標》指出:學習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其重點應指向語言文字的實踐性上。因此,本文教學的重點我認爲應該放在學習如何透過提示語和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體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敘事時語言文字的表達精妙以及透過學習課文,學會語言的表達(人物對話的練習)。在語文學習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剛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以及基礎的對於對話方式表達的初步認識,但還沒有形成能力。本課正好是一次難得的對話表達方法的學習訓練機會。抓住關鍵詞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需要在課文學習中加強練習和培養。而人物的品質學習,應該是在理解語言文字之後自然的感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內容定位爲:1.本課中關於小女孩摘花動作的詞語以及作者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節描寫的表達方法。2.感受作者以對話方式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手法並透過語言實踐掌握這樣的寫法。3.掌握“俯、摘、捧、懂”等左右結構的字的間架結構,並正確書寫。4.學會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節課我把重難點就放在,爲什麼說小女孩是一個懂事的孩子。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說道,這從月季花是作者門前的,而女孩在別人家門前摘月季花不久說明女孩這樣的行爲是不文明的嗎?爲什麼還要說他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呢?這節課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地學習,讓他們帶這問題到文中去找說明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我發現有的孩子只能找到一句,最多隻能找到兩句,可是反應女孩懂事的句子有三句,透過小組的學習關鍵是能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動起來,我覺得這纔是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小組裏練說,說說你從你劃的那句話裏你感受到了什麼?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完整的句式,讓學生自己先練着,把這句話說完整。能夠完整地回答一個問題。整堂課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再是隻做課堂上的配角。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畫楊桃》是一篇熟悉的老課文了,今天,聆聽了吳老師的課堂教學,使我又一次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產生了新的思考。

一、悉心解讀文字

這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文章,我們稍不小心,很容易將之異化爲品德課。吳老師憑藉自己超強的語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讀能力。以全新的視角提煉閱讀主話題:理解“實事求是”。吳老師透過對父親的話、我作畫的態度、同學們心理的轉化和老師的言行舉止這四個板塊整合推動實施建構,逐層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

二、直奔主題,研讀感悟

吳老師在複習認讀詞語後,直奔重點,研讀父親的語言。沒有太多花俏引題,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爭取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在學習人物對話中多讀多思多講。從而,爲領會課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準備。

三、匠心設計方法

巧妙一:適時比較。吳老師指導學生適時比較朗讀,利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學們態度轉化使,老師引導學生從感嘆號中讀出他們的想當然、不假思索;從省略號中讀出同學們回答斷斷續續、結結巴巴。讀出了人物個性特點,體會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後教學中,吳老師又掏出父親的話和老師的話進行比較:它們相似在哪?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悟蘊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實物理解。吳老師創設實物觀察的情境,讓學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楊桃樣子是否一樣,讓學生體驗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學生的感受與反應,加深理解“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結果”。激發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積極性。

當然,如果吳老師在指導朗讀兩組對話,體會感嘆號與省略號時更細膩些;教學語言更有節奏些;詞語教學與文字語言聯繫更緊密些就更完美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下面是我在教完《講信用的宋慶齡》一文後,和學生在交流學習所得的片斷:

師:學完這一課後,同學們懂得了什麼呢?

生齊說:說話要算話,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人。

師:你們以前有沒有做過不講信用的事呢?如果是現在,你們會怎麼做的?

生1:我答應過婷婷要去他家做作業的,結果沒有去。如果是現在,我會先打電話告訴他的。

生2:我和洋洋說好星期天去野外拌野餐,結果我沒去,如果是現在,我一定會準時參加的。

師:好!你們變得講信用了,而且能從學過的故事中得到啓發,真是好樣的!

生3:以前,我向鄰居咚咚借了一輛遙控車,說好玩一會兒還給他的,可現在還沒有還給他。如果是現在,我會

向媽媽要錢買一輛。

(學生起鬨,紛紛指責。)

生4:你真貪心!

生5:你說話不算話!

生6:你真不講信用!

……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說法都有,那個學生也漲紅臉,低下了頭,我馬上意識到這時只要稍一不慎就會深深地傷害一顆幼小的心靈。)

師:實不相瞞,老師上小學三年級時,也拿過別人的東西,後來才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剛纔這位同學的年齡比老師還小呢!現在請 同學們討論一下,這位同學應該怎樣做呢?

生7:可以經常去咚咚家裏和他一起玩。

生8:可以向他借來玩,但要記得還。

師:對啊,我們要做一個講信用的好孩子。

……

這一堂課,學生的自我檢討,自我批評,爲我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它形成了師生間、生生間的動態鏈條,煥發了生命活力,引發了學生對反應比較激烈的問題進行討論。面對一片指責聲和孤零零的被指責,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這樣簡單的方式來處理嗎?不,那都是庸師之舉。一方需要民主,他們有話要說;一方需要關注,他渴望撫慰、呵護。簡單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動態鏈條斷開,讓被指責的一方受到傷害,能做到“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嗎?。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自尊是人性的頂峯,激發學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一樣。蹲下來看學生,教師不再高高在上,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形成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想說、愛說,敢說,思維處於亢奮狀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這次的教研課是在一次試教過後,聽取老師們的意見後,我重新思考,對教案、小黑板出示的內容再思考。這次的教研課,我較之自信足些,較之流程順些,較之教態自然些,較之……但是,這堂課還有諸多不美之處。

從匯入說起,就顯露出我的不少缺點,比如我的板書書寫較快,不適合中段學生認知,識記字形;出示的課題的時間,順序還需考量,有位老師給我出了建議:邊問邊板書:矛、盾,聽後,甚是同意,這就學生的學習還有我的教學幫助更大;整個匯入太過匆忙,不夠深入。

在詞語教學時,出示的詞語較多,或者可以分分類再出示,還有這裏花得時間太長,在有些字形方面可以提醒下,以上都是我必須好好思考的。讓學生說主要內容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有難度,不是很能講下來,需要給學生再多些時間,或者再讓幾個中下學生來說。

說到感悟課文上,我的提問還需要整合,太過瑣碎,小問題過多,重點問題很難凸顯,這也是我在設計時較困惑的地方,也有老師指出我的問題之處。也很感謝老師們給我提的建議,讓我茅塞頓開,有了新的想法。

我的課堂,還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朗讀過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閱讀、思考時間;板書還要斟酌;等等。

怎樣才能讓我的課堂再美些?這是我今後一定、必須要思量的,同時我也很感謝這次的教研課,還有給我提建議的校長、老師們,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後要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人教版三年級教材第一組課文編入了一組描寫家鄉景物的文章,緊扣第一單元主題,在語文園地一中編入了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主題的一次口語交際訓練和作文訓練。這次口語交際的主題以介紹家鄉景物爲交際內容,緊扣學生生活實際。課前爲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我佈置學生觀察了一處身邊的景物。爲了活躍課堂氛圍,開課時我以一位旅遊公司的同學要求老師推薦幾名優秀小導遊代表宜昌市參加省優秀小導遊競賽,就以“介紹家鄉的一處景物”爲題在全班展開選拔激發學生的交際熱情。爲了讓本次口語交際課與作文教學銜接,讓學生有好的介紹效果,在激發學生的熱情後我出示了五條介紹要求:

1、這處景物在什麼地方?

2、介紹出景物的特點。

3、按一定的順序說清楚。

4、表達出熱愛家鄉的感情。

5、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

要求提出後,教室裏舉手要求表達的學生並沒有如我預期的哪樣紛紛舉手,而是一片沉默。看到學生有困難,我又提示學生可將景點裏自己想介紹的具體景物列成提綱以便介紹。學生們都去思索提綱,好半天沒想好的樣子。一節課在沉悶與學生的思索中用去了一大半時間。此後匆匆的分小組交流、派代表介紹,草草收場。

課後與組內教師反思失敗的原因一是過分重視與作文銜接,忽視了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忽視了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區別。二是一口氣提出了作文的五點要求,忽視了學生年段特點,要求學生出口成章,拔高了口語交際的要求。老師貪多求全,反而擋住了學生的交際慾望,學生由於無法同時滿足種。種要求望而怯步。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爲住,這一思想同樣運用貫穿於口語交際教學之中,學生能說一段話,能針對五項要求在一段話中體現一項即是很大的了不起。

這節失敗的口語交際課提示我們,教師應時刻將學生年段特點放在心中,提出符合學生年段特點的要求。將教材中的種。種要求想出具體的辦法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生硬的出示成對學生的要求。在口語交際課中教師在創設寬鬆交際氛圍同時,更要提供給學生具體的說話材料,即讓學生有具體的說話內容,知道按怎樣的順序說,有哪些具體的詞彙和方式(如擬人、比喻、數字說明等)去說清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一步一步爲學生搭建一個寬鬆、自由、有話可說、知道如何說的交際平臺。在紮實的訓練中逐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反思,即教前、教中、教後都有深思,有思考就有不同的心路歷程,我將在思考中前行,在摸索中成長。

一、 壓力倍增的準備期

(一)立馬行動比胡思亂想會更好

自從在校長傳達教學計劃時,得知要上公開課,我頓感壓力萬千,一是新苗課的陰影猶在,害怕再次掉鏈子,不敢面對一個自卑感叢生的自己;二是三個老師一起上課,教學水平的高低一目瞭然,我不想是墊底的,由此向來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負擔。

當得知本週後半周要上課時,我當時很慌亂,怎麼這麼快啊,可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勇敢地面對吧。我第一時間告訴組長我要上課了,她告訴我認真選課,選擇自己喜歡的,自己先備課週一回來後再集體教研。回家以後,我選擇了《秋天的雨》,由於三四單元中只有這篇文章不但文章寫得美,而且思路清晰,比較好講。但是當時我最大的感受是這節課適合溫柔的HF老師,而我是熱血奮戰的人,去年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我風格的寫照,不過,又一想嘗試一下不同風格的課文也好。

(二)博衆人之長是明智的選擇

週末,我認真地看了教參,分析了教學重難點,在網上也下載了很多《秋天的雨》的教學視頻,有於永正老師的,也有很多省級優質課。看了這麼好的資源,我對這節課的信心突然增多起來。於永正老師的課我認認真真地聽了兩遍,第二遍我一個字一個字地都寫下來了,當時聽了之後感慨頗多,也獲得了很多靈感,這次公開課上的很多語言都是借鑑於永正老師的,“五彩繽紛”有讓顏色動起來也是借鑑他的。校長之前就說過很多次,上每一次課都要把課文背過,起碼得滾瓜爛熟,我差不多背過了,但是我怎麼讀怎麼背,也讀不出美來,乾巴巴的,而且還感覺這篇課文很酸,而自己沒這方面的細胞。

週一回來後聽說週三就上公開課,當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暴風雨來得真快啊!我當時在網上精心找了49頁的教案,因爲很多環節我知道怎麼進行,但是我不會組織語言也不會引導學生,博採衆長吧,就這樣在辦公室呆到八點多回家,從那一刻起,我心中就像有一種東西堵着,欲罷不能。

回家之後,我修改了於永正老師的教學設計,因爲於老用時一個小時,所以一些環節我刪除了,再把網上找來的一些資料認認真真地看一遍,增加了一些爲我所用的東西,最後再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制定了我的教學設計。雖然本次我是用我的嘴說別人的話,但是我覺得收穫很多,怎麼評價學生,怎麼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環節,如何指導朗讀等,寫完教學詳案之後已經十一點了,我小睡了一會,週二的三點鐘起牀之後設計了課件,當時的課件也是借鑑他人的取長補短,然後配上一些合適的音樂。其實設計課件也是一門學問,不僅僅是美觀大方,激發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增加語文味。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其實忙了一晚上,教案連背都沒背,一點也不熟。

(三)成功是留給那些99次都失敗了100次還會繼續挑戰的人

週二到校,組長得知要上課之後,說要我第二節課馬上試講,組裏的老師都去聽了,試講的時候我的感受是沒進入狀態,很緊張,只是在那裏走教案,並且拖堂了十分鐘。第三節課評課,組裏老師都給;了我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比如,Z老師說我處理字詞時間太長了,學生朗讀得少,教師牽引的痕跡較重,一定要將秋天的顏色談透後再讓孩子們朗讀,其他兩部分以讀代講;M老師建議我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由討論,並且說學生們讀完後可以試着讓孩子們背誦課文,而且還說可以我自己錄製有關秋天的詩歌鍛鍊學生們的聽力;其他老師都是反映我的語言太多了,思路很亂,並且板書有倒插筆現象,沒有聆聽學生,有一個學生把“鑰匙”讀錯了我都沒聽出來;我前半段情緒很好,後半段因爲學生回答得不到位我的情緒立馬就下來…….我如數家珍地將每一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記錄下來。經過老師們的指點,我的思路漸漸清晰了,而且心中有數了,也知道了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時要先問問自己爲什麼。

(四)世上只有自己強大的內心能幫助自己

中午、下午我都一直在梳理我的教案,可能是我天生愚笨,我怎麼也搞不明白,如何讓學生們談,喜歡談,畢竟第二段講顏色就幾種,假如一個學生都說完了,其他孩子們說什麼呢?這麼幾種顏色很好理解,學生一下子就讀出來了,怎麼談透?組長說學生可以想象畫面,怎麼引導學生聯想,怎麼讓學生愛說、多說、說好?這些很簡單地問題一直是我的攔路虎,我有時候很納悶,我對教案都吃透了怎麼還是不能把握教材呢?我做到了真正地吃透教材嗎?對於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心裏打轉,我也沒問其他老師,一是其實問題很簡單,上午老師們跟我講過,可是講的是大框架,我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二是我怕老師們笑話我,上班一年了這些問題都不會處理,我不好意思問;三是我覺得有困難還是需要自己尋找,自己解決,這樣才能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進步。

二、 自信爆棚的課上時光

(一)放大我的優點

週二晚上是一個無眠之夜,雖然也睡覺了,但是始終是心事重重,終於到週三上課了,並且我是第三節課上的,所以我心裏還不是很慌,還有兩節課的時間可以做充足的準備。課前我在班裏問孩子們緊張嗎?他們說緊張,其實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我的心裏很緊張,我當時鼓勵每一個孩子要戰勝自我,說給孩子的,也說給我自己的。就這樣,開始上課了,很奇怪,站在大禮堂的講臺上我一點也不緊張,微笑着,而且是由心而發地微笑着;在這節課上,我很自信,雖然沒有《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情,但是我已經盡我最大的努力將《秋天的雨》呈現出來了,有的地方的感情表達我自己都覺得很滿意;在這節課,我真的覺得自信爆棚,之前的時候我會時刻注意L老師的表情,她高興了就能帶動我的情緒,她的臉沉下來,我也泄氣了,而現在我在臺上從沒有仔細看過哪個老師,我當時就覺得我就是世上最好的老師,不在意別人的反應;在這節課上,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心中有數,沒有落下一個環節,始終圍繞着“美”字來開展;在這節課上,我聽見了孩子們的聲音,之前我都是在走教案,這一次,我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他們的感情是那麼的豐富,他們的想法是那麼的奇妙,當然他們的小錯誤也是來得那麼快;在這節課上,我感覺出我是有史以來做的最好的一次課件,不管音樂還是圖畫,都讓孩子們興趣盎然,教學輔助用好了可以使事半功倍。

(二)謹記並改進我的不足

自我認可了自己,下面說說我在這節課上的一些失誤吧。一、拖堂,剛講完“顏色”時,我看手錶已經下課了,但是我又佔用了學生的七八分鐘時間相繼講了“氣味”和“聲音”,這是大忌,究其原因,前面處理得太繁瑣,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二、思路不清晰,本來是一篇條理分明的文章我卻處理得“渾然一體”,這除了跟前面佔用的時間太長以外,還跟我沒有一些恰當的過渡語言有關,環節之間不緊湊;三、指導朗讀不到位,不知道爲什麼每次上課都忘了讓學生們多讀,在本次公開課上我覺得已經讀得很多了,但是組長說我還是沒有指導到位,應該談完了接着讀,而非全談完了讀一整段,缺少了孩子們當時的感覺,所以就讀不出真正的味來;四、語言問題,想起試講我問組長我問了問題孩子們怎麼沒舉手的啊?組長笑着說我問一個孩子了,她說不知道老師想問什麼,此類的錯誤又發生在今天的公開課上,同學們討論了“看到了什麼顏色”後,我卻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啊?”這是兩個問題,怪不得學生們只是很生硬地說“楓樹、菊花”等,我隨即又問“它們是什麼顏色的?”這樣囉嗦了很多,也讓學生一頭霧水;五、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今天朗讀時我叫了班裏最好的一個學生讀的,當時想找一個較差的讀,但是我想到自己不會指導學生朗讀,怕課堂氣氛不好,不敢挑戰自己;六、慌,今天上課的感覺就是有人在催着我走,不如其他兩位老師從容,我的感情是上去了,但是在駕於課堂上有一些慌。

三、動力十足的教後歲月

終於終於上完了公開課,本來以爲如釋重負,但是我沒有一絲輕鬆感,依舊感到壓力,課既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有了的新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如何上好課仍然是頭等大事。感謝下午學校領導的教研給我的鼓勵和指點,不管是W主任說的要時刻積累教學經驗、L主任說的要學會教材分析和駕馭課堂,還是L校長說的要將規範評價用語和將每一節課當成公開課來嚴格要求自己等,一個又一個的諄諄教導,我坐在那感覺好幸福,自己就像一個小芽,在努力而幸福地允吸着陽光雨露,我當時下了很多很多決心,規劃了很多很多目標,一個個都使我熱血沸騰,但是幻想往往都是美好的,行動才能見真本事,語言永遠是行動的矮子,看行動吧!

教學是一件良心活,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我永遠都是一個踐行者。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一課因爲景美,所以作者所用的詞彙也相當豐富與華麗,這就帶來了生字多的弊端,課前我佈置了學生預習並查找相關資料,但忽視了學生纔剛剛進入三年級,“預習”對他們來說要求不具體,他們還不清楚怎麼纔算是預習了。佈置了課前朗讀,更忽視了學生之間的朗讀差異性,導致部分學生第一課時學完,文章也沒讀流利,有些句子讀不通。反思這些問題,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的。

一是課前預習時,預習的要求不明確,有些學生認真的,自學了生字詞,讀了很多遍課文,讀流暢了。而有些不自覺的學生卻連文中的字詞都沒讀準。

比如第三小節中的幾個景點,“孤山”、“白堤”、“蘇堤”、“小瀛洲”、“阮公墩”等詞,很多同學都要讀錯。發生這種問題的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第一課時設計中的漏洞,是一個不應該忽視的錯誤,就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點,關注學生的課文朗讀。因爲詞語多,難理解,教學設計時只想着要把一些難的詞語融入課文,讓學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過程中,在文章中學詞語。想着如何把這些詞語串起來,反而引起了反效果。因爲沒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認真地讀課文,沒有整體把握文章,所以詞語學得也那麼生澀和彆扭。透過這堂課的教學,讓我明白了,課上安排適當的時間給學生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麻痹大意而忽視的,有了這個教訓,以後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這個朗讀的環節我會特別注意,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本文是一首詩歌,將“和平”這一複雜的話題,以兒童的視角、詩歌的形式,變得輕鬆自然。文章既有一般“條約”的凝練、理性、概括,又有詩歌的感情豐富真摯。學習本課時,主要透過朗讀體會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願,感受他們對戰爭的憎惡,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繫戰爭實例,以及參考書上的一些圖片,去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從而激發情感共鳴,昇華中心。

由於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對戰爭的瞭解僅限於各種媒體,並未經歷痛苦,對和平的渴望並不強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介紹目前國內外緊張局勢,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危險隨時存在,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從而促使學生爲了和平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花鐘》一文透過牽牛花、午時花、夜來香分別提醒小白兔起牀、吃午飯、睡覺,告訴了我們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開花時間。課文抓住了每一種花說話時的神態、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每一種花的特點,讓讀者眼前彷彿出現了這些可愛的花,從而激發了讀者進一步瞭解植物的興趣。字裏行間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我們都知道漢語是一種表意的語言,它的許多妙處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教師講得再精彩,讀得再流暢,寫得再生動,也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學生的能力還得在反反覆覆的聽說讀寫實踐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語文教學應以重視學生自己的反覆誦讀、體味爲主,以教師的講解、分析爲輔。如果沒有讓學生真正地沉浸於文字,並自己“涵泳”“咀嚼”,其實是違反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之處:

1、激發學生讀短文識字的興趣

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用於識字,用於瞭解課文內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其直觀、形象、生動、娛樂的特點,兼顧文字,讓學生隨文識字,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也幫助學生尋找到了記憶的鑰匙,有效地提高了識字能力。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從小重視聽的訓練

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進行聽的訓練十分必要的,本課教學透過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故事來匯入課文,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與此同時,培養了學生聽的習慣。

3、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動作輔助朗讀,比賽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表現。

4、最大限度地使用和發揮課文的作用

1)藉助拼音幫助小朋友瞭解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2)利用課文作載體,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3)用各種方式朗讀課文,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積累語言文字。

不足之處:

1、我覺得在課的結束部分可以安排一個質疑環節,讓學生對最末一節質疑,如:小白兔難道沒有這三種花,起牀、吃午飯和睡覺就會忘記嗎?即告誡學生要自律,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又滲透了對學生道的教育。

2、課堂上我鼓勵表揚的方式單調,沒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表現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3、在理解文中的重點第二節中的隨文句式說話的層次性不明顯,過於簡單,對於把握文章的整體性不難,所以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後,只拉一下弓弦,大雁就從天上掉了下來。這篇課文語言大多是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指導好學生讀好人物對話並進一步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是本文的情感目標。要重指導學生讀好兩個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讓學生找出表示魏王神態的幾個關鍵詞,體會人物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大吃一驚”的情緒變化,而更羸的語氣多爲鎮定、胸有成竹。讓學生練習帶着語氣自讀後,再進行分角色朗讀。透過朗讀不僅讓學生弄清了事情的經過,還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只有善於觀察、善於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一、以詞爲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採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爲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爲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採用多種形式品詞。“驚弓之鳥”一詞分爲本義和喻義在文中一前一後理解,在整體感知時,學生說到本文主要講了更羸只拉弦就射下大雁的事,老師順勢說明這隻聽到弦響就嚇得掉下來了鳥,就叫“驚弓之鳥”瞭解了詞語字面意思,在學到課文最後一段時,分析這隻鳥爲什麼聽到弦響就會掉下的原因, “能手”之詞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 “大吃一驚”一詞采用比較的方法和驚訝作比較,體會這個詞語想不到的程度更深一些。“悲慘”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不敢相信”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在詞語的理解中加深了對文字的感悟,有效地指導了朗讀。

句段訓練結合,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怎樣讓句段的訓練層次清晰呢?我先讓學生按照閱讀提示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再還着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後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合起來。

二、在這個過程中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1)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係。

(2)瞭解驚弓之鳥的比喻意義。

(3)知道更羸爲什麼只拉弦,大雁就掉下的原因。

(4)知道更羸爲什麼有這樣大的本事的原因。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的訓練點,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三、自身不足

(1)情景創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言學生白麪不寬。

(2)讀的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並沒有進一步引導。教學中,我們沒有真正落實課堂民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享受主動思考、自由傾聽、相互評價的權利。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組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課堂所採用。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不斷比較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變化,以增強學習信心。 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大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實而活。對於學生讀書的指導還要多下些功夫,特別是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爲此,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課文、引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字,在閱讀中感知課文大意。

一、課件出示,品味重點語段。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透過出示重點語段,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反覆朗讀,讀中體會情感,並將關鍵字詞下面點上圓點,讓學生於細微處體味細膩的感情,領會其中包含的深刻內涵。如出示小英在那次演講前後變化的語段時,抓住“總是默默地”、“一角”來感受小英因身體缺陷而表現出的自卑憂鬱,透過掌聲給小英帶來的變化之大,不但不再憂鬱,而是更加樂觀自信了。再如出示小英上講臺之前的表現一段時,抓住了“把頭低了下去”、“猶豫”、“慢吞吞”、“眼圈兒紅了”這些詞語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小英當時痛苦無奈的心情和矛盾心理,也更突顯出緊接着那驟然間響起的掌聲的重要!這當中尤以表現小英神態變化的詞語爲重,使學生由表及裏,感受小英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全心投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如今的語文教學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統一,既要教書也要育人,它標誌着語文教學不再是單調地傳授文字知識,而是注重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培養人格。《掌聲》一課情文並茂,加上我動情的講述,感染打動學生則是必然的事情。我在研讀教材時,首先被貫穿全文的“情”打動,課堂上我帶着這樣的“情”全身心地投入,帶領學生產生共鳴,達到移情效果,教會做人的道理。就在學生還沉浸其中時,我那感人至深的話語再次響起:“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就這樣,以情激情,情中悟理,給人美的享受,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不光是上了一節語文課,更是上了一節思想品德課。在這裏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課堂氣氛和諧而美好!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小英同學,自己體會怎樣說,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而且,當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透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課堂教學“唱響了愛的旋律”。初讀課文感知“愛”,細讀課文體驗“愛”,生活拓展抒發“愛”。使我們感受到,不僅是在學習一篇課文,讀懂一個故事,而且在發現人間的真情,呼喚愛的奉獻。

在這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三、妙設情境,把“小英”請進課堂。

把“此時此刻,小英有太多的話想說,她想說……她想說……”改成“此時此刻,你就是小英,你有太多的話想說,你想說……你想說……”我想: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淨化了學生的靈魂,是課堂教學中閃亮的一筆!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一、教學工作

作爲我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和大家做的都一樣,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爲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鐘,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佈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並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麼是預習,於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覆讀幾遍;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瞭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基本瞭解預習後,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入瞭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 、可默讀,也可朗讀)。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並在課本上做批註)。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於本子上)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一)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爲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爲,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瞭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峯》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裏,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峯。”這裏,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一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纔可以成爲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儘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麼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麼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於,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於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於衷,那就不叫交流了。

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迴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並不做規定。

因爲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麼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着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象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後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後,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注,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佈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我便佈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後,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瞭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此種文體,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上來。如本篇課文共分了兩大部分來寫,第一部分爲1——3自然段,重點寫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第二部分爲4——8自然段,寫了太陽與人類密切的關係。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字,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透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字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字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於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爲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範,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繫、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教學環節上,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即寫一寫“我想對太陽公公說”再一步讓同學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同學們的寫作能力,但在課程實施及課後檢查中發現,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語文教學,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課文從設計上來說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的設計。課堂的最終立腳點應該是“實”。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變化的、生成的。課堂應該是有實效的:學生有所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存在差距,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小蝦》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透過觀察小蝦吃食、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表達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學習生字詞語,學習課文,瞭解小蝦的有趣之處,體會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爲目標,進而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爲後面的作文教學打基礎。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掃清了字詞障礙,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脈落。

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抓住小蝦的樣子、吃食有趣、脾氣不好三個重點段落來引導學習。在教學“吃食有趣”這段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1、小蝦怎樣吃東西?找出相關的句子。(小蝦真有趣。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後迅速後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後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着食物吃起來。)2、標畫出描寫小蝦吃東西的動詞。(碰後退 再碰 又後退捧着吃)3、連接這些動詞的詞有哪些?(先然後接着又才)4、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小蝦吃東西的樣子。5、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動作敏捷警惕性高 非常小心很有趣)6、吃飽了的小蝦在做什麼? 7、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8、再次品讀,讀出小蝦吃東西的有趣。 在“誰能模仿一下小蝦吃食的樣子呢?”這一環節的教學中,由於這是我給學生上的第一堂語文課,學生對我還不熟悉,初始有點膽怯,不敢參與,我即興表演了幾個動作,可能我的動作有點誇張,還沒表演完,就有一部分學生笑起來了,還有幾個學生舉起了手,有一個學生的手舉得很高,我以爲他是要迫不及待地表演一下,沒想到,他站起來說:“老師,你怎麼鬼鬼崇崇的?像個小偷?”我一下子就笑開了,“那你能表演的更形象嗎?”這個學生自信地走上臺,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小蝦吃食的樣子,甚至臉上都有了表情。“老師,我還能表演小蝦吃飽了的樣子!”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後面學習“小蝦的脾氣不好”這一部分,學生的理解也很透徹,一直有學生躍躍欲試,想表演。

我想,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在課前預習時,我就要求學生反覆讀課文,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更是讓學生充分地讀,正因爲讀得透徹,學生對於教學內容已內化於心,纔能有自己的創造想象。另外,教師也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善於在課堂上“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