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篇

學問君 人氣:2.75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篇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

透過認真鑽研設計周密的教學環節和繪製美觀實用的教學範畫,以及課堂上與學生密切協調的合作,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個閃光點:

1.教態自然、語言簡練,教學充滿激情,課堂的導言和結束語設計的巧妙自如。

2.教學環節設計的清楚而巧妙,銜接自然。

3.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的突破方面做得很好。透過觀看視頻“三原色”flash鞏固三原色紅、黃、藍知識;欣賞圖片、聯繫生活充分感受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再透過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比較不同畫面在構圖、用色上的不同,學會用三種以上紅色來創作的方法。學生作業時鼓勵學生用紅色的砂畫紙完成練習,同時提醒學生大紅色不能用,因爲色彩顯現不出來。在一步步的引導下學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作業效果也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的思路開拓,不僅畫出了水果、汽車等常見紅色物體,還畫出了飛船、布偶等被忽略的事物。

4.評價作業時不僅讓學生根據作業構圖、色彩等進行評價,教師還針對某位同學以往的表現提出表揚,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

人無完人,事無完事,教學難度比較大,教學時間不充足,所以在語言設計和過渡方面不夠精美,在以後教學上要多加改善。另外在感受色彩的運用時如果嘗試讓學生自己拿實物欣賞也許效果會更好。

總之,又鍛鍊就會有成長和進步,我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鍛鍊自己,不斷總結,揚長補短,使自己取得更大進步。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

《花手帕》本課的設計採用了染織這一民間藝術的內容,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妙的運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織一方手帕。活動一是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爲媒介,透過多種不同的摺疊構成手法,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性能和滲透作用,產生有格律、節奏、色彩等方面的變化,呈現出四方連續紋樣的紙手帕。

學生工具是生宣紙,但是生宣紙比較柔軟,吸水性比較好,紙染色後,紙已打溼極容易將紙弄破,開啟時紙便撕壞了,建議最好是改用餐巾紙因爲它不僅吸水性比較好,而且還原性比較好。

在上課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情感,誘發學生的興趣,設疑、質疑、引導解疑與學生的創造性解疑過程很好的結合起來,在教學上,採用了“引、放、評”的模式,“引”就是引導學生自學、給學生搭橋輔路,指導學生自己“走路”,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放”就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評”就是收集反饋資訊,學生利用小組交流、互相觀摩的方法把在嘗試過程中所瞭解的資訊,進行整理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矯正。

在對學生作品的評價沒有進行。如果讓他們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那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樂趣。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

本課是三年級的一節美術手工課,首先要讓學生們瞭解,“編織”是指包括各種編、織、結等技法。“編”是將較寬長的纖維材料,透過交叉排列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藤竹編及草編;“織”則是將更精細的纖維材料,以經緯線穿梭、編結而成幅的織品,如各種絲、絹、棉麻質料的織布;“結”是利用纖維材料或繩辮,以手工或棒針鉤編相結合的手段製作而成,例如地毯和中國結。

編織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有竹編或藤編筐、簍,藤編傢俱、草編帽席、繩編掛毯和結藝裝飾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本課就是從“穿編”入手,讓學生明白編織的基本原理,並將這個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美術創作和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創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動手能力,體會和感受編織的樂趣。

本節課開始我讓學生充分欣賞編織作品,分析穿編手法,爲編織打下基礎,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穿編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力,大膽地運用不同色調的彩條進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設計出別緻新穎的穿編圖案。

要想上好一節美術課,材料的充分準備是關鍵。我很喜歡給學生們上手工課,透過觀察發現它能鍛鍊學生綜合能力:

1、鍛鍊學生動手能力;

2、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製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怎麼利用現有工具、材料解決。提高了學生獨立面對困難、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造性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的鍛鍊。

4、對藝術的審美、設計。

學生們對這節課很感興趣,只是時間不夠用,由於學生年級較低動手較慢,尤其是細緻穿編會出現費勁的感覺,我也進行逐一的輔導。但仍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整體效果不錯,有編制手提包、筆筒、用穿編裝飾服裝等,學生們的想象很豐富。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

教學成功之處

1.匯入新穎

利用哭聲創設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觸發了學生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願望,自然匯入新課《變垃圾爲寶》。

2.教學示範設計巧妙

常規的教學示範是教師一個人演示,學生認真觀看,而本次教學中的示範是老師請全班同學共同觀察、分析、思考、製作完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地參與了本次設計製作,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3.啓發式教學,激發創意

透過”超級變變變”的遊戲,將杯子和飲料瓶透過正放、倒放、剪開等方式,引導學生聯想,拓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學會了變廢爲寶的製作步驟及方法,整節課是快樂的,充滿創意的。

4.評價方式獨特

大部分美術教師都有同感,在評價作品時,一部分沒有完成的同學不願意停下來聽。教師得想辦法吸引他們,於是我讓同學們手牽手隨着歡快的音樂一起來欣賞,這樣沒有完成的同學只能放下手中的作業,參與到活動中來,透過欣賞、小組討論將本組的創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組長貼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師就在相應的組裏貼上五角星,增強了每組的競爭意識,師生共同參與評價,提高了學生審美能力。

5. 拓展部分回味無窮

一堂課的魅力並不止在這四十分鐘內,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今後的成長中起的作用,本堂課透過杯子、飲料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學生學會珍惜資源,變廢爲寶。

教學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還可以放開一些,不要總擔心哪些還沒爲學生想到,課堂上總會有生成性的東西,及時解決這些問題課堂就會更精彩。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5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瞭解。每一節美術教學課堂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賞對象後,有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在平時,我提倡、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也會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靜物的寫生課,針對其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因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足已說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在教學中,我也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設定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開啟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爲忌諱就是雷同。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我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我也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有些課程我嘗試着做畫結合。

學生天性愛玩,讓學生在玩中培養感性認識,實現自我表現的願望。在《美麗的孔雀》一課,在畫孔雀之前,讓學生透過對楊麗萍《孔雀舞》的欣賞,進一步的認識舞臺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透過摺紙讓他們觀察到了孔雀較概括的形象及特點,在這些基礎上再讓他們展示自己對孔雀的認識,描繪孔雀的造型等。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三年級下學期第一節美術課的教學內容,這也是學生入學以來的首次接觸中國畫的學習內容,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我大概分爲兩個階段,首先是基礎知識的講授。中國畫的學習應先從所用的工具材料開始,特別是國畫所用工具種類較多,學生比較陌生,所以課堂上將主要精力放在這一部分的講授學習上。在課前準備各種工具實物,並且儘可能多的準備不同種類實物,對學生進行展示講解,使學生對這些工具有較爲直觀和初步的瞭解。並且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傳統的工具材料和現代常用的工具材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更加全面。

本節課的第二個學習階段應該是學生實踐練習,學生親手用毛筆在宣紙上進行筆墨練習,感受筆與紙的特殊繪畫感覺,特別是嘗試筆中水分的多少對於繪畫效果的影響,體驗墨分五色的中國畫特殊技法。但是這個階段我安排學生在家中自己練習。這是因爲本學期課程安排中只有一節中國畫課程,需要學生準備衆多的國畫材料,使得這些工具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三年級班級人數衆多,學生的活動空間極爲有限,不適合進行國畫練習,所以將這部分內容安排爲學生的課後任務。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7

《對印版畫》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版畫系列課中的一個環節,易於操作、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版畫的熱情。這節課要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此學齡兒童想象力豐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現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因此應該突出學...

《對印版畫》是人美版美術教材版畫系列課中的一個環節,易於操作、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版畫的熱情。這節課要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此學齡兒童想象力豐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現能力還有一定的侷限,因此應該突出學生的分析動手能力爲主,注意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

透過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爲本課所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結構,滿足學生心理需求,能體現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雙主體作用,學生興趣比較濃厚,最後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創作。學生在自主探究、實踐中認知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得到加強。

其實,我更想和大家交流本節課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一、這節課的難點是巧妙的將印好的畫作進行新的創意表達,這個環節探究的不到位,體會不到添加的重要性如果在課堂中再聯繫一些對稱的知識更能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

第二、在選擇學生上臺展示作品時,要是能夠多點時間把各種出現了問題的

作品和一些好的有亮點的作品集體評價並強化本課的重難點可能效果會更好。

第三、教師的示範作品必須是精美的,而我在這方面有待提高。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

這堂課我無論從選材到備課、教具的製作準備以及多媒體課件都進行了認真的組織、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透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利用橡皮泥以及其它廢棄的材料製作他們喜歡的動物朋友,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整節課氣氛活潑、生動、且愉快,整堂課很成功,很值得我們學習。

一、課堂匯入

引用奧爾夫音樂《啤酒桶波兒卡》輕快的音樂旋律激發學生邊跳邊做各種動物的動作讓學生匯入了角色(讓學生從身體語言上開始感受和投入),並在短時間內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然後老師以魔法師的身份帶來禮物箱(範作),問學生想不想看看是什麼禮物?敢不敢去解開這兩個魔咒?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裏,採用激將法,一下子把學生的心抓住了,於是適時地拋出兩個課堂預設解決問題(魔咒),透過解開兩個問題(魔咒)循序漸近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餘下的問題,自主發現動物的造型特徵、表現材料和製作方法。

 二、賞析與探究

首先,在揭示課題後,我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範作圖片:紙碟、紙杯、卡紙、紙盒、黑豆、牙籤、布、夾子、瓶子、樹葉、菜、香蕉、橡皮泥等等材料製作的各種動物。透過學生的欣賞、觀察、分析、自主地發現了不同動物可用不同材料的表現方法(材料適合法,就是不同造型、色彩、質感、性格的動物採用適合表現的材料,恰倒好處地把動物的個性美感表現了出來。),在造型上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啓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運用繽紛的材料、色彩使學生突破了原有動物的色彩概念,爲下面創作的多樣性打下了基礎。

接着,我又提出:“如果讓你來做魔法師,你會把他們變成什麼樣的呢?”提出兩個問題:(1)你會做什麼動物? (2)你會用什麼材料、方法來表現?學生透過小組熱烈的討論,然後在班級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材料表現不同的動物,不同的材料表現同種動物,同種材料表現不同的動物,以及各種材料的製作方法等幾個方面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將自己的奇思異想描述給其他同學聽,形成一種交流會,無形中互相之間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學習交流,更促發了各種創新,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挖掘創新了不少新的材料和製作表現方法,我根據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歸納出各種材料的基本技法。(例如:水粉、水彩、蠟筆可以用畫、塗、印、吹、染、印、刮等技法;卡紙和熒光紙以及瓶子等可以用剪、貼、折、插、撕、摟空等方法;粘、貼、壓、刻、劃、點、挖、折、插等等方法;以及綜合運用法。)

三、合作創作,共享成功快樂。(合作實踐)

我透過設定作業要求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實踐,親手來做一做,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製作。在合作製作中讓學生學會協作,學會互助、學會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透過設定“材料自選商場”爲學生好的創意思維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材料,讓更多創意作品展示可能空間。

四、學生作業及講評(互賞互評)

我在這節課評價學生作業時主要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方式,我非常注意評價的角度和方式。在過去的教學中,無論是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學生作畫、製作手工作品等,都是由教師作單一的評價,學生是沒有發言權的,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很單一,長期下來就導致了學生只會聽教師評價來區分好壞、對錯,或者合理不合理。

在本節課的作品展示環節中,當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所做的動物作品可謂是構思巧妙、形狀各異、色彩紛呈,很多作品都是出乎於我的意料之外,這時我覺得如果我們仍以成人、常規、傳統的評價觀念、思維方式去評價一件學生的作品,那將是對學生心靈展現的封殺,個性表現的抹殺,創新能力的扼殺。我們作爲孩子們的藝術啓蒙者應以人爲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奇思異想,於是我決定要鼓勵學生敢於與衆不同,並給予學生客觀、多元的評價。

例如:在本節課作業賞評環節中,我以魔法師的身份說同學們本節課中表現很好,爲了獎賞同學們特邀請學生去參觀“動物王國”(實際上是讓學生互相觀賞各自的作品),創造互賞互評平臺,而在評價時我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評價(引導他們從材料選擇、技法運用、顏色搭配等方面進行評價),同學們一個個表現得很有熱情,大膽互評,有讚賞的,有批評的,有提出建議的等等,課堂氛圍變得非常熱烈、濃厚;然後再轉變爲師點評,從選材、配色、技法等方面促進學生表現創新能力的發展。在讓評價者的面變廣,評價的方式變多的同時,我還要求他們要學會善於觀察,並在評議時先是告訴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提出誠、合理的建議。於是,本節課中孩子們學會了欣賞自己,欣賞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交往,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自由、輕鬆、和諧的氣氛。

五、課後延伸

最後,我還注意了課後的延伸,知識的拓展,佈置學生生以小組爲單位,把動物朋友進行組合,並創編一個小故事,寫成一篇《我的動物朋友》簡單角色故事劇,並要求下節課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這樣在課後仍然可以繼續延伸了學生創作慾望,增進學生間的資訊交流,培養學生間的協作精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藝術表演能力,合作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即多元發展。

總之,讓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將繼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找尋規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獲得提高,真正實現學生“自主、愉快地學”的情感體驗,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創新和發展。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9

《生命花樹》中,抓髻娃娃位於畫面中心,在奇花異草的簇擁下,手持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兩隻寓意長壽的鶴在空中飛舞,給畫面增添了雍容華貴的喜慶氣氛。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據考證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有個特別招人喜愛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間傳說,抓髻娃娃能(鎮住妖魔鬼怪)能讓(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們喜愛。

剪紙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希望同學們能“傳承民族藝術,剪出美好生活。”

剪紙的特點:

⑴、對稱式構圖,使畫面飽滿、充實。

⑵、採用陰刻、陽刻、混合刻等表現手法。

⑶、使用“隱喻”的手法表達情感。

如:“牡丹”寓意富貴、榮華;“鶴、桃、鬆”寓意長壽;

“雞”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喜鵲”寓意喜慶。

以下內容是對本課的思考與拓展教學的反饋

爲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們不只侷限於課本僅有的這一幅作品的賞析學習,我們將在拓展學習與思考之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民間美術剪紙的魅力與生活氣息。因此我們旨在透過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的欣賞,使學生了解剪紙在我國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風貌,領略民族藝術初期的神祕、上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領略我國剪紙藝術的多姿多彩,以激發傳承民間藝術的情感。

透過本書與以往的學習《百變團花》、《吉祥圖案》、《剪紙中的陰刻陽刻》等課,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表現力和審美能力。但如何從“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要求出發把握教材脈絡?如何達成讓學生更好的解讀剪紙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和歷史這一目標?透過多次研讀教材,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挖掘人文內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多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才能讓他們獲得持久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實現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

例如:我們可以歌曲《蝴蝶媽媽》以苗族古老傳說爲創作背景,婉轉的曲風正與南派剪紙的風格相得益彰。借這首歌來導課,能迅速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同時,藝術的“通感”也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南派剪紙的風格。

2.巧用媒體,構建高效課堂: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本節課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優勢,突出以下教學重點:

(1)課件出示:庫淑蘭剪紙《抓髻娃娃》與苗族剪紙《蝴蝶媽媽》

透過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農村的保護神)、《蝴蝶媽媽》(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點,感知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和歷史,感悟多樣的藝術風格,體現“綜合 探索”學習領域的目標。

(2)出示課件:

縱向梳理教材脈絡,回顧小學階段所學的剪紙知識:

表現形式內容 : 剪紙紋樣表現手法:

《百變團花》 中心對稱式剪紙

《生命花樹》 不對稱式剪紙

《抓髻娃娃》 軸對稱式剪紙;

《吉祥圖案》 渦紋柳葉紋混合刻;鋸齒紋(以諧音表達寓意)

《剪紙中的陰刻陽刻》 圓點陽刻:線線相連; 月牙紋陰刻:線線相斷

3.問題學習,引導自主探究:

從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遠比從老師那裏得到的間接經驗要深刻的多。大膽嘗試中的“失敗”比墨守陳規中的“成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來突破教學難點:

(1)出示教師示範作品《抓髻娃娃》,

設問:“這幅剪紙的表現形式與以往什麼不同?

你能結合已有的知識嘗試製作嗎?”引入二方連續剪紙的學習。

(2)小組學習: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3)大膽嘗試:任選一種剪紙紋樣,嘗試製作二方連續紋樣。

(4)彙報成果:

(5)深入探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作品,找出失敗原因。

(6)形成經驗:留好連接點,保持連續性。

4.立足生活,發展審美想象:

藝術源於生活。“剪花花”也正因爲植根於勞動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開得如此鮮活。

怎樣讓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創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連續剪紙作品?我找到了“花朵 ”這個切入點,鼓勵他們以“花朵飄飄”,表現六年學習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難忘的故事。學生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帶給我莫大的驚喜,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孩子們用“天馬行空”般的想象,爲傳統剪紙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0

《面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的設計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本課遵循“以學生髮展爲本”課改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啓發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助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從興趣入手,達到學生樂學,會學的目的。教學中展二了不同材質,不同造型表現手法的面具,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發現面具的從形狀、色彩、花紋上的基本特徵,讓學生很快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並且調動了學生對面具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具的創造熱情。

學生創作環節中,重視學生自身具有的學習能力,以小組爲單位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究面具的表現手法,使學生創造出的面具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真正體現了學生獨特的風采。

本節課的教學即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願望,又完成了作業要求,並掌握了面具的多種表現手法。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手工面具的製作,還應多加強小組間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體現面具誇張的特點。

以上是我對面具一課的初淺反思,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指出,我會用努力去彌補。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1

《禮品巧包裝》一課,我共設計了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禮品包裝屬於商品裝潢設計領域,這裏麪包含很多因素,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比較短,我把學習重點放在了禮品包裝的方法和製作上。這期間滲透了禮品包裝的審美知識,並透過把祝福語作爲禮物送給過生日的同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裝飾能力,還教育了學生過生日應當節儉,不應鋪張浪費,增進了友誼。另外,透過小組製作,讓學生體會到了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鍛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了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在展示階段,由班裏的宣傳員採訪各組成員,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最後一個環節,透過瞭解禮品過度包裝的社會現象,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多媒體運用恰當,每位同學都學會了包裝製作的基本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

同時,本課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重難點的部分,如果讓小組互相商討,並彙報總結禮品包裝的不同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小組合作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有些學生事先沒有進行設計,造成了材料的浪費;禮品盒過大,包裝紙不夠用;只考慮創意,忽略了作品的精美度等;禮品包裝已經形成了文化,如果將學生置身於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會讓學生對包裝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包裝時也會有新的想法。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將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彌補不足。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

我覺得學生在製作底座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爲了節省製作底座的時間,也爲了讓這節課的重點造型設計更突出,我決定改變原來單純用卡紙製作底座的方法改爲用多種材料來製作,我讓學生帶了一些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比如瓶蓋、廢紙杯、酸奶瓶等材料,同時也帶了一些裝飾性材料,比如舊毛線、廢布角、卡紙、彩泥等。這樣一來,這些半成品的底座學生直接用透明膠一粘就可以了,這樣就節省了大量時間,而在造型上因爲材料的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也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參與的機會,更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上了這一課之後,我也發現了還存在如下問題,在引導學生想象時,雖然學生設計的造型新穎奇特,五花八門,但是有時候他們所帶來的材料根本做不出他們要做的造型,如果我在引導學生想象時在前面加個條件就好了,即根據自己所帶來的材料進行設計,這樣就更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爲時間關係,有很多東西還沒有來得及去發掘,比如底座的高矮、長短及形狀決定了所造型的形象,決定了蛋殼是做頭部還是做身體。總之,透過這次的一課多研活動,更增強了我上好美術課的決心,上好一節好的美術課,是學生愉悅的體驗。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3

三年級美術課——《小船搖啊搖》。船的形象對於三年級孩子知道的多半是他們座過的遊樂船,對於大海上的船,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有哪些種類,孩子們比較陌生。

爲此,課前我搜集了很多船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欣賞,從而對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課上我首先採用 談話法,和孩子們交流,問孩子們誰見過船?坐過船?吸引孩子們興趣,讓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說出:你坐過哪些船?是什麼樣子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引導孩子們進行交流,用語言說出船的形狀、顏色、作用。

然後,引導孩子們欣賞各種船的圖片,讓孩子們對船有個整體的瞭解。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想畫。怎樣畫?或用剪貼方法,讓孩子們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引導孩子們得到繪畫步驟,學會畫各種船。

最後,把黑板分出三塊海域,讓孩子們自己畫的畫,貼到黑板上,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美中不足,我覺得孩子們在創作的船時,顏色、形狀比較好,但功能有些不足,可能是時間不太充裕吧!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4

教學反思:透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透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透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透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爲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爲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着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

本課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徵以及枝杈的前後穿插變化。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並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透過寫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發現美,表現美,鍛鍊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在教室裏分別擺放幾盆盆栽,請學生觀察,植物的枝葉是怎麼生長的?葉片或花瓣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枝杈之間如何穿插的?得出畫畫前要先仔細觀察對象的認識。引導思考,是什麼把我們的校園裝點的如此美麗。培養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教師引導學生講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或花瓣的形狀特徵。如八月菊的葉子是橢圓形的,邊緣還長着許多小齒,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鋸子。葉子有大有小,參差不齊。有的時子還垂下來。等學生心中有數了,再下筆去描繪。這時要注意畫面的構圖與盆栽外形有整體感覺,從什麼地方畫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葉,枝杈的形態畫出來,後面的花葉枝可根據前面的特徵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前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複組合。

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花”、“植物”實物的觀察,讓學生明白:平時我們隨時能看見的植物,要把它畫到紙上去還有這麼多的講究。本課大部分同學學會了觀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