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再思考

學問君 人氣:8.74K

 摘要:網絡,正以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搶佔時代制高點,美與醜、傳統與現代等思想意識、價值觀無不混雜於網絡中,給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帶來豐富、便捷、高效、廣闊空間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同“雙刃劍”,這也給當前中學德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提升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已經成爲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在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再思考

關鍵詞:網絡環境 中學 有效性 德育工作

隨着現代社會資訊化的迅猛發展,網絡技術和手機通信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豐富和改變着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讓工作更加高效、生活更加輕鬆、資訊更加快捷、交流更加自由……以QQ、BBS、飛信、E-mail、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爲主要傳播載體的網絡世界,正史無前例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和現實。但是,不可諱言的是網絡和手機已經成爲當前中學生的沉痾,許多學校管理者、教師、家長無不對網絡、手機“談網色變”,因爲它們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業。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運用,使德育工作走向多元化,網絡不僅成爲德育的必要手段和工具,也成爲一種能夠對學生產生持久、深遠影響的德育環境。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完全打破了傳統德育強行灌輸的模式,改變了傳統德育脫離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封閉狀態,使學生成爲道德自主構建的主體性存在,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道德實踐空間。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絡環境下的德育能使教育與人的和諧發展融爲一體,有助於實現德育的人本回歸,構建人性化的德育理念,使學生在開放性的網絡環境中得到全面、生動、自由的發展,這也是網絡教育功能的真實凸顯和網絡教育的真實追求。

面對挑戰和新局面,中學德育工作應以網絡環境爲出發點,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促進德育事業更好地發展,提升中學生的德育素質。

一、立足傳統德育有效內容,豐富階段性德育內容

爲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德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整體功能,我們必須加強中學德育實效性的研究。

互聯網的發展使中學德育既迎來了機遇,又面臨着挑戰。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後,身心不斷成熟、知識面越加寬廣,加之網絡、媒體等環境的影響,他們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日益增強。這就需要德育在樹立正確育人觀、抓好心理健康、發揮好隱形教育、善用批評藝術和適當給學生一些挑戰、引導學生由他律轉向自律等方面發揮作用。

筆者認爲中學德育的基礎性目標應該先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如在小學低年級(1~2年級)學段,學生應學會適應、學會獨立;在中年級(3~4年級)學段,學生應學會交往、學會文明;在高年級(5~6年級)學段,學生應學會擔當、學會感恩等。透過六年的教育和引導,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行、爲人處世的標準和能力,爲他們後續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發展性目標來說,在中學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理想、道德、勞動、遵紀守法、心理品質學教育,側重於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心理品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理想的德育目標是以人爲本,把德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繫起來,才能使德育真正成爲人的教育,以現代人的視野培養現代人,以全面發展的視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機器的教育。

道德修養的成長具有階段性,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應從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提出適合他們的不同要求,從而分出層次,循序漸進,以求實效。

二、明確中學德育首位價值,強化學科德育滲透意識

德育是教育之本、學校教育之首,也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之道,它對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換言之,學校的教育,既要讓學生學會知識,又要讓學生學會做人。

學生是德育的主體,活動是德育的載體,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德育實效優績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倡導知識與能力目標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整合起來,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情感體驗,認識真、善、美,辨別假、惡、醜,使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增長知識與能力的過程,又是學生健全人格和發展良好品德的過程。只有把教學與德育有機融合起來,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學校教育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德育是智育的動力,是智育的重要保證。透過課堂教學進行德育,除了能發揮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德育作用之外,還能透過其他教學環節和教學藝術發揮德育作用。如在組織教學、佈置作業、批改作業、課外輔導、複習考試等環節中都能滲透德育。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教師發展的角度,教師都應該重視德育,必須具有較強的育人意識和滲透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把美好的情感轉化爲對學生特殊的`感召力,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包括個人思想、情感、品質、學識、水平等,對學生施以強大的影響力。

三、認識新常態德育形勢,營造社會大德育氛圍

在網絡的衝擊下,不諳世事的中小學生容易誤入歧途,與親人的溝通越來越少,朋友也會越來越少,孤獨感和沮喪感的增加,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侵蝕他們的靈魂,使他們荒廢學業。

學校和德育工作者必須打破單一的課堂講授模式,開發、推行多種立體式、開放式的德育模式,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投身到火熱的社會生活中,體驗複雜多變的社會道德情境,嘗試進行道德抉擇,在與人交往中體驗情感,在克服困難中磨鍊意志,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履行道德行爲。

四、促進家庭教育品質提升,攜手共築學生美好未來

不同家境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透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學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發現優秀的家庭教育方式,並引導家長積極學習,創建學習型家庭、節約型家庭、環保型家庭等。此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家長教育,指導家長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重視對孩子的正面教育,透過各種宣傳手段,積極宣傳素質教育理念,促使家長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瞭解並支援學校爲實施素質教育而做出的努力,並引導家長積極推進家庭素質教育,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