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目標的構建

學問君 人氣:7.56K

[摘要]網絡資訊的傳播和網絡技術的普及,給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網絡與高校德育工作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規律,對網絡環境下德育的作用、目標等根本性問題作出新的思考,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嶄新課題和時代責任。

論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目標的構建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德育;目標

網絡已經成爲人們重要的思想輿論陣地和國際輿論鬥爭的新領域,也成爲高校德育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高校德育工作對網絡的迴應不能僅是知識技術和工具層面上的,更要發揮高校的優勢,認真研究網絡與高校德育工作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規律,對網絡環境下德育工作的作用、目標等根本性問題做出新思考,這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嶄新課題和時代責任。

一、培養大學生辯證的思維方式

網絡正在成爲年輕一代親密的夥伴,成爲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資料、聊天或遊戲,網絡爲他們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資源,也爲他們創造了精彩的娛樂時空。大學生對網絡的運用遠遠超過了社會許多羣體,網絡化的生活環境正在形成。有人認爲,“網絡”是狼來了,我們的學生是無援的小孩,他們只有一個結果,被狼咬走。對此看法筆者不敢苟同,這種觀點未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網絡沒有那麼可怕,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方式,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獨具慧眼的“神槍手”,那麼還怕狼來嗎?誠然,網絡時代的到來,給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課題,但是要辯證看待網絡資訊,它既不是“洪水猛獸”,不能用大棒來打壓;也不全是“正中之音”,不能漠視它的不足。網絡社會是由人所拓寬的另一生命空間,人是現實社會的主體,也應成爲網絡社會的主體。它對於開闊青年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啓迪他們的智慧、增進彼此交往是很有益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新時期人才的道德教育標準。學校德育就是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政治立場、思想觀點,培養他們遵守社會行爲規範的良好品德,培養他們對人生目標較高層次的追求。而對於網絡,這些目標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更加具體的要求。由於網絡使他們的道德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因此,學校教育最迫切的目標,就是要着力培養和形成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具有正確的辯證思維方式。

1.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辨能力。網絡具有及時性、綜合性、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特點,給學生學習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全新平臺。但虛擬網絡上不負責的批判攻擊,以及一些低級惡俗的言論,對學生健康思想的形成極爲不利。因此,學生一方面對網絡上的資訊要具備審視和判斷能力,分清良莠,不被垃圾資訊所淹沒,善於辯證思考並作出甄別,把有用的資訊進行有意識和有目的的應用與歸類,把資訊加工成爲真正的知識,並且懂得不把已取得的知識成果作爲發展的終點,而是作爲發展的起點,使他們從知識傳遞中找到的不僅是已有的結論,更主要的是找到尚未解決的問題,從而樹立變革的觀點和革新的精神,實現以辯證法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爲指導的思想解放;另一方面,要懂得承認差別,在對待網絡不同文化時,應學會尊重有差異性的他人和有差異性的文化,從而使大學生們能放眼世界、接受差異、見賢思齊。

2.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在網絡時代,大衆傳媒迅速而有效地滲透並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大衆文化的反覆強化使人來不及思考就接受了網絡傳媒所灌輸的有關政治、倫理、職業、娛樂等觀念,而且人們往往趨同,肯定既成秩序與價值觀,文化批判能力弱化,從而形成馬爾庫塞所謂的“單向度的人”。網絡傳媒的影響隱蔽而強制,其結果是,一方面現代化過程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創造性,並且也確實爲個體創造力的展現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現代工業社會在透過企業管理制度、國家機構及法律體系等實現對個體外在控制的同時,又藉助大衆文化操縱個人內在的精神世界,從而使人的主體性有形無形地受到窒息。由於現代化的“後發性”,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網絡傳媒建設的速度相對高於發達國家傳媒發展所經歷的自然發展的速度,因此在較短的時間裏,在沒有充分心理準備的條件下,如何理性地生存於現代傳媒的劇烈輻射之中,這是現代化進程中中國人民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學校德育如何正確利用網絡傳媒影響,削弱其負效應,也是這一挑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3.加快大學生德育觀念的轉變。爲了適應資訊時代特別是網絡時代需要,必須在觀念和模式上實現轉變。首先,從封閉式德育向開放式德育轉變。傳統德育的特點表現爲封閉性和一元性,與網絡時代的開放性、多元性不相容,因此,必須使學校德育從資訊隔絕的世界轉向直面“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外部世界。針對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網絡,面對撲面而來的資訊無所適從的現狀,德育要敞開思維的大門,走進不同制度的社會和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構成的資訊時空,讓學生經受資訊的衝擊“洗禮”,從而增強對不良資訊的抵制力。其次,從認知式德育向實踐式德育轉變。德育可起於認知但不可止於認知。實踐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德育的重要目的,不良資訊最容易從認知和實踐脫節之處開啟缺口,重實踐而達知行統一,是青年學生遠離不良資訊的重要保證。最後,從他律式德育向自律式德育轉變。對無孔不入的網絡不良資訊,唯有自尊、自愛、自律、自強方可拒其於千里之外,而培養自律精神的關鍵則是要提高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具有時代特徵的價值觀念

大學生應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隨着網絡作爲“第四媒體”越來越普及,它對人們的社會行爲和價值觀念等產生了極爲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大學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網絡對他們的影響和衝擊也最爲強烈。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搶佔網絡這一高地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重對學生進行現代價值觀念引導。創造性人才的健康成長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對知識創造的內驅力源於探索未知、尋求真理的強烈興趣和不懈追求,源於他們對社會、對國家的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心態環境一定範圍內存在“一箇中心”、“兩個矛盾”、“三種壓力”。其中,“一箇中心”就是以自我成才爲中心;“兩個矛盾”就是自我期望值高與現實實現率低的矛盾,對環境高要求與自身低奉獻的矛盾;“三個壓力” 就是學習、生活和就業壓力。就目前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網絡德育的現狀來看,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