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學問君 人氣:1.19W

論文關鍵詞:網絡 大學生 思想

試論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論文摘要: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着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維方式,影響着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人在研究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利用網絡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人類正邁向資訊網絡時代。隨着資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網絡正在日益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着社會、、教育和人們的工作、生活與思維方式。資訊網絡的出現,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爲模式、個性等都產生着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既開創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和新途徑,同時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一定的衝擊和影響。如何因勢利導、興利除弊,這成爲我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拓了新的途徑和手段,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互聯網是一個集通訊、、數據庫以及日用產品於一體的電子資訊交換系統。它具有資訊量大、傳受平等、交流直接和預警及時的優勢,可以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同時,網絡還具有形象性、時效性和互動性等特點,這也是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無法比擬的,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天地。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已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並形成對其的嚴峻挑戰。

第一,   西方網絡文化在網絡中的強勢手段容易使大學生的價值觀發生傾斜。目前,國際資訊秩序極不平衡,存在着資訊富國和資訊窮國的巨大差別。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在經濟、技術和上的巨大優勢,其信.息的數量、品種、規模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對網絡資訊構成了壟斷。他們利用手中所掌握的網絡控制權和資訊發佈權,利用這種強大的文化語言優勢,透過國際互聯網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時空推銷他們的價值標準和。在國際互聯網中,英文資訊佔90%以上,而中文資訊還不到1%。互聯網上滾滾而來的、以美國爲代表的強勢手段的衝擊,對於世界觀、價值觀都不成熟的大學生產生了極爲有害的誤導。一些人在這些媒體資訊的影響下,價值觀、觀發生扭曲和錯位,把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作爲自己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並且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成爲“西化”的俘虜。這樣,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最後認同並依賴;進而削弱本文化的影響力,動搖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從而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傾斜和迷失。

    第二,網絡資訊尤其是不良資訊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爲產生消極影響。網絡是一個資訊寶庫,同時也是資訊的垃圾場,學術資訊、經濟資訊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資訊、暴力資訊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爲資訊的萬花筒。一些色情機構或不法分子在網上公開色情資訊,英者研究發現,因特網上的非學術性資訊中,47%是與色情有關的。在網絡上,、影像、遊戲等也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資訊,且很容易調閱,也可以下載。一些機構和個人爲了謀求商業利益和政治目的故意發佈虛假資訊。有個別成年人利用網絡上交友的便利欺騙誘拐青少年,網上交友潛伏着與不可靠的人交往的危險。此外,網上賭博、網上販毒等對青年大學生也會帶來極壞的影響。與傳統媒體不同的是,網絡資訊基本上是無法控制和過濾的,各種有益資訊與有害資訊、真實資訊與虛假資訊混雜在一起,特別是那些淫穢、反動、暴力等不良資訊,對上網大學生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那些自制力較弱的大學生很有可能在不良的資訊情感威逼和暗示作用下,由欣賞走向趨附,由無意識模仿走向有意識追求,以致成爲資訊濁流的犧牲品。

    第三,互聯網絡極容易造成大學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在傳統社會中,大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會受到旁人的監管,他們的道德意識較爲強烈,道德行爲相對嚴謹。然而他們合乎道德的行爲,常常是做給他人尤其是可能對自己有影響的人看的,從本質上說,他們的自律意識還是較差的。因此,一旦他們進入網絡這個虛擬的社會,那條由熟悉人的眼光、輿論和感情築成的防線便容易崩潰。同時,網絡行爲的“數字化”、“虛擬化”特點,使得人們彼此之間不再熟悉,因而很難對其行爲加以確認和監管,造成學生因無人干預而放縱自己,如:出現犯罪、網上交友過度、瀏覽色情資訊、癡迷電腦遊戲等行爲,從而導致學生道德人格的不健全。

    第四,互聯網絡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際交往造成負面影響。網絡的虛擬化特徵,還會使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形成障礙,使其產生心理上的孤獨、苦悶、焦慮、壓抑,甚至出現情緒低下、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等精神症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主要症狀有:“上網成癮”,俗稱“網癡”,表現爲上網時精神亢奮,下網後浮躁不安,有的人甚至爲了上網而不惜荒廢學業;“電腦狂暴症”,其病因一般來自出現故障後產生的沮喪和焦躁,主要表現爲向電腦發泄無名怒火,或將不滿情緒轉嫁給同學甚至不相關的人;“消極孤僻”,上網者上網時,由於多用化名,可以毫不遮掩地傾吐自己的心聲,極容易得到一種滿足感、成就感,而當面對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的時候,容易引發其消極避世的思想。另外,由於長時期癡迷於虛擬的數字世界,必然會減少其與同學、朋友的交往,容易導致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弱化,形成孤僻離羣之性格。

    雖然網絡給大學生帶來了許多消極、負面的影響,但是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而加以限制和禁止,畢竟社會的網絡化是一個發展趨勢,關鍵是如何在繼續發揮網絡積極作用的同時透過有效途徑消除其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探索運用網絡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以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