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8.21K

1.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

我國高校的體育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有一個健康的體格,把握運動的技巧;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鍛鍊心理承受能力;使他們具有溝通交流的思想,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和周圍的人處好關係;可以正確辨別事物,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所進步;還要加深對體育活動的熱愛、對體育充滿興趣等等。

2.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實施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

2.1我國的高校教育沒有擺脫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束縛

我們在高校體育教育的過程中,總是片面強調以傳授體育知識、技能的課堂教學和教師爲中心,限制了學生的獨立性活動,忽視了對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雖然這種教育方式曾經發揮過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還是相當大的,往往導致同學對體育的理論知識很瞭解但是行動能力卻不行。另外因爲考試的存在學校和老師還是有“爭第一”的情結,思維存在一定的誤區:只抓尖子生而忽略了普通的也是大多數的同學。因此這樣的觀念很有必要更新轉變,才能達到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真正目標。

2.2現在多數的高校對體育的重視得不夠,課程設定整體比較單調

相對於一般的大學課程,體育一般不太被重視,甚至是處於被輕視的地步。高校體育課的開設基本上採用“兩課”、“兩操”、“兩年制,’(本科)。就“兩課”、“兩操”來說,大部分學校的課間操流於形式,課外活動往往被其它課程所佔用,一週兩學時的體育課無論從體育活動的時間還是次數來說,對增強學生的體質是十分有限的,是達不到教學目的的。特別是只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三、四年級沒有體育課,這樣的課程安排致使學生本來就十分淡薄的體育參與意識就更少了,部分學生不上體育課,課後就更少主動從事體育鍛煉,這樣在很多同學的潛意識中,體育活動是可有可無的,這樣在三四年級沒有體育課的時候,參加的體育活動次數更是屈指可數。因此有研究表明“高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下降趨勢”就無可爭議了。

2.3從整體來看高校體育教師的素質不太高

高校的體育老師承載的使命重大,這要求老師們有相當的素質和水平。但是目前我國很大一部分高校體育老師的素質不容樂觀。據報道,“在高校體育教師隊伍中,具有學術權威影響的學科帶頭人顯得不足,高校體育教師身份觀念明顯高於崗位觀念,高校稱教師面臨斷層和年齡老化的問題,科研水平遠不能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團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廣泛運用體育學科建設,部分體育教師知識面偏窄、知識陳舊、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日顯突出,知識更新的任務十分緊迫。

2.4高校體育的考覈方法不科學

高校體育課成績考覈與評定基本上仿用競技方式,如只教幾次急行跳遠,就採用競技體育規則考一般的大學生(用標準踏跳板等),將高水平運動員比賽時的做法用在大學生身上,這實質在考覈大學生競技能力和水平。評價體育成績的標準,往往是以學生跑步跑得越快、跳遠跳得越遠、推鉛球推得越遠,這就能得到越高的分數,按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達標率越高,往往認爲該校的體育工作抓得好。顯然,這種評價標準已經偏離了高校體育的目的,不能客觀地反映學生或學校的綜合情況。

3.基於我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3.1轉變觀念,大力提倡高校體育素質教育面向所有同學

首先要從主管教育部門的領導、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進行自上而下的教育思想轉變,把重智輕體真正落實在德智體全面發展上來。另外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確立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育素質教育才能收到實效,所以一定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而不是針對部分同學;最後涉取自然主義體育觀的精華,把在校期間的體育效益與學生終身受益相結合,樹立終身體育觀上,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對高校體育、體育教學的目的進行重構。在課程設定的過程中要注意分爲共性和個性兩部分,同時教學目標也應該設定爲遠期和近期,這樣更加完善教學的過程。

3.2高校要充分認識到體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體育課程的形式時間做出一些調整

各個高校應該開展合理使用的體育課程、體育類型和教學組織形式。在這一過程中要儘量進行全過程教育與“一體化”管理的課程設定模式;另外根據學生的基本需要、愛好,結合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的需要組織起來的各種體育課類型;以教師的專項來組織靈活多樣,實際、實用、實效的客觀規律性教學形式。體育課程設定的改革主要透過增加課的次數和開設教學輔導課,每週開設四節體育課,每週設兩學時課外教學輔導課。三,四年級應繼續延長體育課,實行全過程教育。由於教時數多,知識系統,有利於教師發揮特長,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掌握科學鍛鍊身體的理論與方法,能有力地保證各類學生在不同水平起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3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篩選,設定一定的標準

高校體育老師的選拔要有一定的標準,老師本身的素質要能夠保證。要能給熟練體育素質教育思想、方針的貫徹。人才體育素質的培養,歸根結底要依靠廣大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實踐。“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難以將素質教育理論與方法付諸於實踐的主要原因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結構不合理,達標教師的個體素質滯後,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透過體育院校尤其高師體育學院和體育系培養師資,提高辦學質量,大量陪養“寬基礎、適應廣、高素質”的複合型師資;抓好體育教師的職前教育和職後繼續教育,並能定期培訓;建立體育教師工作考覈和獎勵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質量、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迅速成長壯大,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使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3.4從實際出發,制定合理的測評體系和標準

建立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測評和考試製度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所在。目前圍繞着如何構建體育素質教育的教育評價體系,廣大高校體育工作者已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更加註重將體育過程評價與體育結果評價緊密結合,樹立身心羣綜合評價觀;改革單純用外部行爲度量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並以此作爲衡量教學效果和健身效果的評價習慣;要考慮到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不僅僅是體育的技術有多好就會得到一個高分,學習態度在最後的考評中應該有體現。

4.結語

健康的身體是一輩子的財富。高校的體育素質教育應該要讓大家瞭解體育鍛煉的重要,培養興趣,既有對身體機能的鍛鍊,又能給學生帶來直接的精神享受。但是存在的這些問題要不容忽視的,要積極改進這一方面的工作,直到達到我們真正的目的,讓我們的社會成爲一個運動的社會,健康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