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學問君 人氣:2.66W

工商管理專業應以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爲基本目標,將提高人才綜合素質作爲宗旨,從而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摘要:

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着緊密的關聯。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在向“大衆型”轉變。在這種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爲基本的發展方向。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我國工商管理教育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影響到了人才的培養。爲改變現狀,本文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問題展開了探討,並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教育的建設力度,因而各門學科均得到長足的發展。工商管理專業作爲一種熱門專業,每年招收了大量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工商管理類人才多,市場需求大。然而,工商管理類人才就業難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在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較爲平衡的情況下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說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出現了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要改變現狀,那麼就要明確當前人才培養方向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第一,管理層次定位不準確。目前,大部分的企業需要的是中層管理者以及基層管理者,而剛畢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管理經驗,既不適合也沒有能力做企業高管。然而,一些高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管理層次的定位方面存在定位不準確的情況,導致學生畢業之後就業難。第二,人才培養方向不準確。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以實務性爲主的人才需求量比較大[1]。然而,國內高校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方向並沒有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出現改變,沒有偏向培養實踐型人才。第三,畢業生的去向定位不準確。目前,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去向描述不清晰,往往描述爲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企業。但實際上,學校本應該幾何外部大環境以及自身實際來制定畢業生的去向單位。

(二)課程設定不合理

第一,課程實踐性不強。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它的課程內容應與實踐緊密聯繫。然而,現實情況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內容與實踐的聯繫不夠緊密,學生學到的大多爲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沒有積累多少。此外,課程內容滯後於經濟的發展也是課程實踐性不強的表現之一。很多高校結合我國國內經濟環境、參考國外的實踐經驗與前沿理論,對課程內容重新做了編排,然而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這種做法還遠遠不夠,課程內容仍滯後於經濟發展的需要[2]。最後,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數爲國外引進版,即使是國內高校教師編寫的教材,也基本上與國外教材保持一致。這就導致教材中的理論與經驗未必能夠應用到中國的實際當中,可能導致教材脫離實際的情況。第二,課程間的關聯性不強。知識有難易,課程之間也有關聯,如果關聯性強,則後續的課程學習將比較輕鬆。但是,我國很多高校的課程設定並沒有考慮到課程間的關聯性,只是簡單地堆砌課程,或者是參考別校的課程設定方式,沒有體現出自己學校的專業特色與教學特長。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首先,我國很多院校對理論教學比較重視,並給予了很多的激勵。然而,學校對實踐教學的激勵措施少之又少,教師及校領導缺乏重視實踐的觀念[3]。其次,實踐教學的硬件設備不足。實踐教學需要有專業的實驗室、硬件設施,但是很多院校將實驗室教學取消了、減少或合併了,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缺乏硬件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最後,校外實訓基地數量較少且質量不高。校外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因而意義重大,但是很多企業爲了不影響企業利益,不允許學生到企業實習,這就導致實訓基地名不符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思路

工商管理專業應以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爲基本目標,將提高人才綜合素質作爲宗旨,從而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思路方面應分爲兩條:第一,教師應積極做出努力,深入企業實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時間能力;同時,將現實問題引入課堂,作爲案例工學生分析、學習與思考。第二,在教學中倡導合作學習法,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問題並自行解決問題,塑造職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並加強企業實踐,從而使學生的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4]。

(二)培養目標

在培養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時,應把握好培養目標,力求培養出的人才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準,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以及計算機技能,能夠做好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工作,能夠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技能;同時,此類人才還應具備經濟、財務、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課程設定

第一,在課程設定方面應堅持以下原則。①強化基礎。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由素質型基礎課程、工具型基礎課程和管理學基本課程組成,透過這些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基礎,爲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②以市場爲導向。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很強,因而其課程應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設定課程之前,應先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研究,之後再確定學生應當具備的學科知識、專業能力以及基本素質。③靈活性原則。一方面,課程的設定應與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相適應,並預留調整空間,以便日後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之後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另一方面,課程設定應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積極創新[5]。④關聯性原則。課程之間應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先修的課程應能夠爲後續的課程做鋪墊,並且能夠在後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被重複用到,與後續課程構成一個整體。

第二,構建“模組式”課程體系。①構建通識課程模組,包括公選課和必選課兩部分。其中,公選課應有自然科學、資訊技術、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課程,而必選課應有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計算機、大學語文、體育等課程。②構建專業基礎課程模組。專業基礎課程是爲以後的專業課打基礎的課程,包括經濟學、財務會計、管理學、數據分析等。③構建專業核心課程模組。專業課中有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兩種類型,其中,選修課主要爲本專業外的其他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設定這些課程的目的在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就業渠道。④構建實驗課程模組。實驗課程的設定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所有課程安排中,它應占據14點學分以及10%的比例[6]。

第三,教學安排。①採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法。比如可以採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透過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②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應構建融實驗、實踐、實習、企業合作等於一體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暑期社會實踐,來深入認識社會,分析社會,從而促進專業知識的學習。

三、結語

現代社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更應立足實際,找出阻礙因素,審視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永,趙洪明,柳紅星.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於構建“一體四翼”應用型本科教育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2(04)

[2]苗雨君,劉景軍,陳紅梅.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7)

[3]羅擁華.論概念、人際與技術“三位一體”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