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學問君 人氣:1.18W

高職教育要真正與普通高等教育齊頭並進,必須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積極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國情、省情和行業的一些情況,已摸索出一些較爲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訂單教育、工學交替、產學結合等,爲成功培養進階應用性人才做出了貢獻。但不同高職院校的不同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應該是不同的,必須積極探索,構建適合本地區、本學校、本專業的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爲受教育者構建什麼樣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怎樣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

探析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規格設計

高職教育能否滿足社會需求,首先體現在其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準確、其培養規格設計是否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與培養規格的合理設計必然成爲構建合理的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和基礎。

1.培養目標的定位培養目標是指學生經過一定教育與培訓過程,最終達到的狀態和標準,它有層次、類別、範圍的界定。研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首先考慮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它起着導向和座標的作用。高職專業培養目標是分析社會需求的歸納,是制定培養計劃的開端,是社會需求與教學實踐的結合點。如果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途徑和人才培養質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證。根據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一般將高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於: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進階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構建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就要確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對本地區經濟建設和各行業發展現狀,我們將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國家經濟法律、法規及企業的基本運作過程,掌握從事工商管理活動所必需的基本理論知識,擁有一定的計算機、英語應用能力和相應的管理技能,能運用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分析和解決各類中基層管理問題,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2.培養規格的設計要達到培養目標,就必須爲受教育者設計合理的培養規格,構建新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可考慮設計如下培養規格:

一是知識結構的設計。知識結構是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知識在學生認知結構中所積澱的層次與比例關係,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尺度之一。高職學生應具有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基本理論知識是一個學生應對未來社會環境多變的基礎,一個人只有憑藉其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的基礎和自學能力,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優化、更新自己的知識,纔可能適應社會發展。專業知識是學生進入未來職業時從事某—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知識結構。因此,知識結構的設計,既要重基礎,也要重專業,二者比例要適度,不能僅強調專業性、技術性而忽視基礎性。對於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在知識結構上,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要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和運營機制知識,熟悉相關經濟法律、法規;熟悉企業的基本運作過程,掌握從事工商管理活動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此外要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應用和操作的基本知識;並初步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的基本知識。

二是能力結構的設計。能力是指保證一個人順利進行實際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徵和知識技能的綜合。高職學生的能力主要由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構成。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首先應該具有較強的協調溝通與社交公關能力;其次,應具有較強的文字能力,能擬定企業基本管理檔案、撰寫市場調研報告等;第三,要熟悉企業市場運作過程,掌握市場營銷基本技能;此外,還應具備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及具有計算機應用、操作的基本能力。

三是素質結構的設計。素質結構按照不同方法可以劃分爲不同的單元。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社會需要的一線人才,學生素質結構除了具有綜合文化素質外,還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是指個體履行崗位職責,承擔本職工作,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高職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在培養人才時,必須創設職業崗位環境,對學生進行諸如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嚴謹務實、團結協作、與時俱進、勇於進取等職業道德的教育;同時應透過課程實訓、模擬實訓及頂崗實習等方式對其職業技能進行培訓;並要根據行業和社會的實際情況,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可考慮在培養計劃中將三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明確規定爲學生必須獲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此外可將助理營銷師列爲任選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畢業後能及時進入職業角色。

二、課程體系優化

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課程體系的構建。傳統本科教育過程中強調“知識本位”,其課程體系以傳授知識和經驗爲主,側重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高職教育強調“能力本位”,其課程則側重體現職業教育的職業性、技術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課程設定應主要體現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徵,即: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爲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爲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爲主線。爲此,必須以某一社會職業或職業崗位羣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能力爲目標取向,在進行職業分析的基礎上,將職業能力進行量化並分割成若干模組,按照勝任所從事職業必須具備的能力結構及其形成特點,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對現有的課程加以整合與重組,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等。要想優化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就要建立由企業管理者、技術專家和學院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來共同開發設定,按照反向設計的原理,以職業崗位(羣)的要求爲目標,以工作過程爲導向,反向設計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求。讓企業的管理者、專家直接參與制訂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計劃,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和評估標準,參與課程建設的全過程,使開設的課程真正建立在職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並能夠隨着職業能力的變化及時修訂,成爲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就業導向型課程。在高職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過程中,將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應用.I生和實踐性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的是企事業單位的中、基層管理人員,課程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至關重要,因此,應以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爲核心、以適應社會需求爲目標、以管理能力爲核心去優化課程設定,不同的專業方向應根據與自身相適應的能力來選擇課程,尤其是教學內容要突出企業管理基礎理論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除了必要的理論教學外,要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力度。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尤其是圍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和技能設立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其實效性。實踐教學體系的組成部分可由課程實訓、各種模擬實訓、綜合實訓、畢業實習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等各個環節相互聯繫、遞進的系統構成, ·定要體現出實用性、適應性、可操作性。具體而言,可透過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拓展訓練、企業經營沙盤模擬訓練、企業頂崗實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訓。

2.實行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相銜接(“即雙證溝“雙證書”教育也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職業資格證的“雙證書”制度是學生具備一定職業能力的證明,也是學生的就業優勢。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應結合“雙證溝通”的要求,設定的課程要涵蓋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的所有知識和技能,把職業資格標準中要求的知識技能融入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大綱中。對於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可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有人力資源師系列、營銷師系列、祕書系列等。比如,目前我們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不僅開設了 人力資源管理》、 公共關係》、 市場營銷 等課程,同時還結合三級人力資源師及助理營銷師的要求,將三級人力資源師和助理營銷師的考證培訓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來。

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高職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寬、素質高等特點,在高職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即:在業務能力素質中注重與崗位相關的技術技能的要求;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中注重對職業道德素質的要求;在文化素質中注重技術與社會、技術與人文相結合的發展方向。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除了應掌握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具備從事相關管理活動必須的職業技能、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之外,還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對高職教育來說,人文教育一直是它的薄弱環節,高職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強人文知識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爲此可增設相應的課程,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如我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不僅將《大學語文》作爲必修課,而且開設了 音樂欣賞 、 社交禮儀講座 、((書法欣賞 等選修課,以期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改善,並最終提高綜合素質。

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水平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關鍵,只有建立一支有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纔可能辦出有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管理是一門具有交叉性特點的邊緣學科,與多個學科的知識息息相關,要培養高素質的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必須建立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具備雙師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只有建立素質高、能力強,以“雙師型”教師爲主體的師資隊伍,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拓寬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管理是涉及多學科的交叉學科,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應該掌握多方面的基礎知識,具備從事管理工作的綜合性技能。相應地,工商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應該着眼於建設一支多學科、多門類相結合的綜合性師資隊伍。

在專業教師隊伍組合上,具備經濟、營銷、管理、資訊系統等多元化的專業背景,這種師資結構比較適應工商管理專業的綜合性。爲此,一方面在引進教師時,要注意與現有教師的專業互補性;另一方面,要加強現有教師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進修,建立其終身學習的觀念。

可以透過派出教師參加各類教師培訓班和學術研討會,透過學習交流和參觀、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相應的專業技能。

2.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高職教育人才層次的進階性、知識能力的職業性、人才類型的技術性、畢業生就業的基層實用性等特徵要求教師應該是“雙師型”的教師。對於工商管理專業“雙師型”

教師隊伍的培養,應着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現有專職教師的培養。首先,要積極支援教師參加職業技能鑑定,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專業教師充分利用校內的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基本技術的訓練,爲專業教師提高實踐能力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積極拓展校企合作關係,鼓勵教師深入企業生產管理一線,及時瞭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作流程、新技術、新技能以及產業發展基本情況,促使教師透過項目開發等活動,積累教學所需的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和實踐經驗,使教師由單一教學型向教學、科研、生產實踐一體化轉變;此外,要積極鼓勵專業帶頭人主動加入相關行業協會,努力成爲本行業域內的專家。二是注重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工商管理專業應積極主動地從企業引進一些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有豐富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的基層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也可考慮從科研院所聘請一些知名專家、教授來校講授本專業最前沿知識,這樣也可以對校內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增強辦學的針對性,降低辦學成本,而且能擴大學校的影響,提高學校的聲謄。

三、校企合作

我國開展高職教育以來,各高職院校積極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國情、省情、行情和企業情況,探索出了一些較爲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最爲典型的是產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強調學校與企業互動,生產與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畢業後可直接上崗,受到企業的歡迎。對於學校而言,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僅僅依靠學校的資源和環境是難以實現的。

現代企業擁有豐富的資源,其經營理念、企業環境、技術人才、工藝裝備、管理方式等都是寶貴的教育資源;而企業文化也是校園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學生透過產學合作的實踐,置身於現代企業之中,接受企業文化的薰陶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並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質,畢業後儘快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須要有具備現代生產技術裝備和運作環境的現代企業的支援。

事實上,高職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也決定了高職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可建立由校內專家和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組成的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會成員參與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制訂、課程內容的確定等工作,保證人才培養規格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必須與各類企業展開合作,將企業作爲校外教學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有機會到企業頂崗實習。在企業實習期間,可聘請現場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實習指導老師,使學生有機會進入生產、管理的實際領域,獲得真正的職業訓練和工作體驗。這種方式實現了把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能力、經驗爲主的生產現場環境相結合,不僅有利於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獲取知識,樹立起真正的職業觀,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勇於探索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社會在發展,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也相應地不斷改變,人才培養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還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對高職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的變革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