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培養數學課堂的高效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5W

數學課應該怎麼上?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觀點。但一節高質量的數學課離不開對教學各個環節的精心處理,只有處理好每個環節,才能真正做到課堂高效。教學環節包括很多方面,以下主要從備課中問題的設計、學生的活動、板書的設計三個方面談談多年的教學心得。

培養數學課堂的高效性論文

一、備課中問題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是一節課的靈魂,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一節課的質量,因此問題的設計很關鍵。好的問題能抓住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引起他們探究的慾望;好的問題要貫穿一節課的始終,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一節課的學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以學生爲主體,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由淺入深一步步引領學生解開一個個問題,最終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

1。問題的設計要面對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

教師在講公開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學生配合起來默契,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對學生太瞭解,這樣在課堂上對問題的設計、知識的講解、時間的把握會更好一些。因此,對學生的知識層面、學習狀況、甚至班風的瞭解都有助於提高一節課的效率。如果問題的設計不與學生的實際結合,很難在一開始就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出他們探究問題的慾望。如果學生對問題產生了牴觸情緒,不願思考,那麼一節課很有可能是低效的。因此問題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從一開始就能要抓住學生的思維,調動其學習、參與的慾望。

2。問題的設計要由淺入深、有連續性

有時候教師的問題設計也不錯,但爲什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問題的設計沒有連續性,不能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解決知識中的困惑,導致課堂上個別時間段問題的跨越性較大,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學生配合不好的狀況發生。

課堂上可以把重點知識分解成幾個部分,以問題的形式由淺入深地提出來,讓學生始終圍繞重點內容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由於問題的設計有了有連續性,學生解決起來順手,容易激發他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興趣,有利於突破一節課的重難點,不至於因爲問題的跨越度太大、不連續而導致學生的思維受阻、混亂。

二、備課中學生活動的設計

一節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要看學生參與的情況,沒有學生的參與活動,一節課也不可能是高效的。學生的活動主要包涵學生思考、分組討論、師生交流等幾個方面。

1。學生思考

教學中,有的教師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太短,或者教師提出了問題,學生正感覺困惑、反應不過來,在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師卻迫不及待地把答案說了出來,這樣學生吃了夾生飯,必然是學得快、忘得快,不利於知識的掌握。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調整講課進度,該給學生的時間要及時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循序漸進學習知識,教師強壓給學生知識,不管學生的思維狀況,結果會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在舊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不利於學生掌握。結果,當教師發現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的時候,又再重講,費時費力。

2。學生討論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獨立解決問題是一節課的亮點,也是一節課好壞的關鍵。那麼什麼時間讓學生討論,教師課前應做足準備。當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困難較大的時候,應讓學生討論。要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如果課堂上預設的該討論的問題學生很容易自己解決了,就沒有必要再讓學生討論了。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做出調整。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理解程度、學習情況,特別是出現了問題分歧的時候,或者大家各抒己見、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及時組織學生充分討論,爭取共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教師再及時點撥、補充,這樣的課堂纔是高效的。

3。師生交流

課堂上都存在着師生的交流,這些交流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語言的交流、肢體的交流、思想的交流等等。教師上課時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透過師生的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及時調整教師的上課狀態。如果教師不顧學生的學習狀況,只顧自己把知識點講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則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比如學生在分組討論問題的時候,教師應積極參與其中,收集學生討論中的疑惑問題,能及時解答的可以在小組內解答。對於共性的問題可以讓大家討論解答,教師及時提醒、補充,而不是教師把問題拋給學生,袖手旁觀,這樣教師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備課中板書的設計

一節好課,教師還應把知識結構透過板書呈現出來,而不是像有的教師在黑板上寫了很多內容,臨到下課找不到一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導致了一節課的知識點不清、重點不突出。最後,教師在知識總結昇華時學生也不知看什麼、記什麼,導致最後幾分鐘低效的情況。因此,板書的設計教師是應該注意的,既能體現一節課的基本知識點,也要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一節好課好多環節都要教師精密安排,甚至是一句話怎麼說都要考慮清楚。但要真正做到這些,需要教師平常辛勤汗水的積累與對教師職業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