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備課“生活化”,激活語文課

學問君 人氣:2.07W
備課“生活化”,激活語文課
備課“生活化”,激活語文課
廈門工商旅遊學校 章正榮
摘要:語文生活實踐性很強,課文教學不能和生活脫鉤。備課是否“生活化”直接關係到語文課堂的生動活潑,備課“生活化”還能讓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本文從一則案例入手,闡述了備課“生活化”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教師走向“生活化”備課的幾個環節。
關鍵詞:語文備課  生活  教學難點
 學校一位年青教師爲準備題爲《文言實詞的特殊用法》的公開課而煩惱。認真的他在另一班試講後,發現自己爲“詞類活用”花了很大精力備課,但氣氛沉悶,課後學生反饋,效果不佳。我看了他的教案後,我發現他從直接就活用的概念入手,試圖爲教參的答案圓其說。便和他交換了書本知識與生活的關係的看法。最後,兩人一起修改設計瞭如下教案:
 ……
 1.學生說出現代漢語的詞性類別;分別選取一個詞性爲“名詞”的詞語,造一個生活中常用的句子
 2.再造一句,要求把該詞的“名詞”詞性變成“動詞”或“形容詞”。
 (1)師:舉教室裏常見的“電”、“書”幫助展開聯想
 ——來電了    (名詞)——(動詞)我被電了
 ——這是我的書(名詞)——(動詞)書寫端正、他出生書香門第
 (2)生造句,師生共評。
 3.師生共翻《現代漢語詞典》的“電”、“書”詞條,解決“詞類活用”和“一詞多義”的區別難點。
 師:詞典中的“電”、“書”還有詞性爲動(形)的解釋,有兩個以上意思的詞稱什麼? (多義詞)
 師:這個多義詞和文言文的“一詞多義”現象相同。那能不能稱其爲“詞類活用”現象? 生:……          
 師:“電”、“書”從名變成動(形)和文言文詞語的活用道理有些相似,但因詞典也有詞性“動(形)”的意思,這時就不能稱爲詞類活用。
 師:如果過去詞典“電”字沒有動詞詞性,“我被電了”可就是名詞活用爲動詞了。看某類詞活用爲另一類詞,使用頻率高,後來約定俗成,就有可能成爲固定下來的新的義項,變成一詞多義了。
 生:再思考詞類活用與一詞多義的區別
 課件展示——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詩經·蜉蝣》)
 師:楚原義“荊條”,這裏義變爲“華美”,就是名詞活用爲形容詞了。
 師:爲“楚楚”造句。        生:楚楚動人、衣冠楚楚……
 師:現在“楚楚”不再是名詞活用形容詞,而是一詞多義了。
 師:展示詞類活用概念(突出“臨時”語境特點),現實生活還存在“詞類活用”現象嗎?     生:……
 師:——2005年著名歌星費翔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除了在家庭、婚姻之外,在對父母的重視程度和孝順方面,很中國還是很美國?”費翔回答道:“我這方面是很中國的。”
 ——我校附近的 “假日·香港廣場” (廈禾路與思明北路交匯處),打出的售樓廣告詞是: “在這裏生活可以很香港!”
 生:思考活用問題。得出“中國”、“美國”、“香港”,由名詞活用爲形容詞。
 4.解決意動用法、使動用法難點
 課件展示:——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生:思考兩個“王”的用法,試翻譯B、C兩句。(出現了各種答案)
 師:“X”詞意動用法爲“以…爲X”,其使動用法爲“使…爲X”。問:整隊時使用的口令是什麼?
 生:以右排爲基準,向右看齊。
 師:可說“使右排爲基準”嗎?  生:不行             師:我們班長好不好?       生:好
 師:“以班長爲模範”可說成“使班長爲模範”嗎?     生:不行
 師:假設你們是推舉了班長成爲全校模範,應說“以班長爲模範”還是 “使(讓)班長成爲模範”?
 生:使(讓)班長成爲模範。
 師:可以看出“以…爲X”,“使…爲X”的區別嗎?    生:一個被動、一個主動……
 師:再想想屏幕(黑板)展示的“王”的活用是什麼?   生:……
 師歸納:第一句中那人“先破秦入咸陽”本來就厲害,是主動的,應爲“以他爲王”;第二句中“我”是被“江東父兄憐”,才當上“王”,是被動的,應爲“使我成爲王”。
 師:展示“意動、使動用法”的概念(突出“主觀與客觀”、“活用詞後的賓語是否變化”)
 ……
 公開課如期到來了,課堂氛圍與試講班級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師生互動好,學習反饋效果明顯,獲得了聽課者的一致好評,授課老師也“愁”雲散去、“喜”上眉梢了。
 教育學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學說,教師應“在生活裏找教育,爲生活而教育”。備課是教學工作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本課備課思路始終沿着將知識“生活化”,以簡單可感的生活小事類比間接的書本知識,突破了教學難點,結果獲得了授課的成功。
 備課“生活化”,是指在構思一篇課文教學首先考慮讓學生從抽象的書本知識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人物、過程的機會,讓其和現實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一、時代呼喚語文備課“生活化”
 新世紀需要什麼樣的合格人才?許多國家在對未來社會的預測和對現行教育制度反思的基礎上,得出的共識是:只有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才稱得上合格人才。這是因爲人是現代化的主體,是現代生活的直接承擔者,也是社會現代化程度的標誌。未來資訊社會要求的現代化的人必須具有科學的價值觀念、全新的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素質、科學的生活態度及文明的行爲方式等。所有這些素質的養成教育,如果離開了生活,亦便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二、語文學科急需備課“生活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生要真正理解這些真理和建構起“意義”,主要還是取決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閱歷。就學生而言,生活化的內容,取自於學生生活,爲學生所熟知,能促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具備這樣的學習觀備課,在施教中就會讓學生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與作用,感受到自己學習的責任與價值。
 從小學到高中,經過多年的語文學習,學生有的仍然積累淺薄,知識面狹窄,甚至產生了厭學的情緒;有的只是慣於死記硬背,不能主動聯繫生活理解、體悟,不能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時,老師再不將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以至“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學生學得死”,終會讓語文課深陷於“死水”。想突破這種尷尬的局面,教師心懷“生活教育”觀去備課,便顯得特別重要。
 三、如何才能做到備課“生活化”
 1.教師應具備開闊的視野
 語文課標指出教師應和語文課程同步發展,“在教學中,合理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宜根據各自的`特點和條件,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形成教學風格和特色。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教師有必要積極而慎重地規劃、開設選修課,用好用足本校本地區的課程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教學工作是一件由多因素、多層次構成的複雜的工作。因此,備課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的,應力求在原有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教師應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在和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取得教學相長的雙重效果,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熟悉大綱和教材、把握教學內容、分析教學任務、明確教學目標、研究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甚至編寫教學教案,都必須做到從生活資源廣採博覽,兼收幷蓄,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放自己的思想,使自身的積累逐步豐厚。在學習、吸納的同時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化”他人爲自己,不被資源的海洋所淹沒,並從中提煉自己的教學思想,再去豐富教學資源。
 2.擴大學科時空界限,積極發現身邊資源
 語文課涉及面極廣,融和了各學科的知識,它和生命共舞,充滿色彩和活力,它可以通古騰今,連貫中外,足涉天文地理,放眼微宏兩觀。備課時應擴大學科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綜合能力。要讓學生對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爲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學。
 語文學習,除了透過課文安排的顯性課程之外,還有各種“隱性課程”,即環境語文。教師眼裏應有資源,充分發掘這些課程資源,讓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發生“碰撞”、“交融”,產生無限活力和生機。
 備《包身工》一課,可選擇身邊所見的打工者(或外出打工者)進行差異對比,可選取有關“黑磚窯”事件的通訊資源,直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以此增強對文章的學習慾望。教《我的老師》,可問問關於“老師”的標準,講講關於“老師”的趣聞,找找關於“老師”的故事,摘摘關於“老師”的格言,唱唱關於“老師”的歌曲,聽聽關於“老師”的心語,讀讀關於“老師”的書籍,寫寫關於“朋友”的佳話。從生活入手備課,問問、講講、找找、摘摘、唱唱、聽聽、讀讀、寫寫,學生自然就能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寫作教學是一件難事,但若備寫作指導課注重生活化,卻能驅除學生寫的恐懼感。日記雖生活化,但因只有個別人知道,寫法不定,很容易產生隨意性,效果不佳。但如將視角放到指導寫身邊新聞(校園、年段、班級),因其學生生活緊密聯繫,寫法有章可循,教師備課時容易做到“下水”示範;又因其篇幅簡短,教師也容易做到及時地面批面改。這對學生練習遣詞造句、謀篇佈局和把握述評角度(主旨中心),起到的效果比日記更大。
 3.多備“生活化”的作業
 課後練習很精到,但仍會在不同程度上和生活脫鉤,“難點”也將隨之產生,開篇的教學案例就是一例。筆者備《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時,選擇了坐落在校內的著名的“望哥石”(約40米高,上有兩個校友捐建的亭子),提前對其拍攝了晨昏時的光線變化,上課展示,讓學生找出和李樂薇寫的小屋景觀的相似點,並佈置了《望哥石》作文。透過直觀解說,幫助了學生理解課後練習中有關住所周邊光線變化的問題;透過寫作,又讓學生較好地體驗了這篇優美散文的寫法。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普通進階中學語文課程標準》。
[2]顧明珠主持:太倉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立項課題《學科教學生活化的研究》課題方案(課題編號L0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