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問君 人氣:3.13W

一、強化主體意識,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淺談語文教學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作文是學生藉助自己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理解獨立完成的一種綜合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主體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表達慾望是俄文成功的前提。脫離了學生這個主體的客觀實際的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帶來學生興趣的喪失和畏難情緒的產生,如作文課,只要老師一佈置作文題,學生都是哎聲嘆氣,滿臉的發煩和無柰。爲此,在俄文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樹立起牢固的主體意識。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老師頭腦裏佔主要地位的不是寫而是人,老師在設計作文教學時,應充分考慮人的因素。具體的作法是,首先認真細緻地分析主體的客觀現狀,摸清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其次,鼓勵學生講真話,讓他們善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觀點。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想法,儘管有時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時甚至是不對的,但老師也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導,而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去評判。這樣尊重主體實際的做法,既促進了學生說話的慾望,也激發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

二、重視閱讀,關注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爲作文蓄足底氣。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作文同樣如此,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文化積累,沒有對生活獨到深刻的體驗和感悟,要寫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點並不是講授作文的寫法,而是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我認爲,以往作文訓練實際上老師已注意到作文與生活的關係,也多次強調學生觀察生活,學生也已從道理上知道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對很多的生活現象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熟視無睹,追根求源,這與學生認識水平有關。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而使他們對生活有自己獨到見解而產生寫作的衝動。方法之一就是加強閱讀。要求學生準備一個閱讀摘錄本,定期檢查落實。引導學生從閱讀去感受那深刻;形象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去珠文化底蘊,要教會學生正確地去和思考生活,我認爲,明曉事物發展的多樣性和曲折性。那一篇篇文章實際上就是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使學生會有很多收益,共鳴多了,認識就會不斷地提高,認識提高了,對自己的經歷以地諸多生活現象就會有許多感悟。如有一個學生第一次坐飛機,他就詳細地記敘了第一次坐飛機的經歷。

他爲什麼?他說,第一次坐飛機感受到了新鮮,但同時也感受到緊張和不安,他覺得比較起來,還是在陸地上踏實一些,他忽然對一個詞有了深刻的體會,那就是腳踏實地。這種理解認識使他對第一次坐飛機的事情有了興趣。這就說明提高了思想認識才會對生活關注。人情練達即文章作文即作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引導閱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關注生活,也才真正地解決了作文源頭的`問題。

三、訓練發展學生的評議表達能力。

學生有了作文的興趣,有了作文的活水,還必須具備運用評議展現多彩的生活,發表自我主張的能力,哇聖陶先生講過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俄文教學實際上就是透過種種方法訓練學生使用語言的過程。訓練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座談會、討論會、辯論會、講演會、欣賞會以及做讀書筆記、寫日記、寫週記、寫信、寫作文.....讓學生在練習中逐漸去學習語言,運用語言。但也要注意,語言訓練也要強調語言積累,沒有語言積累,你就是練得再多學生顛過來倒過去就是那麼幹巴巴的幾句話。所以應形成這樣一種訓練過程,在語言訓練中感覺到不足,然後透過閱讀去積累語言,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訓練過程中,還有一個老師評價的問題,老師要正確對待學生語言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要善於發現學生訓練中的閃光點和取得的進步,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和收穫的快樂,從而保持學生作文訓練的積極性。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強化主體意識,把講轉化爲到,把寫轉化到人,真正做到按語文規律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