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8.28K

摘要:文化教學是語言教學的框架與基礎,茶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在西方文化中也佔據重要地位,是展現中西方文化異同的核心渠道,應當被納入現代英語教學之中。本文首先對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飲方式、品飲禮儀及茶道精神等三個層面的差異進行了分析,而後明確了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最後提出現代英語教學應當秉持文化教學理念,全方位利用多種資源,爲學生營造原汁原味的英語學習氛圍,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論文

關鍵詞:茶文化;差異性;英語教學;文化教學;創新

茶文化在我國擁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包羅萬象,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茶經》、《續茶經》、《茶道》等茶典籍文字優美,意義深遠,流傳至今,既是我國語言文字之博大精深的展現,也是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彰顯。無獨有偶,茶在西方也備受喜愛,在西方各國民族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西方茶文化,其中以英國下午茶文化爲典型。透過研究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可以看到人們生活習慣、文化風俗、思維方式、價值理念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大背景下,茶文化就成爲中西方互相認知的橋樑,也成爲我國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基礎。將茶文化的差異性應用到現代英語教學之中,以文化教學爲中心制定配套教學內容,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跳出傳統填鴨式教學的藩籬,實現英語教學的實質性發展和提升。

1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性分析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四千多年前人們發現茶葉並注意到它提神醒腦、清涼解毒等保健功效,起初作爲藥用,後來逐步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爲人們待人接物及日常飲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與我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內涵深厚、意境悠遠的茶文化。十六世紀茶葉隨海上貿易之路進入歐洲,憑藉其醇香的口感與保健的功效得到上流社會的青睞,隨後飲茶之風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特別是在英國,茶被奉爲“國飲”,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同時也是人們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物質依託,其內涵意義更側重於實用性和功能性。鑑於中西方歷史文化、地形地貌、人文活動等各方面的顯著差異,中西茶文化同樣各具特色、對比鮮明,其差異性主要體現在品飲方式、品飲禮儀和茶道精神三個方面。

1.1品飲方式差異

作爲產茶大國,我國茶葉品類名目繁多,按照大類可以分爲綠茶、紅茶、黃茶、青茶、白茶、黑茶等六種,按照小類則可以分爲西湖龍井、雲南普洱、黃山毛峯、信陽毛尖、安吉白茶、日照綠茶、武夷巖茶、武夷大紅袍、珠茶、針葉茶等數萬個細項。中國人飲茶多以綠茶爲主,提倡“清飲”,強調茶葉的自然清香。煮茶時取山澗、清泉之活水,以新鮮木炭燒出活火,再以能夠保留茶葉原本色、香、味的紫砂茶具裝盛,飲茶之人置身於清幽、安靜的環境之中,身旁環繞梅、蘭、竹、菊,靜聽風聲,獨賞月輝,或約上三兩摯友,撫琴作詩,評點古今。自古以來,飲茶在中國都被視爲是一個修身養性的過程,人們細細觀察茶葉在水中亦卷亦舒的萬千姿態,品味茶葉自然甘醇的氣味,體會淡泊名利、寧靜致遠、自然無爲的古典哲學理念,獲得情操的薰陶和境界的提升,例如茶與佛教結合所生的“禪茶”。所以,中國人的品飲方式源於自然,在於意境。十六世紀,茶葉首先進入荷蘭,而後傳入英國、法國、德國等地。由於歐洲國家多爲海洋性氣候,降雨量多,空氣溼度大,綠茶性質寒涼,不適宜在這些國家長期飲用,與之相比,紅茶性質溫和、味道醇厚,因其物理特性不易氧化變質,在潮溼的環境下比綠茶更易儲存,因而受到了西方人的廣泛喜愛。在飲用紅茶時,西方人喜好“混飲”,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口味在茶中添加牛奶、果汁、方糖、蜂蜜、酒精飲料等,調和紅茶原有的苦味,飲茶時還會搭配精緻的點心、水果、肉脯、麪包等,不僅可以放鬆身心、緩解壓力,還可以填補三餐之間的時間空缺,達到飽腹的效果。西方人將飲茶作爲一種重要的社交活動,他們透過飲茶活動來結識更多朋友、拓展社交網絡,很多政治、商務活動也是在飲茶的過程中開展起來的。另外,爲了飲用方便,西方人還開發出袋泡茶和大桶冰茶,省去了每次拿取茶葉、沖洗茶杯的工作,讓飲茶變得方便而簡單。所以,西方人的品飲方式基於實用,在於功效。

1.2品飲禮儀差異

飲茶在中西方均有一定的禮儀規範要求。在中國,飲茶多被賦予敬重之意。每當有人到家中做客,主人必會呈上一杯新沏的熱茶,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敬;徒弟拜師學藝,必會向師父敬茶,一來表達徒弟對師父的敬重和愛戴,二來則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含義;每逢新婚吉日,新郎新娘會向雙方父母敬茶,以表現敬愛之情;佛家弟子每天定時行茶道,在飲茶之中獲得身心陶冶,表達對佛祖的敬仰及敬畏之情;現代重大政治、商務、文化場合等,主辦方均以熱茶款待各方賓客,以示歡迎之意,等等。在各種重要場合,茶皆是必不可少之物,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亦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飲茶。西方對茶葉的'需求量日益提升,茶文化的羽翼在各國文化的滋養下日漸豐盈起來,飲茶禮儀與中國相比,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性。西方人並不一定會在各個重要場合或是儀式中飲茶,但是他們的飲茶禮儀卻極爲嚴格。以英國爲例,它是茶葉進口量與消費量都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茶葉在十八世紀就已在全國上下推行開來,成爲“國飲”,飲茶是英國人每天例行的內容,對於飲茶時間、飲茶內容、飲茶規範等都有細緻的要求。英國人的飲茶禮儀大致是以時間來劃分的:早晨起牀以後,人們要飲用“早茶”,以紅茶搭配點心,達到溫暖身體、舒活脈絡的效果。上午十一點左右,人們要飲用“上午茶”,以綠茶爲主,以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下午三四點鐘,則是舉世聞名的“下午茶”時間,無論工作與否、忙碌與否,人們都要抽出時間享用下午茶,以自由混搭的紅茶配以精緻的點心、水果、肉脯等,緩解由於中餐晚餐之間時隔過長而造成的飢餓感,同時給予人們片刻的清閒,緩解精神壓力,在豐盛而美好的下午茶時光中感受生活的樂趣。此外,下午茶的禮儀要求相當嚴格,它起源於貴族階層,就必不可少地帶有一定的貴族情調,加之維多利亞時代的下午茶最爲風靡也最爲精緻,因而人們有時會將下午茶稱爲“維多利亞下午茶”。通常,人們需要身穿正裝出席下午茶,舉止端莊,談吐優雅,儘可能地展現自己的紳士風度或是淑女氣質,主辦人要選用上乘的茶葉、精緻的餐具、水果和點心,房間定是家中光線最好、佈局最佳的那一間,以期呈現出自己和家庭最好的一面。七點左右,人們會飲用“晚餐茶”來佐餐輔食。晚上睡覺前,人們還會飲用“晚安茶”,在甘醇清香之中結束一天的忙碌,獲得身心舒緩。

1.3茶道精神差異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所在,所以中西茶文化的根本區別在於茶道精神的差異性。中國茶文化擁有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又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爲生長土壤,其內涵更傾向於哲學層面,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對古典哲學的昇華。透過飲茶,人們可以看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精髓,可以看到茶中所蘊含的迴歸自然、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處世理念。與中國茶文化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相比,西方茶文化更多地展現出對物質層面的享受。西方人對飲茶的形式非常講究,他們會極盡所能地創造舒適、優雅的飲茶環境,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與審美格調,他們更傾向於享受現實生活,透過飲茶活動找到健康、積極的生活理念,實現自身品味及修養的提升,形成一種高雅的生活氣質。

2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教學的理念開始在英語教學中流行開來。從文化教學的角度來看,若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單純學習其語法結構、語言表達是遠遠不夠的,人們必須要充分了解兩國文化的差異性,繼而找到文化與語言之間的關聯性,從豐富的文化內涵中找到研究語言模式的切入點,發現造成兩種語言差異性的根源,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更快、更好地實現二語習得。如今,在英語教學之中,很多教師都會把重點放在語言系統知識方面,很少有人把語言放在相關文化背景之下進行實際運用研究,造成了文化內涵的嚴重缺失,使教學內容大大失色,令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則普遍缺乏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我們所說的“文化教學”,其“文化”是指與語言教學相關的文化範圍,主要涵蓋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由於文化差異而會影響到日常交際的語言文化因素及目的語國家的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在文化教學之中,文化、結構與功能三者是有機統一的關係,其中文化是框架,結構是基礎,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學是爲語言教學服務的。學者劉珣曾經指出:語義和語用教學都離不開文化教學,文化教學要緊密結合語言教學,着重揭示語言交際中的文化因素,揭示目的語國家的基本國情和文化背景知識,緩解跨文化交際中的衝突,促進實現良好互動的交際過程。3巧用茶文化教學,創新英語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積極推進文化教學,以文化差異解釋語言差異,培養出更多擁有深厚專業功力及文化底蘊的跨文化交際人才。茶文化作爲中西方共有的內容,其對比研究是展現中西方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哲學內涵、風俗習慣等方面差異性的重要視窗,應當被納入英語教學之中,以豐富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打破傳統“填鴨式”、“單向式”、“教師主導”課堂的弊端,極大地拓展教學領域,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習效率。首先,可以運用對比教學法,將中西方的茶文化知識匯入到英語課堂之中,令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更爲有趣,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消化。比如,可以透過介紹中西方飲茶習慣的差異來引出相關英語表達,比如中國人喜歡飲用“綠茶(greentea)”,而西方人則熱衷於飲用“紅茶(blacktea)”,中國人飲茶多爲個體活動,而西方人飲茶則樂於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有了“茶會(teaparty)”、“下午茶(afternoontea)”、“以茶會友(tomakefriendsoftea)”等。其次,引入多媒體教學,令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直觀、生動,實現寓教於樂。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將目光集中在課本之上,幾乎沒有相關課外內容,教學工具也不外乎黑板、投影儀等,比較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以往的英語教學大都是以教師和課本爲中心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學習效果自然難以提升。引入多媒體教學以後,教師可以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爲動畫、影視、音頻等檔案,播放《唐頓莊園》、《傲慢與偏見》等影視作品來展現英國上層社會的飲茶習俗,透過播放《茶》、《茶道》等影片來傳達中國茶文化的意境,讓學生在鮮明的對比之中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異,並且在這些影片中學習到經典的交際表達,從而培養良好的語言組織、語言表達及語言理解能力,實現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後,組織茶文化經典作品賞析,提升英語認識能力和語言運用水平。若要深入把握英語文化,牢固掌握語言知識,必須要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營造原汁原味的英語環境,創造儘可能多的語言應用場景。

衆所周知,文化是寫作的基礎,在茶文化的影響下,中西方有很多與茶相關的作品,教師可以將這些經典著作納入英語教學之中,透過學習和研究地道的英文作品,展現英語的獨特魅力及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的理解,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化。另外,教師還可以再現原作場景,透過角色扮演等方式打造英語交際場景,讓學生在文化交際實戰演練之中鞏固教學內容,對中西文化的異同擁有更加透徹的領悟,同時其閱讀、理解、表達及交流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語感也會相應增強,有利於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引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

[2]樑鏞.跨文化的教學與研究[M].上海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