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研究

學問君 人氣:1.55W
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複習課都離不開練習。它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數學練習起着形成和發展數學認知結構的作用。然而,當今的小學數學練習還存在着比較多的問題。其一,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提倡“精講多練、以練代講”,所以在練習中還存在着多、繁、雜的現象,練習題的安排常常是機械重複的偏多,甚至有些教師認爲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熟能生巧的過程,佈置大量的練習剝奪了學生的休息和玩耍時間。其二,受應試教育的頑固影響,過份注重書面練習,而忽視了動手練習和實踐操作。特別是在課外作業上,很多老師無非就是把學校下發的同步練與作業本完成好,而同步練與作業本有許多地方是重複的,作業的內容、形式單調,作業內容總離不開口算,完成練習冊等,學生疲於應付毫無探索情趣,失去了新奇感。其三,很多教師對數學練習存在着比較保守和片面的認識,過於強調思維路線與教師的高度一致性,課堂練習也是封閉的,練習題大多是一些條件明確,思路單一,結論確定的封閉性習題,這樣的練習使學生缺少個性化的思考,長期以來只會使學生養成思維的惰性和依賴性,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基於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課題組提出了“小學數學練習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透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紮實又輕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二、研究目標1、透過研究,探索不同教學內容練習的重難點及練習的多種形式,從而使課堂的練習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2、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探索多種課外作業的形式,提高作業效率。3、轉變教師觀念,正確認識數學練習,使教師樹立效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三、概念的界定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四、理論依據1、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認爲,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爲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2)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3)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2、有意義學習理論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爲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爲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五、實施策略(一)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在“點”上突破所謂的“點”即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重難點,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內容,從現狀出發,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使教學過程突出重點,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對重點內容可採用集中性練習,對難點既要抓住關鍵,又要適當分散。此階段可以有幾下幾種練習形式:(1)、驗證性練習。在新授課的時候讓學生先透過猜想,再進行驗證,在學生自主的驗證練習中掌握知識,從而突破了重點與難點。如:在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猜測,然後再讓學生用畫畫,算算的方法進行驗證練習,從而得出結論。(2)、專項性練習。在教學中對於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重點花時間進行專項練習,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氣。如在教分數應用題時,首先要找出題中的“單位1”的量,所以爲了突出重點,突破分散難點,對如何找單位“1”可以進行專項練習。2、在“巧”上探索課堂練習要講究技巧,盲目地練是低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得巧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那些易混淆的內容,要引導學生加以辨析。此時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1)對比性練習。教學中有一些題目從字眼上看似乎沒有多大的區別,而實質上有區別的內容,此時教師可以設計此種練習。(2)發現式練習。如在教9加幾時,我們可以透過一組計算讓學生去發現9的加法的規律。(3)變式性練習。透過一些變式的練習讓學生明白問題的本質,使學生的思維在變通性上得到發展。(4)反饋性練習。把學生在練習中的錯誤拿出來,讓大家找一找,說一說錯在哪裏,這樣的練習針對性強,非常有效。3、在“趣”上調控課堂練習不能只重數量而輕質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如果練習缺乏精心設計,只是重複的,大量的“題海戰術”,只能加重學生的負擔,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這時教師不能只關注習題的本身,應設計一些新穎的、趣味的,具有挑戰性的練習。(1)花樣性練習。低段學生由於好動,如果一味的進行高密度的練習,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這時可設計一些小遊戲,搶答等花樣性的練習,雖然從時間上來說是低效的,但從學生情感的出發,這樣的練習還是有效的,因爲興趣比知識更重要。(2)一題多練的練習。如果呈現給學生很多練習,首先在學生情感上就產生反感,如果給學生一道題,把幾道題目溶於一題,這樣學生練習的興趣就會大不相同。4、在“展”上延伸在課堂練習中,讓學生綜合地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帶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題目,來滿足學有餘力的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探索精神。這種高層次的練習,既可拓寬學生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此階段可設計以下幾種練習形式(1)一題多變練習。透過一題多變的練習,讓學生在變中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既鞏固了知識,又拓寬了解題思路。(2)開放性練習。設計一些條件多餘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練習,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培養,更利於學生從模仿走向創新。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的幾個環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是交叉的,同時練習的形式也不侷限以上幾種,更多的形式有待於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去探索總結。(二)、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1、課前作業。調查表明,大都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讓學生自己去製作鐘面,當學生製作好鐘面,鐘面的結構已經基本認識了。2、課後作業。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佈置的作業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上我們要求少佈置或不佈置書面作業,而佈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後作業。(1)實踐性作業。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後,可讓他們到生活中找長方形去測量,再算一算他們的面積。這樣的實踐性作業,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拓展性作業。這種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後,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後支取的利息情況。(3)研究性作業。透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實施的原則1|、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是指練習要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要注意對後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透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練在關鍵”。2、趣味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3、生活性原則練習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繫,從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開放性原則練習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都要爲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新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5、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包含兩個意思,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考慮,練習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後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秀的學生,讓差生吃飽,讓優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其次從知識系統上來考慮,練習必須要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加大難度論文出處(作者):
自然數集擴充後的基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