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研究

學問君 人氣:1.62W

德育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一項政治與思想任務,既然把道德與教育結合起來了,就要在德育中探索一個人道德昇華的機理與道德教育的規律,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徵與認知水平。

小學德育教育實效性研究

一、德育的概述

小學德育內容分爲五個主要部分。第一,集體主義教育。開展集體主義教育,應注意對集體的內涵和外延做界定,明確集體的真實意義。同時,要注意理清集體與個體的關係。既強調團結互助的必要性,也不能忽略個人的價值。過去那種盲目的個體服從於集體的教導要注意避免。第二,道德品格教育。開展道德品格教育應注意強調道德不是一種束縛,而是一種人性的昇華,是生命的應有之義。有道德的生命是純潔高尚的,無道德的生命是麻木灰暗的,生命的亮色需要道德教育去點燃。第三,民主法制教育。這是我國道德教育的一大特點,其政治性很強,主要爲了培養孩子的政治意識,要孩子掌握政治方向,反對極端、專權的'政治意識流,爲今後的人生髮展提供早期基礎。第四,理想教育。這是關於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是對一個人前進方向的引領,理想教育要注重與學習、生活、職業緊密聯繫起來,要避免假、大、空。第五,心理品質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是德育的基礎,在教育原則上,心理品質教育要考慮尊重學生的隱私,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品質教育主要透過心理輔導,心理諮詢與心理訓練來進行。

二、小學德育現存問題

1.“重智輕德”思想氾濫。學校是德育的主要場所之一,然而小學教育中的德育往往被邊緣化,成了可有可無的累贅,在廣大農村地區或者薄弱學校甚至直接變成了學生自習課。即便是情況稍好一些的學校,德育的課堂也是沒有什麼生氣的,因爲社會大的環境決定了知識文化課、尤其是與升學考試密切相關的這些課程處於絕對霸主的地位。評價學生都是從其學習成績着眼,較少看到其道德層面的差異。

2.教學與實踐脫節。德育的教學與實踐脫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錯誤地把道德看做可以教授的知識,認爲語言強化就可以達到效果,這種不正確的觀念使得德育日益形式化、課堂化,道德變得死氣沉沉,沒有走進孩子的心理。其實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其鮮活起來,要走生活化的道路,要用高尚的言行增長道德力量。

很多學校的管理行爲與教師個人行爲都不符合道德標準,這些最容易被孩子感知的負能量的“日常見聞”對孩子的道德培養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另一方面,即便是把德育當作一門課程去看待,也仍然需要探求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讓知識具有趣味性、時代性;讓道德榜樣更親民、更接地氣,讓做了高尚道德行爲的孩子受到更大的關注與表揚,更讓孩子在生活與學習實際中感受到道德的存在。

3.教學內容不貼切。從現在的德育內容與目標來看,我國的小學德育教育過於說教與理想化了,感覺假、大、空,既教條又枯燥,根本沒有德育的生動性。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等高大上的詞語讓孩子無所適從,這完全是人爲地把德育架空了。德育不能用習慣了政治思維的方式去推行,總是口號化、社論化。小學生的德育就從日常的一點一滴教起,就對照身邊的張三李四進行教育,這樣可以收到實際效果。誇大的、傳說的、漂白的故事與人物儘量不要搬到課堂上來,因爲這對孩子的認知沒有什麼好處,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豐富,當孩子可以瞭解更多資訊的時候,反倒會適得其反,覺得德育就像是在自欺欺人地講笑話。

三、小學德育策略

1.德育要符合學生心理與教育規律。德育不能簡單地看做是一項政治與思想任務,既然把道德與教育結合起來了,就要在德育中探索一個人道德昇華的機理與道德教育的規律,還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特徵與認知水平。不要過於心切地一定把道德、政治、思想統合到一起去,要讓道德顯現出自己的特徵來,要在教育中給德育一個主導地位。

2.德育要注意環境作用。尤其在小學階段,德育要注意構建自己的體系,從教學管理到學生評價,再到文體活動都可以潛在地以德育爲主線之一,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進行環境薰陶,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育。進行主題教育時,可以採取社會、家庭、學校共同教育的形式,讓孩子多一些互動,多一些體驗,在無形中慢慢昇華自己品質與道德。

3.德育要有自己的主體性地位。一個人,有才有德是精品,無德無纔是吸毒。道德對於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意義不言而喻。既然品德已經被納入教育之中了,那麼就應該給予其應有的尊重。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上應該有實質的、科學的方式和做法,讓教師、家庭、孩子、社會真正地重視道德,重視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