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學問君 人氣:9.72K
小學數學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策略
[內容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靈活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主體的姿態帶着科學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以問題爲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個體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分析、處理資訊,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就“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教學程序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學習方式、小組合作、探索、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靈活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主體的姿態帶着科學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參與學習過程,以問題爲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透過個體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收集、分析、處理資訊,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瞭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就“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教學程序作一些探討。

一.“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1.營造“研究”的環境。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快樂、興奮的`情緒與溫和、寬鬆的學習環境,對認知創新思維活動具有擴散、強化的功能。平等寬鬆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喚起學生的“研究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研究”的慾望,使學生敢想敢問敢做敢於展現自我,保證“研究”活動順利、高效地進行。要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必須要相信、賞識學生,要相信學生的“研究”能力;必須放手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意見,自由地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數學“研究”活動,自由地與教師、同學溝通資訊;必須多鼓勵表揚學生,要充分肯定、讚賞學生的“研究”成果。對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能蠻橫責罵,應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幫助找到正確的方法,順利完成“研究”任務。

2.創設“研究”的情境。

研究性學習主要是圍繞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活動的。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關鍵是要把知識的學習轉化爲對數學問題的“研究”,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智能水平,選擇和設計有利於學生“研究”的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將教材中的知識結論變成“研究”的問題,讓學生置身於問題情境之中,使學生明確“研究”目標,產生強烈的“研究”慾望,主動地參與到探索發現科學知識的“研究”活動過程中去。

3.提供“研究”的條件。

學生“研究”的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能否發揮,首先要搞清學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幫助者。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研究”過程中在必要時給予及時的點撥引導,但要掌握分寸,凡是學生能努力發現的,決不暗示,凡是學生能獨立探索的,決不代替。教師還要主動參與學生的“研究”過程,及時掌握“研究”的具體情況,以便適時調控學生的“研究”活動,從而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順利進行。其次教師要能創造性地把教材知識轉化爲學生探索發現的“研究”素材,特別是要把遠離學生實際的教材知識儘可能地還原成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數學,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教師還要努力把封閉式的、程式化的“研究”過程成爲開放式、無序化的“研究”過程。如“梯形的面積”一課,開放式、無序化的“研究”過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開放“研究”的途徑。讓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自由地探索公式的推導過程,可以把梯形剪拼成平行四邊形,也可以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甚至是長方形……等多種途徑,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馳騁於“研究”的“海洋”裏。第二,拓展“研究”的內容。讓學生運用已“研究”的成果向課外延升,使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去“研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如課外實地測量並計算梯形地塊的面積,特別是透過測量梯形的高,讓學生展開想象,使知識鞏固與應用研究整合優化。最後要正確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因此在指導合作時要注意三點:第一要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在“研究”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懂得與人融洽協作的意義,能互相幫助,能正確對待“研究”中的“失敗”與“成功”,能熱情地爲同伴排憂解難,能成全他人的“研究”出成果。第二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在課堂上,“研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可以組成臨時“研究”小組,共同合作,這樣每堂課的夥伴會不同,就能多元優勢互補。課外的“研究”,學生更願與自己喜歡的同伴共同“研究”,探討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問題。第三要將“小組研討”與“個體探索”適時結合。學生透過獨立“研究”能夠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個體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自主意識。對於獨立研究有困難的課題,可採取“小組研討”與“個體探索”相結合,透過必要的組織、引導、探討、交流和歸納,使優勢互補,實現學習效果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