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2.03W

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相關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淺談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

 【摘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大新的課程理念。其中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也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而它的直接源頭是素質教育的提出。《標準》中指出:“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關鍵詞】生物科學素養 科學史教育 探究實驗

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自然呼喚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從而培養出更多適應現代社會的各種優秀人才。“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三大新的課程理念。其中提高每個高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也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中的核心任務,而它的直接源頭是素質教育的提出。《標準》中指出:“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生物科學素養是指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怎樣培養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我認爲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

 一、設定問題情境,培養科學素養。

獵奇心理是科學態度形成的原始驅動力 。 每個學生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他們生來就對周圍的世界、尤其對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初中學生在上生物課時,對自然界中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現象充滿了熱情,並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充實感和興奮感。高中生物教師的任務就是要繼續培養學生對科學產生好奇並將這種好奇心保持下來,使之轉變成對科學、對學習的正確態度。例如,在學習《遺傳核——系統的控制中心》時,教材中提供了相關的圖文資料資訊,我進行了這樣的課堂情境設計:一上課我就提問: “你們聽說過克隆羊多莉嗎?”問題一提出學生們就開始七嘴八舌了,“聽說過”“還有克隆牛,克隆人”,這時我又提出:“你們知道克隆是怎麼回事嗎,克隆羊多莉是怎麼產生的?”帶着問題,學生自己透過對教材中資訊的分析瞭解了克隆,清楚了遺傳物質在細胞核中。課堂結束之餘我還提出“同學們既然提到了克隆人,現在又大體瞭解了克隆技術,那麼你們對關於科學家克隆人的這一事件有何看法,請各小組收集有關資訊,闡明你們的觀點。”課後各小組學生積極準備了一個星期,將各自的觀點帶到了課堂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以及依據,“克隆人好,可以治療一些現在無法治癒的疾病,有資料已經說了可以治癌症、老年癡呆症,還可以使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克隆人不好,壞人再克隆出一個壞人那不亂套了”;有的小組甚至說出“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生物工程公司的科學家克隆出的是人類的胚胎,而不是複製人的那種克隆”等等。下課時大家還意猶未盡,我爲學生能夠收集到如此豐富的資料而感到驚奇。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發表任何見解,我覺得無須告訴學生什麼是對是錯,也不要求學生有最終的一個標準答案或者說是掌握什麼,教學應該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非掌握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自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非一般地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顯而易見,透過這次活動,使學生收集和組織材料的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二、注重生物科學史教育,培養科學素養。

教材有許多生物科學史上有關研究的事例和方法,生物學史是從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生物科學的產生與發展作出的科學總結,是生物科學家思維的結晶。生物學史例能夠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情意發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來,很好地體現生物學科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生物學史例的教育作用,除了利用科學史“故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生物學家的生平和事蹟,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價值觀的教育之外,其中大多數如“酶的發現”、“光合作用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等等史例是介紹有關研究的思維和方法。在生物學史例教學中,透過對一些經典實驗和邏輯分析的再現,可以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中學習科學家的思維方法和理解生物學概念、原理的來龍去脈。使生物傳統結論式教學變爲過程式教學,達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的目標。

三、做好探究實驗,培養科學素質。

實驗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來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是生物科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探究性”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鑽研精神,能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可適當地變驗證性實驗爲探索性實驗,並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親自設計與分析實驗。例如在做“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教材是以菠菜爲材料,我們可組織學生以不同葉片或花爲材料,觀察其色素,在滿足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另外還可以嘗試以現有實驗爲基礎,改進實驗方案。如在做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時,可增加一組同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讓學生在對比觀察中分析現象找出原因,加深對滲透作用的理解。同時以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爲認識基礎要求學生設計觀察細胞膜的實驗方案,及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實驗方案,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以達到將知識轉化爲能力的目的。

總之, 培養高中生生物科學素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點點滴滴做起,切實把課標的理念貫徹於課堂教學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態度和價值觀,重視方法、技能的提高和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行爲和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楊金芹《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

[2]汪忠 《走進高中新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