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芻議

學問君 人氣:2.03W
淺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芻議


  論文摘要: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是高校的基本任務之一。目前大學生的創新素質普遍不高,本文從分析大學生創新素質現狀入手,探求其原因,認爲採取強化教師創新引導力、構建大學生實踐環境、建立大學生創新素質綜合評價體系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創新;素質
  
  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是高校肩負的歷史使命。筆者認爲對高校而言,創新素質培養的關鍵是在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有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知識,並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並做到觸類旁通,從而有所突破和超越。

  一、大學生創新素質的現狀

  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普遍意識到創新素質已成爲自己參與未來競爭的重要籌碼。然而這種具有普遍性的動機,卻未能很好地轉化爲培養創新素質的動力,現階段大學生創新素質現狀堪憂。
  1.缺乏創新的興趣
  鄒韜奮說過:“一個人在學校裏表面上的成就,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點是對於所學的是否心裏真正覺得喜歡,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機敏。”一般而言大學生的資質水平大體相同,如何挖掘並體現出自己的創新能力,取決於學生對某個領域是不是有濃厚的興趣,是不是有足夠的熱情,一旦產生興趣,才能在興趣的驅動下,持續地專心致志地盡心鑽研,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但多年來以應付升學考試爲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爲使死記硬背和循規蹈矩大行其道,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和被動的學習動機使大學生在興趣的廣度、深度及穩定性方面比較欠缺,無法調動學習極積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進而影響創新素質的養成。
  2.缺乏創新所需的想象力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後發現,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愛因斯坦在《論科學》一文中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但伴隨着家長對孩子生活的大包大攬,孩子自小就喪失了基本的動手能力和好奇心,從而遏制了想象力的發展。同時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家長和教師也無暇顧及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好奇心,進入大學後,教師專心於科研,對教學能力和水平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上照本宣科的多,進行互動和啓發式教學的比較少,從而使大部分學生想象力繼續處於匱乏狀態,這是造成大學生創新素質缺失的`主要原因。
  3.創新毅力不足,創新行爲不能持久
  創新本質上是一種自覺地認識並確定目標,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多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主觀能動過程,是高度複雜的思維過程,需要具體實踐的支援,是一項艱苦的歷程,需要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毅力來實現,很多創新性成果的產生均是透過總結若干次失敗和長期的堅持而得來的。但是大學生的創新行爲往往受到興趣、情感、意志及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尚處於人生的不成熟階段,很容易對事情產生興趣,但興趣又往往隨着時間、環境、心情經常變化,缺乏深度、廣度和穩定性,沒有長期的堅持和積澱,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缺少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對挫折、失敗的承受力,這樣即使有創新興趣,也不能有創新的成果。
  4.缺少創新思維方式和創新技能
  創新是認識領域的擴展和認識內容的深化,思維方式是創新的基礎。大學生接觸的知識在不斷增長,但對知識的吸收卻是獨立的,互不關聯的,未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對各類知識加以整合利用,缺乏流暢性、新穎性和獨特性的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能力,不能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批判反思、綜合組合、應用實踐和超越,並形成新思維、新觀點和新理論,致使他們形成了直線式的思維慣式,如此反而使越積越多的知識成爲堵塞思維的垃圾,對事物的觀察也會變得不夠敏銳和深刻,缺少靈活性、全面性和深層性,從而造成了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創新的現實。

  二、造成大學生創新素質普遍不高的原因探析

  1.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
  孩子自上幼兒園起,就被要求聽老師話,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凡聽老師話的孩子就被冠以好孩子的稱號,深受老師喜愛和家長喜歡。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則是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合,用着全國統編的教材,課堂講解居多,討論較少。而進入大學後,很多教師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授課,既無專業前沿的介紹和引導,也無課外知識的補充和提高。正如美國農業生物工程學會青年學者獎的第一位華裔女性獲得者張瑞紅所說:“中國的傳統教育是一種服從式教育,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學生越來越不敢講話,總是怕說不對,這樣就很難有創造性思考。”此語一針見血地道破了大學生創新素質和能力不高的原因,在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鮮具創新素質也在情理之中。
  2.大學課程結構和設定不合理且開放程度有限
  錢學森認爲:“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按照培養科技發明創新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目前,我國大學教育開放程度有限,課程設定過於突出“學科本位”,專業口徑窄,學科知識孤立,專業適應性差,與實際需求不太接軌,學生自主選擇範圍小,課程內容重複和陳舊、教材更新緩慢,教師爲了便於授課,同一本教材能夠連續使用若干年。另外,許多高校的課程體系中缺少學科前沿、交叉學科、創新方法論等課程,如此使學生不能受到系統性、科學性的創新理論和思維的訓練和薰陶;同時實踐性課程嚴重不足,實驗課程多少驗證性實驗,缺乏探究性實驗和發現性試驗,從而造成學生理論水平高而動手實踐能力缺乏的現實,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