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6.58K

摘要:校園文化的特色是校園文化的生命。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應堅持立足本校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優勢,創建富有醫學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以甘肅醫學院爲背景,分析當前醫學院校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

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論文

關鍵詞: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文化資源

校園文化是學校產生、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爲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是大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隱形課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精神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具有引導、規範、調節、薰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醫學院校承擔着培養進階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醫學生畢業後要承擔起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醫學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獨特性。當前,在高校間競爭日益嚴峻的大環境下,構建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是醫學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提高醫學院校覈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醫學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點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課題。

1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及困境

近年來,許多醫學院校開始關注並重視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還存在着不足,梳理當前醫學院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對校園文化認識有偏差。許多醫學院校投大量資金用於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的建設,而忽略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忽視了校園文化的本質功能和主要作用。這種重物質輕內涵培育的校園建設模式,勢必導致大學文化的魅力和個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競爭力[2]。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層出不窮,但真正有內涵、有意義、高層次、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多,校園文化活動中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比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傾向比較明顯。活動忽視了醫學院校自身的特點,忽視了校園文化中隱含的醫學精神,脫離了醫學院校主流文化,導致校園文化無個性、無特色。三是忽視人文教育。在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上,往往過分強調專業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20世紀初,樑思成曾在《半個人的時代》中指出,科技與人文分離的結果,出現兩種畸形人: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談人文的邊緣人[3]。在當前醫學院校這種育人模式下,醫學生的專業素質越來越高,但人文修養嚴重缺失。據中國醫師協會《醫患關係調研報告》顯示,在醫療糾紛中,因技術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務態度、語言溝通和醫德醫風等問題引起,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源於醫學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爲醫學生,僅有高超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擁有過硬的人文素質。

2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2.1以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是關係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高校建設的制度保障與服務目標。爲此,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應立足學校的辦學優勢、自身條件、着眼學校未來發展前景,大力挖掘學校內部潛力,不斷明確學校特色定位。依據這一特殊要求確定校園文化建設方向。同時,學校要完善管理機制,建設項目管理平臺,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在廣大教師員工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環境,構建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發展的良性雙向互動模式,最終實現醫學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意義。以甘肅醫學院爲例,秉承“德育爲先、育人爲本、能力爲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立足隴東,面向甘肅,輻射周邊,服務西部”的定位,明確了學校發展的目標與方向是爲西部農村、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學院圍繞這一目標,制訂了以護理和檢驗爲特色專業的建設規劃,做強特色專業的同時,促進精品課程和優秀課程建設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甘肅地方輸送大批優秀醫護人才。

2.2以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作爲校園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對大學精神的倡導和實踐,在大學校園中,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創造出健康高雅、積極向上、豐富和諧的校園文化。醫學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秉承傳承與創新的文化建設核心,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時代精神,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身責任與使命,真正樹立起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努力成爲高素質醫學人才。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可充分發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並與時代精神相融合,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如甘肅醫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挖掘皇甫謐文化資源,建立了皇甫謐研究院,加強對皇甫謐文化的研究和宣傳,積極弘揚皇甫謐精神,將皇甫謐仁愛救人、安貧樂道、不畏艱苦、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結合時代特點,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師生員工對地域文化產生親切感、認同感,由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師生;並將皇甫謐文化精神融入校訓、校歌、校徽中,使其成爲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正是有了這種優勢資源的融合,使得大學校園文化既體現時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獨有的特色。

2.3以學生爲主體創新醫學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特色校園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它對高校人文環境的形成、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義。醫學院校應根據醫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要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科學素養是優秀醫療衛生人才的必備品質,醫學院校要圍繞這一主題創設開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學校每年藉助挑戰杯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科技創新活動。另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和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活動等,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激發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挑戰精神,增強醫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醫學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動載體應注重多元化與創新性,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當今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越來越多元化,許多高校透過校園網開辦網上論壇、網上心理診所、科技交流、藝術探討等各種活動,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體現自我價值,進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活動爲校園文化建設開闢了新的途徑,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載體。醫學院校應加強校園活動載體的管理和建設,把傳統校園文化活動與現代資訊媒體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載體,爲廣大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做大做強特色品牌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引導力和影響力,營造積極向上、醫學特色突出的校園文化氛圍,有效推進醫學院校特色文化形成,爲國家醫學事業發展輸送優秀人才。甘肅醫學院加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本校地方優質文化資源凝鍊特色校園文化精神,學校以皇甫謐文化和崆峒文化爲主題開展各種活動,如舉辦皇甫謐論壇、皇甫謐鍼灸學術交流會、崆峒養生文化講座等活動;同時透過電子屏幕、校報、校廣播站、校園網絡以及週末放映古代醫學經典相關電影等多種方式宣傳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促進醫學校園特色文化建設。

2.4以地方文化資源爲依託,開展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學校要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做到與衆不同、獨樹一幟,必須讓校園文化與地方優秀文化相融合。學校要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點,挖掘地域文化的精華,找準地域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對接點,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讓學生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接受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要使校園文化在自身發展中形成品牌,不斷積澱文化底蘊,增強學校辦學軟實力。甘肅醫學院爲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充分挖掘本地豐富的人文資源,把皇甫謐文化和崆峒文化作爲本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學校已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加強鍼灸醫學和崆峒養生學的研究,大力發展鍼灸特色專業。學校還每年組織學生參觀皇甫謐文化園,組織學生深入崆峒山進行藥物採集、藥物價值研究,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地方文化,將地方傳統文化精華與校園文化相融合。

2.5以醫學專業特色社會實踐活動爲載體,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品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透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5]醫學院校應透過社會實踐來全面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品質。在社會實踐活動方面,針對醫學院校實際,結合專業特色,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發揮專業優勢。學生利用節假日走進社區、深入農村義務支教,瞭解國情民情,認識社會,從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潛能,不斷完善他們的道德人格。甘肅醫學院緊密結合本校專業特色,不斷拓寬實踐渠道,如口腔協會、鍼灸按摩協會成員經常深入農村,走進社區、敬老院、兒童福利院開展義診和送醫送藥活動,或在校園內爲師生義務獻愛心活動,透過社會實踐的磨礪,鍛鍊了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和才幹,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終使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醫學院校作爲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專業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高超的醫學技能,更要加強其文化素養的培養。特色校園文化對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醫學院校應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在深刻挖掘與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者:胡海燕 李超 李海英 單位:甘肅醫學院 甘肅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夏寶慧.高職校園文化模式構建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

[2]彭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8(22):67-68.

[3]李妍妍.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30):270-271.

[4]李霞.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2,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