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校園文化建設徵文

學問君 人氣:1.93W

校園文化建設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能使我們在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健康成長,本文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校園文化建設徵文,歡迎參考借鑑。

校園文化建設徵文

校園文化建設徵文一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正是認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其成爲全面育人的輻射源,成爲素質教育的能量庫,成爲一部無聲的教科書。

一、環境育人,凸現教育無窮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校園的每一塊牆壁都會“說話”。整個校園,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課堂,要讓學生視線所到的地方,都帶有教育性。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賦石壁、磚壁生命,讓牆壁“說話”,並使其成爲陶冶學生的“主體的畫,無聲的詩”。

1.走廊藝術,成爲孩子們努力攀登的又一高峯。在我們每個班級外面的走廊裏,都有一張巨幅照片,那是大家一致推選的“每月之星”。上面有他們的自我簡介,更重要的是還有他們獲得的一份份榮譽。所以,每每新更換一期,都有同學們駐足欣賞的身影,那是對被選同學的羨慕,也是對自己的期待。校園走廊成了同學們引以爲豪的領地,因爲在“每月之星”旁邊的牆面上,還有屬於他們的“名人名言”。每到徵集“名人名言”時,每個人都絞盡腦汁,希望自己能成爲班級中的名人,就算平時懶於寫作的同學也不例外。

2.教室佈置,是孩子們各顯神通的絕佳時機。教室裏分佈了各種各樣的版塊,這些版塊上都有不同的名字“優作園地”、“我們的故事” 、“成長的足跡” ……學生的優秀作文、成長記錄、美術作品在這裏展示,從而形成了每個班級不同的人文氛圍。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的汗水在這裏凝聚,智慧在這裏閃光,個性在這裏張揚,夢想在這裏起航……

3.“溫馨提示”,是孩子們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徑。走進校園,你會發現門口的草坪上有着孩子們溫馨的提示:“建文明校,做文明人。”、“手上留情花自香,腳下留青草如茵。”、“珍惜一份綠,留於千人賞。”、“ 學校是我家,潔淨靠大家。”……這些兒童化的語言對學生良好品德習慣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學們駐足觀賞或嬉戲玩耍時,那些提示語是他們無聲的老師,告訴孩子們其實它們也有生命。

二、主題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

活動是學校生命力所在,活動是學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載體。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於生動活潑、形象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有重點、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結合重大事件、傳統節日、法定節日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主題月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2.開展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如三月份“學雷鋒”活動,四月份“書香校園讀寫大賽”,五月份“春季運動會”,九月份“慶祝教師節”,十月份“祖國頌詩朗誦”,十二月“冬季三項運動會” ……從而豐富師生文化生活,增強校園文化氛圍。

3.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要求班級每月出一期黑板報,每學期看兩次電影。星期六還組建了校美術、書法、足球、籃球、乒乓球等興趣小組。以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展示我校學生的青春活力和無窮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高尚師德,促進學生養成教育。

1.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爲基礎……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在學生面前。教師就是一本無字德育書,學生時刻都在閱讀。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師風則是教育之魂。著名教育家斯霞也曾說過:“要使學生的品德高尚,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因此,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我們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爲思想建設的首要工作。我們每個星期一堅持組織教師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學習教育理論、常規,使每位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近年來,我校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深入學習師德規範,涌現了一大批愛崗敬業、爲人師表、開拓創新的先進典型,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廣大教師堅持育人爲本,以德立教;廣大幹部勤政、廉政,師德師風的主流是好的。

2.狠抓制度和規範建設。明確而嚴格的校規和校紀是強化校風的重要方法,我們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的特點,師生共同制訂了體現時代要求的校訓、校風、校歌、校服等,制訂了一系列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規章制度,嚴格抓好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堅持開展文明班隊等的評比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規範學生的行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四、聯繫社區,繁榮通小文化建設。

1.學校作爲社區的一部分,同樣學校文化也是社區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校園文化更重要的是帶動整個社區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學校成立了社區家長委員會,成立了家長學校,透過對家長家庭教育的指導與溝 通,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水平及家庭的文明和諧,提升家庭教育效能,從而達到對社區文化的輻射。我們經常組織師生走訪社區各單位,同時邀請社區各屆代表人物走進校園,爲學校作報告、進行法制講座、交通法規宣傳等,以社區文化來推動校園文化,以加強“親密接觸”。校江海小記者則如辛勤採蜜的小蜜蜂,對居委會進行了採訪,收穫頗豐。同時,新近成立的學校“愛心社”也將把愛心奉獻給社區,開展各種形式的公益活動。

2.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推動校園文化,使之成爲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的視窗。我們學校地處城鎮,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十分豐富,爲此學校與有關單位建立了聯繫。同時,邀請市政法委書記擔任校法制副校長,定期給家長開展法制教育講座。

如今,校園文化已經昇華爲一種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薰陶下,通源小學已經成爲充滿思想、底氣和智慧的校園,通小人的觀念、品味、學養……也都在逐步昇華,通小文化也讓學校真正成爲師生一路進取和成長的精神家園 。

校園文化建設徵文二

近年來,我們**第二小學在市教育局的領導下,堅持“一切爲學生成長,一切爲教師發展”的辦學方針,堅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的管理理念,堅持“深入實際、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以創新求發展,以質量求信譽,精心創設師生髮展的人文環境,努力創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

一所好學校首先要創造濃郁的學校文化,因爲學校文化在學校管理中起着凝聚人心,引領方向,激勵上進的作用,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因此,我校全力實施文化薰陶戰略,着力打造特色學校文化。

一、提煉辦學理念,培植精神文化

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先進的辦學理念具有導向、提升、凝聚的功能。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因此,我校確立了“讓每個人發揮最大的潛能,讓每個人成爲最好的自我”的辦學目標,並讓獨特的“三風一訓”成爲落實這一辦學目標的有效載體。

1、校訓導航

校訓是學校文化的集中體現和高度概括。我校的校訓是:“讓生命因學習而精彩”。這裏的“學習”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指向書本學習,又指向他人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實踐學習;既指學習知識,又指習慣養成、品格修煉、能力鍛造;既指在學校的學習,更是終身的學習。教育的根本就是要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生命質量,學校是引發學習的地方,因此,我校以“讓生命因學習而精彩”爲校訓,就是要讓學習活動成爲潤澤人的一生的最積極、最有意義的活動,使學習成爲一種環境、一種氛圍、一種習慣、一種品質。只有學習精彩,生命纔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纔會成功,教師、學生的生命質量就是要在學習中完善、在學習中提升!

校訓的內容確定後,還要把其精神實質落到實處。首先,我們加強學習,讓師生了解、體會校訓的豐富內涵,使這九個字牢牢印入每個師生的頭腦中;其次,學校的各項工作與活動都圍繞校訓的落實而展開,這促使師生對校訓由認同理念轉化爲實際行動,再由實際行動內化爲內在品格。我們希望達到這樣目標:這一校訓不僅能激勵和勸勉現在在校的師生,而且即使將來他們離開了這個校園仍能將這一校訓銘記在心,成爲鼓舞一生的座右銘

2、“三風”引領

“三風”是學校文化的核心,他引領着師生的行爲方式。我們的“三風”及其含義是:

校風:有禮有信有志有爲。校風昭示着辦學理念,表現着培養目標,它滲透在學校文化的方方面面,外顯爲學校形象,內化爲師生素質。我校以此爲校風,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既弘揚傳統美德,又具有時代特色,使我們的師生在修養上文明禮貌、在品格上誠實守信、在理想上志存高遠,在人生路上有所作爲

教風:獨特獨創獨到獨立。新世紀呼喚閃爍着獨特個性光芒和生命光彩的教育,多元化時代需要多姿多彩的人才,我們以此爲教風,就是引導、要求我們的教師用獨特的個性、獨創的精神、獨到的思維、獨立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發揮學生的潛能特長,從而爲每一個孩子積蓄迎接挑戰的力量,爲他們成爲新時代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風:樂學活學會學勤學。未來的文盲是不會學習和不願學習的人。因此我校以獨特的教風培養學生優良的學風,使他們現在以至今後的一生中“樂學、活學、會學、勤學”,即:興趣盎然、充滿快樂;活學活用,不讀死書;講究方法、養成習慣;勤奮善思、持之以恆。

經過幾年的學習、理解、薰陶和實踐,這樣的文化和精神已經逐步成爲我校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行爲方式和人生目標。

二、打造和諧的教師文化,構建學習型學校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校也更應該關注教師的發展和幸福。

1、“學習”文化

爲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和平臺,引導教師專業成長,就是爲教師謀取的最大福利。我們在“讓生命因學習而精彩”校訓的指導下,出臺了《**二小構建學習型學校實施方案》,在教職工中大力弘揚學習之風。

透過廣泛的評比,抓典型、樹榜樣,形成正面帶動態勢,創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透過培養問題意識,抓課題、搞科研,形成濃郁的研究之風;透過精心設計,打造景點,開展活動,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透過更新理念,以人爲本,形成現代管理風格,保證學習的實踐性和有效性。我們先後成立了一系列學習型組織,改革了例會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小組學習每週雷打不動,讀書彙報、交流研討定期開展,此外,集藝術鑑賞、時事政治、教育論壇、道德建設、校務工作等各版塊於一體的“文化套餐式”學習型例會隔週進行,這種獨創的學習形式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使教職工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的利用”,因此,我們更重視引導教師利用好業餘時間學習充電,這裏只介紹一下我們是怎樣組織 教師讀書的,主要是做到“六個一”:

假期讀一本好書——每個假期教師都要讀一本教育專著,已堅持四年。

寫一篇讀書心得——讀書不是爲了完成局裏或學校佈置的任務。幾年來,老師們已經把讀書作爲自己的一種需要。他們不但讀書,還隨時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開學的時候,由校長親自批閱,逐一寫批語。在這裏,校長和老師們一起徜徉書海,心貼心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教師同讀一本書——平時上班期間雖然不像假期那樣有充足的讀書時間,但教師們仍然渴望利用業餘時間讀一些書。因爲這時和同事們在一起,大家有共同交流的話題。爲滿足大家的需要,學校統一購買了竇桂梅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王金戰老師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吳非的《不跪着教書》、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等上百種非常優秀的教育專著。於此同時,我們開展了“教師同讀一本書”活動,這個學期裏,語文老師讀的就是竇桂梅的《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數學老師共同讀的是《名師談備課》。

開一次讀書交流會——讀書不是目的,目的是理論聯繫實際,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實踐。於是,我們還在每個學期的中期召開一次同讀一本書的“讀書交流會”。在交流會上,老師們對同一教育觀點、同一教育行爲發表不同的意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育思想在交流中得以碰撞,教育理念在交流中得以提升,教育行爲在交流中得以規範。

例會推薦一本書——學習型例會在我校隔週進行一次,例會上設立一個“專業展臺”版塊,這是學校精心爲廣大教師成長而搭設的基本功展示的舞臺。這一版塊又分爲幾個小專欄,其中有一項便是“好書共賞與推薦”。設此專欄的目的就是把老師們平時自己選讀的書推薦給大家,與全體教師共享,同時,透過這種方式的推薦也能激發其他教師的讀書慾望。比如:許多語文教師爲了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他們和孩子們一起讀兒童文學。最近一次的學習型例會上,王曉麗老師就爲大家推薦了一本美國著名童話《夏洛的網》。會後,許多教師悄無聲息地捧起了這本書。在這裏,我們用心體會着“教育是無痕的,引領是需要藝術的。”

網上共賞一本書——隨着老師們讀書數量的增加,我們感覺到隔週一次的例會推薦書目,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於是我們又在校園局域網上建立了“採擷書香、佳作共賞”專欄。廣大教師可以隨時把自己近期讀的書以網絡的形式與大家共賞。

我們引領教師讀書學習,不僅僅是豐富教師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擁有思想。我們都知道,李吉林、魏書生了不起,可他們的東西卻不是誰都能學得來的,原因就是:他們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教學設計的背後,都有無數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支撐。我們也期待着我們的教師都能舉手投足間浸透着文化的芳香、言談話語中閃爍着思想的光芒。

我們也覺得,幾年來,**二小的最大發展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改變,它不是一日之功,更不會是曇花一現,這種隱性的力量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和動力源。

2、“情感”文化

一個好學校要讓教師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和“家”的溫馨,因此,學校文化建設,一定要爲教師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人文環境和愉悅舒暢的心理環境。

平常我們說“心情愉快,累也不累”,這說明創造一個使人愉快的工作環境多麼重要。工作中,我們把對教師的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結合起來,以欣賞眼光看教師,使教師的人格得到尊重,付出的勞動得到承認,合作需求得到滿足,以此調動每一位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因爲“人性中最大的需要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所以在工作方法上,我們注重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顯著的成績鼓舞人,以勤奮的氣氛培養人。

我們加強情感的投入,因爲情感是聯繫領導和教職工之間的紐帶。每年我們都開展形式多樣的評優活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情真意切的送溫暖活動,於無聲處見真情。這些都激發了教職工的潛能,成了學校凝聚力向心力產生的不竭源泉。

我們充分尊重教師的民主權利和主人翁情感,把校務公開工作落實在學校管理的每個環節上,並想方設法讓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民主決策。做到財務工作公開,經營活動公開,評職評優晉級選先公開,教育教學活動公開等。我們還堅持做到校長、學校領導幹部都是爲教師的發展服務的,想問題、做事情都要從有利於教師發展的角度出發,想方設法讓教師去實踐、去創造、去發展、去提高。目前,從老師們的工作狀態上看,對學校的大環境,他們是比較滿意的。

三、優化育人環境,營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圍

“校園是人才的搖籃,是人類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紐帶”,文化薰陶還要讓無聲的校園環境說話,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經過幾年的建設,學校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點基本形成,即具有現代氣派的南大門昂然臨街,每天迎送着來這裏求學的孩子們;進校甬道西側寫有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辦學理念的大型宣傳欄,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天在這裏經過的師生;南樓大廳“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警示語莊嚴肅穆,樓道中的“詩情畫意”展現出師生的多彩生活和多才多藝;尤其是圍牆上的大型彩噴“讓愛永恆”和“學習園地”不僅美化了校園,成爲校園中的兩大風景,而且還使校園具有了濃濃的文化氛圍。

幾年來,由於建樓還債,我們在環境建設上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但我們一直堅持着:打造每一景,就要讓每一景賦予教育的意義,從而把精神的東西物化成可以用手、用眼睛、用靈魂去感觸的情境。

一所學校的精彩在於校園文化的追求與創造,在於生命理念的尊重與執行。我們將會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實施文化薰陶戰略,打造學校特色文化,讓校園文化盪漾在師生生命的微波里,盡情書寫學校的精彩,事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