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學院文化建設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5W

一、學院文化建設的困境

高校學院文化建設論文

學院在辦學規模與水平不斷髮展過程中,自身需要進行不斷的適應與調整,學院文化建設面臨諸多困境。

(一)學院文化建設目標錯位

學院文化廣義上是學院在發展過程中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從學院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制度和環境建設主要依託學校,學院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精神文化,是透過學風和師德師風建設,透過開展文化活動,共同創造的一種具有傳承性、地域性、學科性的文化氛圍。創造的主體是學院師生和管理人員,載體是育人文化活動,目的在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當前學院文化建設一般由學院管理層主導,自上而下的進行硬件和環境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改革,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建設的主要目標是爲了提高管理效能,促進學院和諧快速的發展。文化活動本身的質量,與學生成才的適合度,師生的自主參與度都不太理想。比如,學校經常請專家開展學術報告,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是因爲要點名被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卻得不到必要的安排與指導,產生了“放羊式”的空白區。管理層組織的這些文化活動,與“文化”原本以文化人的.目標產生一定的錯位。

(二)學院文化建設受多元文化衝擊

當前學院文化受社會文化影響較大,學院文化本來就是社會文化和校園文化的亞文化,存在接收、適應和創新的過程。“但校園文化又具有時代性、超前性、純潔性、開放性、層次性和差異性等特點,是以塑造大學精神、淨化文化意境、完善主體人格爲目標的特殊文化。”而當前高校學習誠信度低、后街商業文化繁榮、寢室衛生狀況差、網絡遊戲成風等現象比比皆是,學校中迷漫着功利、拜金、官僚、虛無等社會庸俗之氣。社會文化對校園文化深入的影響,給學院文化建設帶來嚴峻的挑戰。當前高校還存在嚴重的行政化傾向,行政力量主導學校的改革與發展,院系設定、學科佈局、人員組織易動性大。學術及學者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突顯,學術文化也處在弱勢的位置,文化建設同樣受到影響。

(三)學院文化建設主體性缺失

學院文化建設的主體是所有的“學院人”,包括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等。因爲高校規模擴張,很多學院都是新建或新組建的,缺少傳統文化,各學科文化之間的融合度較低,缺少資深的教授把握文化陣地。特別是學院建設之初,在師資嚴重缺口的情況下建設的教師隊伍,自身存在一個適應、流動和發展的過程。隊伍流動性大,學科基層組織鬆散,學科帶頭人缺位或易動頻繁,造成學科內外交流少、研究方向鬆散,學科文化活動影響力小、參與率低的情況。學院文化建設主體性缺失表現在“學院人”主體意識不強,學院文化缺乏積累,學科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等。

二、學院文化建設的對策

學院文化建設要在大學文化的統領下,科學定位、開拓路徑,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突出學科文化的基石作用。

(一)科學定位學院文化建設目標

在複雜多變的、充滿競爭的社會背景下,高校要加強學院文化建設,“建立以大學整體文化建設目標爲統領的二級學院特色文化,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學院改革發展的目標,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二級學院文化格局。”以院訓和辦學理念建設爲載體,圍繞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兩個中心,加強學院環境、制度文化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品牌,凝練學院文化內涵。把文化建設納入學院的發展戰略之中,把環境、制度與精神文化建設放在同一層面上,保持學院建設的均衡和諧發展。學院文化不能等同於學校文化,造成學校文化的扁平化,要根據學科特點和地域環境培育特色文化,突顯辦學實力,讓學院的環境佈置、制度建設和文化活動散發獨特的文化內涵,使校園文化百花齊放。

(二)開拓學院文化建設路徑

以學院精神文化爲核心,以環境、制度和行爲文化建設爲載體,構建學院立體文化平臺。以學科文化建設爲基點,加強學院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傳承和創新學院文化。以浙江農林大學外國語學院文化建設爲例,學院凝練了以“德學兼修,中外會通”爲核心的辦學理念,體現中外文化融合、西爲中用的辦學思想。在學科文化建設上依託農林優勢學科,建立了一批以“生態文明”和《茶人三部曲》、《茶經》譯著爲主的科研項目,服務並傳播優勢學科科研成果,傳承和創新學院文化。學院以世界知名高校爲主要背景佈置辦公和學習環境,制定了一系列支援師生出國進修、交流、交換學習的規章制度。開展語言文化節和外語專業晚會一系列文化活動,加強世界優秀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不斷拓展學院文化建設的路徑。

(三)發揮師生的主體性作用

學院文化是一種先進文化,師生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學院在環境和制度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師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與創新性。學院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內涵建設,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育人水平,保證教學中心地位。只有高水平的教師和管理隊伍,才能與時俱進,以先進的辦學理念指導學院文化建設,提升育人水平,滿足學生求知與發展的訴求。樹立“以生爲本”的辦學思想,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體現學生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豐富文化活的形式,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爲抓手。“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內容,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斷提升文化活動的質量和參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