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探究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1W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環境物質文化環境精神文化環境

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探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校園文化環境分爲物質文化環境(硬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軟環境)兩個層次。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基礎,根本在於文化設施和校園景觀的規劃和建設融入豐富的文化內涵。校園精神文化環境建設是校園文化環境的目的,根本在於規章制度、符號體系、文化活動等的制定、提煉、組織過程中體現濃厚的人文理念。

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工作。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爲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營造氛圍;可以爲培養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需要做好支撐;可以爲以學生全面發展爲目標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提供保障;可以爲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創造條件。因此,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一、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基本任務

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劃分兩個層次:一是以文化設施、校園景觀等爲代表的物質文化環境;一是以規章制度、符號體系、文化活動等爲代表的精神文化環境。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的任務,就是在文化設施和校園景觀的規劃和建設融入豐富的文化內涵,實現功能性、藝術性與教育性的統一;在規章制度、符號體系、文化活動等的制定、提煉、組織過程中體現濃厚的人文理念,實現規範化、科學化和人性化統一。

二、建設功能性、藝術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校園物質文化環境

1.在建築功能性設計中體現以人爲本的理念

全面提升校園建築的文化內涵是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建設的基礎。建築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透過各種功能的實現爲人服務,在建築功能層面體現以人爲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透過合理的規劃、現代化的.設施更好、更便捷的實現其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透過精心的設計、巧妙的佈局完善其擴展功能。給師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務,讓其全方位感受到以人爲本的設計理念。

2.在建築設計中融入人文關懷的理念

理想的大學校園建築美學設計有其獨特的氣質,是功能性、藝術性、教育性的統一,透過其傳達的人文關懷理念給與身處其中的師生愉悅的精神感受,陶冶師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師生的愛校熱情。因此,在學校建築規劃和設計過程中,要注重與現有校園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的融合與協調,體現和諧性;精心設計每一棟建築,使其既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又同時具有獨特的建築形式;要認真裝飾建築內部環境,以高雅、莊嚴、藝術氣息濃厚的裝飾設計體現教育建築的莊嚴感和神聖感,全面提升建築的品位和層次。讓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不斷被建築文化的魅力所薰陶和感染,從而實現校園建築的育人功能。

3.建設承載深厚歷史和人文價值的校園景觀

校園景觀的規劃和設計是提升校園文化層次的點睛之筆。校園景觀的規劃設計涵蓋了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強調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統一,承載着學校的歷史和人文價值。要透過整體呼應,協調統一的佈局體現校園景觀的和諧感;要透過發掘校史中的優秀人物、標誌性事件等,選擇最具代表意義和象徵意義的部分作爲校園景觀設計的主體來增加歷史感;要將校訓、校歌、校徽等元素透過校園景觀的方式加以強化,增強校園景觀的教育性;要以雕塑、書畫作品等元素營造文化氛圍,豐富校園景觀的內涵。讓校園景觀濃厚的歷史氛圍和文化氣息時刻影響學生,提升校園物質文化環境的層次和品味。

三、建設規範化、科學化和人性化相統一的精神環境

1.建設以人爲本的制度體系

健全的制度體系是校園精神文化環境健康、和諧發展的保證。實現規章制度的規範化、科學化和人性化,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改進和完善校園制度體系。高校是知識分子相對高度集中的場所,對於社會新的變化、新的理論有着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和接受力。所以,在高校制度體系執行過程中,更加需要及時廢除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修改與現實需求不相適應的規章制度,確立解決新問題的新型制度,這也是高校制度體系靈活性、有效性和約束性的基礎。二是要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服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年來,我國高校在制度規範方面都是重約束、重管理、輕服務,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只有在制度設立和執行的過程中全面貫徹服務理念,爲學生的生活服務,爲學生的教育服務,最終爲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做到教育、管理與服務並舉,才能形成富有生機的精神文化環境。

2.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體系

符號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體現,是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的凝練和濃縮。校歌、校徽、校訓、校史、典型的校園景觀、大型典禮儀式等等都屬於校園文化符號體系的範疇。高水平的校園文化符號體系可以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是校園文化環境傳承歷史、引領後人的重要參照。建設校園文化符號體系,需要以學校發展歷史爲參考,以學校現實發展條件爲基礎,以學校未來發展預期爲方向,科學的提煉和總結,避免同質化、共性化,追求特色化、個性化,透過校園文化符號全面提升校園文化環境的內在氛圍和外在形象,使校訓、校歌、校徽等校園文化符號體系廣大師生、校友的精神寄託。

3.建設高水平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精神文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校園精神文化環境水平的重要途徑。建設高水平的校園文化活動,一是文化活動要實現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堅持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是校園文化活動整體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基礎。二是要堅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統一。文化活動是教育理念和思想傳播的有利方式,與此同時,它們也是文化活動的基本目的。堅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統一,需要探索合理的藝術表現手法,將主流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的滲透與提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教於樂。三是校園文化活動要做到文藝性與科技性、政治性的統一。提升校園活動的層次,需要突出科技創新活動的分量,以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需要大力開展政治參與活動,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學習、形勢教育,更重要的是探索和設計提升學生政治參與主動性的活動形式。這也是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激勵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愛校熱情,促使其不斷勤奮向上、求實創新。透過全面、科學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不斷滿足大學生學習成才的需要,陶冶大學生的美好情操,增強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進而增強其對學校歷史、學校文化的認同感,達到文化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啓文.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路徑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

[2]蔡宏生,鄭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的校園文化環境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07).

[3]翁穗平.淺論高校校園文化環境的優化[j].高教論壇,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