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英語教學中的課堂討論

學問君 人氣:1.01W
試論英語教學中的課堂討論
  關鍵詞:教學 課堂討論 有效性 
  論文摘要:課堂討論強調以學習者爲中心進行語言流利練習。有效的課堂討論要求具有合理的組織形式,大型班級多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活動,保證學習者的全面參與。設計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話題,師生都應在討論前對話題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在討論過程中認真組織並監控討論,在討論結束時作出評價和反饋,促進學習者的深入學習和探討。 
   
  交際語言教學法認爲,語言教學應採用相關的教學步驟和方法使學生應用可利用的語言資源透過小組活動來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強調透過課堂活動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達到交際目的的機會(Howatt,1984)。[1]根據交際教學法的原則,語言教學應以學生爲中心,教師作爲全局的監督者,根據學生的水平和實際需要有效地安排、組織各種課堂活動,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在語言交際中鞏固、習得語言技能。課堂討論作爲一種最常見的課堂活動形式,受到英語教學工作者和學習者的青睞。課堂討論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爲主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圍繞某一話題或內容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啓發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張淑蓉,2006)[2]課堂討論是師生共同構建的一種教學行爲,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流利、有效的練習,達到某一語言交際的目標,如勸告、說服、通報等,從討論內容中習得語言技能,並學會合作性、建設性地參與討論。[3]課堂討論符合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原則,體現了《大學英語課程基本要求》的理念,是有效實施英語課堂教學的途徑之一。 
  一、有效開展課堂討論的要素 
  1.課堂討論的組織形式 
  由於大學英語班級人數較多,課堂討論多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可以避免由於時間或其他原因使部分學生沒有發言機會的現象,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組員都有開口說的機會。從理論上來講,小組討論的實施涉及小組合作、任務結構、誘引結構、團體動機和團體動力五項條件。小組討論給組員提供任務結構,並激發小組合作學習的誘引結構和團體動機,產生合作學習的團體動力,進而產生小組合作行爲。要使小組討論的合作行爲增加,達到最佳的小組討論效果,小組討論的第一步——小組成員的構成具有重大意義。[4]教師在進行小組成員分配時,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1)小組成員應該包括不同性別、不同語言水平、不同性格的學習者,使語言水平高的帶動語言水平低的學習者,性格活潑外向的帶動內向沉默的學習者,從而達到互補的效果。(2)小組成員數量不應過多,以4~5人爲宜,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充分的時間發言。(3)每個小組成員都必須承擔起積極完成討論任務的責任,同時監督其他組員的討論過程,並在討論反饋階段積極發言。 
  2.課堂討論話題的設計 
  課堂討論的中心環節在於“任務”,也就是討論話題的巧妙設計。教師要透過設計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話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設計討論話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創設真實的、源於生活的澄堂討論同樣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有些學生對討論的話題知之甚少,甚或一無所知,導致在討論時一言不發或者離題千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沒有做好課前的準備。要改變這一狀況,教師需要提前告知學生討論的主題,指導學生課後查閱相關資料,提出一些與討論主題有關的問題,透過回答問題了解討論的主題,要告知學生準備工作在討論中的重要性,對於不進行準備的學生,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讓學生養成認真準備的習慣,促進討論的順利進行。教師同樣需要進行充足的準備,對討論主題的相關內容有充分的瞭解,要設想出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和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