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教育理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4W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知識傳遞者逐步轉變爲學生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或者合夥人。教師要營造出讓學生直接面對真實問題的機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透過獨立探究、實際實驗、相互合作學習等方式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合理應用教育理論的重要性。把教育理論合理地應用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快課堂教學的改革進度。

探討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教育理論論文

一、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隨着課堂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我國迫切需要把教育理論合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改革深入到師生關係、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模式等方面。在課堂課程改革中合理應用教育理論,可以在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的授課方式及師生關係方面產生有力的推動作用。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適合自主學習的環境裏,更加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應用,使教育理論成爲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實驗、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促進了課堂教育的改革進程。

二、教育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元認知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任何以認知過程與結果爲對象的認知,或者是任何調節認知過程的認知活動都被稱爲元認知。元認知理論的核心意義就是對認知的認知。一方面,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自身心理狀態、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認識,另一方面,包括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控、調節的過程。

1.元認知理論是課堂學習的基礎。

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具備探索和發現的能力,思維獨立性和判斷性增強,形成反省思維。高中階段,思維獨立性和判斷性進一步增強,學生學會了辯證思維同時具備自我意識,元認知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中學生需要接受元認知理論能力的訓練,認清學習的意義、過程、方法、結果及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繫。在學習方法選擇方面,元認知爲學生提供了理性的依據。透過改善學生的自控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加速自我意識的成熟,提升學科成績。

2.元認知理論有力增強學生自我認知能力。

元認知理論可以幫助學生甄別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只有學生真正正視了自己,實現了對自己的全面認知,才能指導監控或者調節自己在課堂學科中的學習過程。透過在教學課程中運用元認知理論,使學生清晰地剖析自我並正視和他人的差異。學生根據自身在課堂記憶力、課堂思維力、課堂觀察力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採取合理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元認知理論的應用讓學生認知課堂中的學習目標,如空間分佈知識,側重事物空間的分佈方式、空間排列等,使學生在腦海裏清晰地構建知識框架,清楚每一個知識點,有利於課堂學習成績的提升。

3.元認知理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透過進行元認知理論在課堂中的訓練,使中學生在理性地認知自己、認清他人的情況下,保持一個正常、樂觀的心態。透過元認知理論的訓練,使中學生髮現學科的特點,以及培養中學生對學科的興趣,讓學生從之前的“要我學”向“我要學”的過程轉變。把興趣作爲教學的最終培養目標,在根本上刺激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學習的動力。

(二)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我們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爲依據來構建對事物的理解並賦予事物的意義,這種觀點被稱爲建構主義。建構主義理論提倡不盲從於其他人的觀點或者結論,強調的`是使學習者主動選擇、積極參與建構的過程。透過“教學內容”這個中介把教師和學生關聯起來,形成“雙向互動”的關係,以學生爲主體,激發主體發揮作用,促進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

1.建構主義理論符合課堂教學特殊的能力要求。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具備認識事物空間關係的能力,對事物和現象具有抽象、分析、描述能力等。各學科的能力要求可以把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作爲課程教學的改革依據。對各種關係的認知需要學生運用相關的學習工具獲得有效資訊,透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概括出相應結論。例如,確定某地的位置需要依賴地圖,並結合區域特色來總結該區域的位置特點,分析優劣等。透過這些現象的研究,使學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時做到融會貫通,加快學生建構知識框架的速度,提升成績。

2.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堂教學改革有重要指導作用。

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學科發展、服務社會是課程改革的基本導向。新課程的改革摒棄了教學內容繁、難、舊的弊病,以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實際爲新的培養目標。新課程改革鼓勵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重視學生良好的積極探索知識的環境營造。這些改革內容充分體現着建構主義理論中知識的建構性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學習的互動性等觀點。因此,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3.改進教學模式,構建知識搭建平臺。

教育實踐的終端就是課堂,不同的知識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應巧妙地把建構主義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透過把邏輯性較強、較複雜的學習任務分解,使學習者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形成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與生活聯繫緊密的課堂知識的教學,可組織學生採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課堂討論,敢於讓學生去真實的環境裏自己感受和體驗。教師教學模式隨着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對象的改變,也應靈活變通,構建知識,搭建平臺。

(三)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爲,透過觀察他人行爲及後果而發生的代替性學習就是觀察學習。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會無意識地對身邊人進行觀察,並且把部分示範性行爲以某種形式存儲在腦海裏,這樣,一個完整的觀察學習模式就形成了。

1.觀察學習理論的應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素養。

課堂素養除了對知識的掌握,還包括科學技能、方法及端正的學習態度等方面。觀察,可以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合理應用觀察學習理論才能夠學好課程。學生自主學習發展課堂素養需要依賴觀察學習理論的應用,最終成爲合格素養的人。

2.幫助教師在班中樹立學習的榜樣

各學科的教學內容是豐富的,學生透過模仿老師的行爲形成一定的知識素養,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具有濃厚課堂興趣的同學進行重點培養,並且加以適當的表揚。這樣,榜樣就產生了,透過榜樣的力量會激勵班裏的其他同學向榜樣學習。用以一帶多的方式使班裏更多的同學在不同的方面成爲課堂的榜樣,加速學生整體的成長。

3.觀察學理論應用有利於實現教學目的“三維目標”。

觀察學習理論在“知識與技能”的維度中爲技能培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課堂的基本技能包括運用學習工具的能力,知識的實踐能力,分析、歸納資訊的能力等。學生透過觀察學習理論的指導,有利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堂知識,更有利於學生掌握課堂知識。在“過程與方法”的維度中觀察學習理論更能體現其價值,教師可以透過安排學生對某種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過程進行觀察,實現“成本維度”目標的培養。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維度,透過觀察學理論針對課堂問題的解決方式,促進學生全球意識、國家意識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養成。

總之,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中,教育理論的應用具有獨特的、高效的應用價值。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多運用教育理論,轉變教學的傳統思路,積極創建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使課堂生動起來,進一步做好課堂教學的改革,強化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