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體育教學生命化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2W

摘要:從教育角度審視師生關係。從體育教學中兩個有生命個體———學生與體育教師的角度,指出生命化的體育教學價值定位上,應“以人文字”,尊重生命、關注生命、提升生命質量,以生命的發展和完善爲終極追求,來實現體育教學生命的價值取向。

體育教學生命化研究論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生命

1、生命化體育教學的詮釋

體育教學活動是一個隨着體育科學的建立而出現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個有多種因素組成的複雜系統。在中國最早的《體育教學論》著作中(王伯英等著),對體育教學的定義:它以學校體育教學這一特定的教育活動爲研究對象,其目的在於揭示學校體育教學的規律,探討和闡明體育教學的本質、過程、原則、內容、方法和組織,以指導體育教學實踐,揭示體育教學質量。關於體育教學的權威定義:第一種:所謂體育教學,乃是指學校教育中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下得以積極主動地透過掌握技術技能、增進身心健康、提高身體活動能力及自然或社會環境適應能力、養成良好思想品德和促進其個性發展的教育過程。第二種:體育教學是一種以體育教材爲中介使學生在體育教師指導下掌握體育知識及技術技能、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以促進其身體、心理、社會等適應能力且使之得以健康發展的教育活動。有學者從生命的角度,將教學分爲三種類型,第一種,繞過人的生命直接企及知識目標的教學;第二種,利用人的生命爲有效掌握和發展知識技能服務的教學;第三種,以知識技能爲基礎,以人的生命自主發展爲根本目的的教學。本研究認爲體育教學生命化應該是以尊重生命、關注生命、提升生命質量爲目的,實現體育教學生命的價值取向。本文生命質量是指自然生命的質量(基本身體形態、生長髮育與體質狀況等)、精神生命質量(態度、情緒、意志品質與價值觀等)和社會生命質量(自我實現程度、社會適。

2、體育教學生命的特殊性

體育教學相對於其他學科教學而言,生命化特點更爲凸顯。體育教學不僅將目標定位於學生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在於學生精神層面的生命,教學中強調學生非智力因素,如頑強意志力、探究意識、協作能力等,即學生社會生命的提升。在體育教學中,自然生命與社會生命能夠協調發展和完善。體育教學的鮮明特點即實踐性,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就是身體運動,體育教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是一種動態過程。法國啓蒙思想家伏爾泰提出“生命在於運動。”“動”是體育教學區別於其它教學的主要特點,生命的.價值、意義和智慧都在“動”中得以體現。

第一:體育教學環境是動態的、開放的。

體育教學環境對學生而言猶如空氣和水,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體育教學環境作爲學生主體直覺背景,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生命源於自然,生命發展需要空氣、陽光。體育教學使學生在自然中呼吸自由的空氣,享受陽光照射。體育教學環境需要物理環境是複合的,需要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與陽光、空氣、水、樹木與草地等自然環境緊密交織在一起,共同對學生身心發展起着積極作用;體育教學的心理環境也是複合的,空間變化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產生動態變化。體育教學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是生命的自由與激情在體育教學動態中的釋放。

第二:體育教學的主要形式是身體活動。

身體活動是體育教學主要活動形式,老師透過自身內化的知識與技能展示給學生,用內化的生命價值,喚起學生活動的激情與興趣。透過師生的互動,身體交流逐步把學生學習的技能知識轉化爲生命的價值,爲學生生命的完善與發展投入資本。

3、從教育角度審視體育教學師生關係

毋容置疑,體育教學和生命關係密切。師生之間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流,是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手段。由於近代體育思想都是以學生爲關注對象,而忽視體育教學中另一有生命的羣體—體育教師。從以下三方面講:

一、體育教師不能等同於“運動員。”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一部分大學生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掌握了某些項目體育技能而且水平很高,面對這樣一個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班級,如何實施體育教學才能使學生掌握技能更優化,這是擺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技術水平高的大學生會用“高水平運動員”的標準來要求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師來說是一種巨大挑戰。

其二,體育教學注重生命科學性。

體育課上,體育教師所承擔高度安全責任意識是其它課程教師無法體會到的。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超重兒、心肺功能與體質差的大學生在課堂上因運動量不適而出現異常現象,爲了避免意外事故發生,高度責任心與安全意識每時每刻都讓體育教師堅守着課堂。這對於體育教師是一種無形心理壓力。

其三,教學中的困惑。

長久以來因“重文輕武”思想的影響,好多人眼中體育課就是簡單的“蹦蹦跳跳”,不用備課、不用批改作業,沒有任何含金量。以至於體育教師在勞動價值、社會地位與職稱晉升方面有時無法得到認可。這對於體育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傷害。以上體育教學思想,雖然用“快樂、健康、天性”來表述但僅僅是生命的一種表達,不代表生命的全部,體育教學生命化是生命發展與完善更深、更廣的內涵。任何一個學科教學定位從生命角度審視體育教學,是人類迴歸生命的要求。馮建軍強調教育中幾個方面:“人文教育的失落,缺失了生命的另一半;教育與生活的割裂,喪失了生命的意義;絕對主義的客觀知識,泯滅生命的靈性;極端的道德理想主義,培育無根的生命;壓抑規訓,自由的生命;生命不能承受病理性教育之重。”狄爾泰從歷史文化哲學視角解讀生命:“自然我們解釋,生命我們理解。”認爲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命的意義。基於傳統體育教學對生命意義理解膚淺,從生命深度發出對體育教學回歸教育本義的呼喚。

4、總結

體育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從象形字角度來詮釋“體”即“人”與“本”的結合,即體現“以人爲本”。體育教學生命意義在於對教育本義的迴歸。關注體育教學中的生命,並非單純看見生命的存在,而是挖掘體育教學中個體生命潛在的精神能量。體育教學中存在兩個有生命的個體,一個是起着主導作用,一個佔據主體地位;兩個有生命的羣體:教師與學生,都需要生命的尊重與關愛,不僅要注重他們自然生命的發展,更要注重他們社會生命的發展與完善。這樣才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層面上的公平與和諧。

參考文獻:

[1]丁留國.學校如何實施生命教育[M].文教資料,2006,(5).

[2]閆守軒.論教學中的生命關懷[D].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5).

[3]英,洛克著.教育漫話[M].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

[4]楊文軒等著.體育原理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5]楊文軒等著.體育原理導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6]張伯苓著,王文俊等編,張伯等.教育言論選集[M].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

[7]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8]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