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基礎

學問君 人氣:2.16W
論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基礎
[摘 要] 學習型組織是一個理論上比較成熟完整的當代管理理論流派,但國內對該理論的介紹和實踐多限於“五項修煉”。本文透過對學習型組織形成的理論背景、所據以出發的人性假設和理論歸宿等幾個方面的分析,闡明瞭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 學習型組織 理論基礎
  
  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是當代比較流行的管理理論流派,是管理理論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目前,關於學習型組織的內涵描述,都普遍強調了學習型組織建設的五種基本途徑,即不斷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進行團體學習和學會系統思考,這也導致了國內的研究者大多都以此“五項修煉”作爲學習型組織理論的全部,而較少關注該理論的其他內容。本文將透過對學習型組織形成的基本前提的分析,梳理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基礎。
  一、學習型組織的歷時形成:系統論角度的分析
  學習型組織理論創立者彼得·聖吉(Peter M·Senge)的思想直接發端於他的老師——“系統動力學” 之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佛睿斯特(Jay Forrester)的研究,但其理論淵源則可以追溯到更遠,直到上世紀30、40年代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創立的系統論。上世紀50年代中期,佛睿斯特在貝塔朗菲的系統論基礎上,結合剛出現不久的計算技術,創立了系統科學新分支“系統動力學”,認爲,人們對很多複雜問題的解決,都往往不能觸及根本,更多地停留在表層,根源在於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是處於一個系統之中。
  作爲佛睿斯特的學生,彼得·聖吉不僅和他的老師一樣,認識到了這些系統論思想的精義,而且他對現代組織所面臨的環境複雜性及這種環境對組織所帶來的影響有更多的瞭解。他認識到,現代組織日益複雜化的內外部環境對現代組織的功能、結構、社會責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往的管理理論已經難以有效地解決現代組織生存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了。所以,彼得·聖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中,透過引入系統動力學方法,提出瞭解決現代組織管理問題的新方法,即透過“五項修煉”構建學習型組織。
  二、學習型組織的理論出發點:基於人性假設的分析
  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的人性假設基礎之上進行的,管理理念與管理者的觀念始終是第一位的,管理的政策和具體措施始終是第二位的。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提出者彼得·聖吉就曾明確指出:“在全球的競爭風潮下,人們日益發覺21世紀的成功關鍵,與19世紀和20世紀的成功關鍵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低廉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傳統的管理系統也是被設計用來開發這些資源。然而,這樣的.時代正離我們而去,發揮人們創造力現在已經成爲管理努力的重心。”對於如何發揮人的創造力,在《第五項修煉》第十九章,彼得·聖吉與美國優秀企業家、漢諾瓦保險公司總裁比爾·歐白恩的對話中可以找到答案,這位總裁說:“人類對於學習有一種深切的動力。所以,只要你創造的組織比較切合人性,你就是在建立學習型組織。因此,雖然可能起點不同,卻是殊途同歸。”他還說“我們傳統組織最初的設計,是爲了滿足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言人類需求的前三個層次:生存、安全和歸屬感;工業社會大多數企業都不成問題,除非組織開始致力於自尊和自我實現這些高層次需求,否則目前管理上的紛擾還會繼續下去。”可見,學習型組織理論不僅將人是社會人、複雜人作爲自己的基本人性假設,而且還從這一假設出發,將人的多層面的需求置於一個顯著的地位。   三、學習型組織的落腳點:基於人的需求的分析
  在上面對建設學習型組織過程中對人的需求的探討中,我們已經可以依稀看到學習型組織構建的目標,那就是在人是社會人、複雜人的基礎上,透過對人的多層面需求的承認與重視,謀求組織中每一個人的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和組織追求的實現。組織中個人的全面發展,對於組織目標的實現至爲重要,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激發並滿足我們心中的各類需求,尤其是較高層次的需求,創造新的自我,實現和體現自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