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5.96K

一、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分析

高職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探討論文

(一)人才供求出現結構性失衡

人才供求的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才供求的專業結構性失衡。根據近幾年高職人才市場需求情況分析,社會主要對連鎖、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對工商企業管理、商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較少。二是人才供求的知識能力結構性失衡。近幾年,企業對工商管理類高職層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層管理或管理操作崗位。相應地,高職層次的人才培養工作主要是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崗位技能的針對性訓練,使其具備從事企業相應的具體經營管理事務的能力,但同時畢業生也存在着職業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因而也導致了用人企業的不滿意。綜合人才市場的供求關係分析,並不是人才市場上需求量不足,而是人才供求的結構性問題,高職院校必須綜合考慮區域與行業人才市場需求的特點,做到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並能夠提供一定的後續學習與職業發展能力,所培養人才的學識與能力結構才能符合企業管理與發展的需要,進而爲管理類專業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

(二)複合型管理類人才緊缺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與完善,以及廣西經濟社會的建設與發展,對經營管理人才從數量與層次兩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長迅速,201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突破4000億美元,廣西作爲中國與東盟在政治、經濟、商貿、商業、文化等方面多領域合作的橋頭堡,對外經外貿、會展、涉外旅遊等外向型人才產生了大量的需求。《廣西“十二五”人才開發目錄》中根據廣西區各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發展情況,明確了對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物流、旅遊等各類管理人才的旺盛需求,並指出其中複合型管理人才培養難度較大,培養週期長,需求尤爲緊缺。

(三)小微企業發展提出新的需求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廣西要求到2020年體制內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總量達到18.5萬人,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要求達到70%,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在學歷層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觀,爲高職層面所留下的人才需求量並不大,但是市場需求是多樣化的,小微經濟實體的創立與成長,爲高職人才的需求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工商總局2014年3月發佈的《全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情況報告》指出,同樣的資金投入,小型微型企業可吸納就業人員平均比大中型企業多4倍至5倍。2013年,廣西小微企業(含工商個體戶)130萬戶,從業人員400多萬人,小微企業完成增加值5067.4億元,佔廣西生產總值35.2%。2012年廣西全區有609戶小微企業成長爲規模企業,新登記註冊微型企業2.1萬戶;2013年有206戶小微企業成長爲規模企業,新登記註冊微型企業2.15萬戶。數量衆多的小型微型企業不僅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還成爲了新增就業崗位的主要吸納器。在小微企業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在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方面的積累不足,衆多的小型微型企業轉型升級較爲困難,發展後勁和活力不足。因此,市場對適應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二、廣西高職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建議

(一)合理規劃專業佈局,開放協作辦學

爲解決人才供求的結構性問題,首先應考慮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對專業佈局進行合理規劃。目前,廣西的高職院校主要集中在南寧、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聚集效應,但同時各院校在人才培養、資源項目等方面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競爭。基於服務廣西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立足於兩區一帶的建設,考慮各高職院校的辦學積累與辦學條件,進行專業的合理規劃,形成面向不同經濟區域人才需求、側重培養的專業集羣。在建設區域專業集羣的基礎上,明確重點優先建設專業、扶持特色專業,一方面有利於高校共享資源,避免無效建設;另一方面有利於降低企業招錄員工成本,有效開闢就業市場。爲了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協同局面,各院校應儘快實施開放式協作式辦學。開放式辦學是根據“專業設定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個對接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人才培養必須切合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多樣化需求,地方職業院校應從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出發,找準各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形成特色,避免專業建設的重複低水平競爭,透過錯位發展打造特色,在特色上尋求突破,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培養,亦可有效促進各院校人才培養的協同合作,在創新與實踐方面取得建設成績。在人才培養上也可實行開放協作方式,充分利用同行院校、企業與市場的資源。建設校際間共享的實驗室,以供管理類專業低年級單項性的、驗證性的專業訓練;高年級綜合性的、特色性的、創新性的專業訓練則直接到企業、到市場上去鍛鍊。透過實踐與理論的結合、院校間的開放與合作,全面、有效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二)調整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由過去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調整爲“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掌握了經濟學與管理學基本理論與知識、掌握了管理類相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由“實用型、崗位針對型”轉變爲“應用型、適用型”,強化實踐與發展能力,一方面注重培養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要積極培養學生分析經濟現象、企業經營管理問題及相應的解決能力,具備相應的職業發展能力,從而適應區域經濟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需求。

(三)優化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結構

根據廣西區內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的發展情況,必須突出強調培養人才的崗位應用技能,加大對複合型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各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面向地方重點行業發展需求、面向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考慮複合型及適應小微企業發展的管理人才培養。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需要綜合考慮崗位應用與職業發展,因此必須將社會、企業、職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系統設計,着力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應該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可具體概括爲社會人、企業人與職業人的統一。社會人必須具備合格的政治素質、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身體心理素質,是符合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質人才。企業人應該具備經濟學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能分析經濟現象、瞭解企業的市場化運作、熟悉企業各部門的職能和作用,在工作崗位上有全局觀、發展觀,有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任職後的再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職業發展能力,是符合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的合格員工。在企業層面還要求培養的人才符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專門要求,體現行業特色。職業人要掌握從事本專業相應崗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是符合企業具體崗位工作需要的合格的專業人才。由社會人、企業人、職業人結合而成的管理專業人才,突破了原來高職層次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以崗位人爲培養目標的限制,增加了作爲企業人的`知識與技能要求,提升了學生的職業後續發展能力,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市場需求。

(四)深化高職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基於人才培養目標的調整與知識能力結構的優化,相應地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圍繞“強素質、高技能、有發展”的高職人才知識能力結構體系,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合理補充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基礎應用知識,達到“有發展”的要求,爲後續職業發展提供實力;並考慮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職業針對性,設定不同方向的職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訓練的課程選修模組,透過“高技能”的設計,體現專業特色,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推行“工管結合、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透過不同學科與管理學科知識的結合,爲廣西重點產業發展提供複合型的人才,如桂林航天工業學院設定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與企業開設了訂單班共同培養複合型專業人才。崗位針對性強且符合市場新興職業需求的交叉性專業有着良好的發展態勢,拓展了管理類專業的發展空間。

(五)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教育教學的規律決定了專業建設的重點是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專業知識與技能紮實、敢於創新、敬業愛崗的教師隊伍才能符合專業改革與實踐的需求。隨着學校規模的擴大及教師工作的獨立性、個體性發展,應設定科學合理的制度引導教師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而非強制性、行政性的指令。同時要爲教師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重視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能的培訓、提高,強調人性化的管理,重視建設“人心工程”與教改配套工程建設,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是“雙師型”教師,只有具備了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師才能從專業角度、企業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全方位的指導,才能及時地透過專業實踐開展專業建設工作,根據行業變化的資訊,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更新職業技能。透過加強與企業、市場的緊密聯繫,爲學生提供專業技能的實習場地,並可使教師及時獲得企業需求的人才知識與能力的規格,從而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的模式。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作。以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素質、高技能、有發展”的人才爲管理目標,教師們要儘快調整教學理念,及時瞭解並掌握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特點與具體要求,積極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