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生活化數學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8W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小學生活化數學教學論文

1.教學過程中實物的運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內容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演示。學生對於數學新知識雖然容易感到枯燥和難以理解,但是對於生活中的物品有濃厚興趣和熟悉感。運用實物進行數學教學,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長方體表面積計算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紙箱子作爲教學道具,將其各個面拆開,詳細講解計算方式和計算過程,讓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這一教學內容生活化、簡單化。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深刻的生活體驗感,從而很容易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效果。

2.教學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引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些具體的數學內容或者題目較爲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因而不利於教學工作的展開。這時,數學教師可以將課堂中的數學內容適當轉化,形成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生活感、熟悉感,如此方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興趣。例如,在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由於教學內容較爲抽象,教師可以將分數轉化成生活中的模型,比如蛋糕模型,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蛋糕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後將分數計算引入其中,讓分數教學變得形象化、具體化,這樣對學生來說會相對容易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對分數學習的興趣。

3.教學過程中生活化氛圍的構建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構建一個輕鬆、活躍、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構建生活化氛圍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學語言的生活化。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應當採用學生容易理解的生活化語言,保證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有足夠的理解。第二,教師應當儘量將數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聯繫起來。在舉例的過程中融入數學知識,讓學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第三,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透過提問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轉化爲生活中的熟悉內容,從而降低授課難度,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課後作業設定的生活化

在課後作業的設定中,教師同樣應當注意知識的生活化,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具體來說,可以將相關數學題目轉化爲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讓數學計算和解題過程生活化,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有生活感,從而加深理解。例如,在佈置“數學模型體積、面積的計算”相關作業時,可以給學生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計算校園中的樓房體積、講臺體積、花池表面積、操場面積等,這樣學生會在計算過程中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感,實現了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的解題阻力,有助於增強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實際的轉化過程中,需要着重進行生活化轉化的題目是應用題。大量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應用題的生活化轉化,對於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確實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需要相關小學數學教師開拓思路、創新辦法、多思考、多總結,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應當認識到數學生活化的意義所在,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重視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採取合理的方式,讓數學教學真正實現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