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4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與生活小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 篇1

提要:

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習有用的數學,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知識來源於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而積累起來的。在學習數學時,一定要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增加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 生活 運用所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並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了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使數學走進了生活。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鐘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等,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講故事、做遊戲、看圖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多體會到數學貼近生活。在教學"10以內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室裏的環境佈置,說說有幾扇窗、幾塊黑板、幾盞燈等,指導學生們用規範的語言表達物品的數量。又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昨天進行的數學比賽中,一小隊9人總成績是810分,二小隊8人總成績是780分。我現在宣佈:這次比賽一小隊獲勝,,二小隊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爲一小隊人數比我們多,當然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就這樣算成績,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趕緊問到"那怎樣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對話中,引出了平均數、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讓孩子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透過類似的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用處真大,實現了學習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

二、讓數學知識迴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爲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如在學習"認位置"後,回家觀察一下自己的臥室,並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一下臥室內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圍、村莊周圍都有些什麼,到學校後,和小夥伴交流。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爲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爲什麼?又如在學習了"統計"後,問學生你準備統計什麼?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繫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透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對於這一點,不必多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 篇2

內容摘要:

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應用於數學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爲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

關鍵字:數學生活應用

數學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應該算得上是對數學與生活的關係的完美闡述了吧!新課程標程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不僅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而且還要激發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學以致用,進一步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培養濃厚的興趣,激發探索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大腦處於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資訊。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從古時候的大馬車,秦朝兵馬俑中的戰車,近代的木輪車,現代的各種各樣的火車、貨車乃至豪華轎車,找到許多圖片,讓學生從外形上比較感知人類的進步、文化的發展等。但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種作用、哪一種形狀的車,車輪都是永遠沒有改變的圓形。爲什麼呢?問題一提出,同學們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各抒己見,氣氛一下子活躍了起來。從而使學生對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圓性質的心理傾向,因而效果很好。既然數學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就應該密切聯繫生活、貼近生活,合理組織教材,充分挖掘潛在的生活素材,找準每節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切合點”,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調動學生生活中的經驗,使之產生美感,培養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二、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是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未來公民應當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新課標指出:“要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形成用數學的意識。”我認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着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1、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由實際問題抽象出來的,因而在進行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我們不應當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數學知識,而是應當從實際事例或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瞭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如:在進行“平面鑲嵌”的概念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生活中所見到的“瓷磚鋪設”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爭先恐後的說出家庭鋪的地板磚、街道上鋪的彩磚、浴室裏的牆磚……我又接着問學生:“你知道工人師傅在鋪時是遵循什麼規則嗎?”從而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鑲嵌”的概念,這不僅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都大有裨益。

2、精心設計練習,把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實際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數學教師的責任是盡其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並掌握知識,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知識去發現、分析、直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纔是最終的目標。數學源於生活,更應應用於生活。如:在“點和圓的位置關係”教學中,爲了鞏固新知,我們精心設計了以下習題:一所學校在直線l上的A點處,在直線l上離學校A處180米的B處有一條公路m與直線l相交成30°,一拖拉機在公路上行駛,已知拖拉機行駛時周圍100米的圓形區域內會受到噪音影響。

⑴請問學校是否會受到該拖拉機噪音影響?並說明理由。

⑵如果你是該學校中的一名學生,你會有何想法?這樣一來,能使新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點與圓的位置關係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並能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與快樂,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拖拉機等的噪音對人們的危害,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加強建模訓練,培養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

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如:“一次函數的應用”中有例題:A城有肥料200噸,B城有肥料300噸,現要把這些肥料全部運往C、D兩鄉。從A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是20元/噸和25元/噸,從B城往C、D兩鄉運肥料的費用分別爲15元/噸和24元/噸,現C鄉需要肥料240噸,D鄉需要肥料260噸,怎樣調用總運費最少?在教學時,我首先設計了幾個問題:

⑴影響總運費的變量有哪些?

⑵由A、B城分別運往C、D兩鄉的肥料量共有幾個量?

⑶這些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解決這三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建立總運費與其中一條運輸路線上的肥料運送數量之間的函數關係模型,從而利用函數的最值來解決問題。其實,在解應用題時,特別是解綜合性比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建構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對選編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利息、股票、利潤、保險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爲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透過建模訓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的定義、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從現實世界中經過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數學模型,與現實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可以反過來應用於現實世界解決各類實際問題。

4、拓展生活實踐,爲學生打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平臺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堅持數學來源於生活、紮根於生活,且反過來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興趣化、生活化,爲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去,用生活實踐中學到的知識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我實施了這樣的實踐活動——看一看,誰從生活中發現的軸對稱圖形的實例多。這樣一來,彙報課上爭先恐後的情形別提有多熱鬧了。再如,在教學“用扇形圖描述數據”時,我安排了這樣一個“實踐性”作業:請大家課後設法蒐集一下我國2006年經濟普查數據,製成一張扇形統計圖,並讀圖分析一下我國新時期在發展經濟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這樣一來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增強了他們實踐操作能力,讓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的中間,從而激發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他們認真觀察並自覺的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能動性。

5、鼓勵學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知識。只要你留意,你就能發現.比如:增長率、企業成本與利潤的核算、市場調查與分析、比賽場次安排等等,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並明確數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更好的適應生活,有效的進行表達和交流。作爲老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去發現,善於提出生活中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會感覺到知識的樂趣,想去發現、去創造,產生迫切學習知識的願望。

總而言之,數學應用的基本素質,是未來任何一層次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作爲現在的學生對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視和關注,都將對他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爲此,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將數學知識的學習置於學生生活的大課堂中,無論是課前,還是課中,乃至課後都應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讓學生人人都能樂於學數學,會學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數學與生活小論文 篇3

記得還是去年夏秋相交季節,媽媽說許多商場的服裝都開始換季打折了。於是,選定一個休息日,我們便準備上街狂購一番。來到一家商場服裝部,還沒有來得及看衣服,就被全場買200送200的宣傳條幅深深吸引了,我們決定就在這家商場選購。不一會兒,媽媽買了一件標價398元的上衣,按商場規定,拿到200元返還券。又逛了一會兒,我們看中了一件標價350元的男裝T恤,旁邊售價牌上大紅宣傳欄內寫着——6折,我趕緊拉着媽媽這件可以打折。可是,售貨員說:用返券不打折,只能按正價350元買。媽媽想想,返券留着也沒用,於是就加了150元爲爸爸買下了這件T恤。

此事不久,數學課上我們學習百分數,其中就有商品打折的知識。這使我聯想到前幾天我和媽媽的經歷,總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回到家,我把那些衣服統統找出來,用新學的知識埋頭苦算一番。媽媽的上衣是398元,按商場規定,398元不足400元,只能返券200元,這樣算來如果買四百零幾的服裝不是更划算嗎再算350元的T恤,用現金打6折,也就是210元/件,我們用200元券不打折,就加了150元,兩件衣服標價總計748元,參加買200送200活動,媽媽一共交了548元,也就是說消費748元送了200元,只相當於打了7。5折左右,這和我當初的想法———五折相差太遠了。我趕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開心地說;我早就算過了,平時商場也常打7——8折,‘買200送200’只是一種吸引眼球的促銷手段,不一定就會比平常便宜很多,只不過這兩件衣服是一定要買的,所以就買了。帥帥現在就能用學校學的知識幫媽媽購物,真了不起。得到媽媽的誇獎,我很高興,同時我也知道購物中有很多學問值得我們思考。

這次購物,我收穫很多,歸納了一下,購物中要做到三個字:算、比、想。

一、算一算,打折前後的價位、其他商場的價位

正如買200送200,粗看是打了五折,但有的商場故意把商品的原價改成198元、298元、398元……這樣一來,顧客要麼少享受了198元的優惠,要麼就要多消費,加錢買別的商品,以湊夠那200元。有的商場是真正給顧客實惠,雖然沒有表面的五折,但原價位沒有隨意改動,讓顧客明明白白消費。

二、比一比,不要輕易聽信花樣繁多的促銷手段

買一送一,返券銷售,均是促銷手段。就像我們買的兩件衣服一共花了548元,只相當於打了7。5折左右。如果不是因爲爸爸等着買T恤穿,我們則無緣無故的多浪費了150元。

三、想一想,是因爲需要還是被很便宜迷惑

上個月學校組織春遊,媽媽帶我到商場買春遊食品。超市裏正在進行統一蜜桃多買一送一的宣傳。我想:買一瓶450ml蜜桃多就送一瓶200ml的蜜桃多,相當於增加了原量的40%多,可是生產日期、保質期還有一個月就過保質期了。我們家平日裏也不太喝這些,如果不加思考的買回來,沒有得到實惠反而變成浪費。

TAGS:論文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