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生活數學小論文

學問君 人氣:7.3K

數學是現代生活的重要部分。數學思維影響我們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接下來小編爲你整理了生活數學小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數學小論文

生活數學小論文1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透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新版的小學數學課本也正朝這個方向在努力。如何運用新教材,創造性地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是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主題。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透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複”,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墜ぷ魘奔?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爲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裏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繫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 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準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透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爲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讓數學知識迴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爲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親自經歷將生活原形抽象爲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很多問題都是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如《鐘面的認識》《統計》《圖形的認識》等,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講故事、做遊戲、看圖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多體會到數學貼近生活。在教學“10以內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室裏的環境佈置,說說有幾扇窗、幾塊黑板、幾盞燈等,指導學生們用規範的語言表達物品的數量。又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昨天進行的數學比賽中,一小隊6人總成績是528分,二小隊7人總成績是609分。我現在宣佈:這次比賽二小隊獲勝,隨着二小隊的歡呼聲,一小隊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爲二小隊人數比我們多,當然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就這樣算成績,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趕緊問到“那怎樣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對話中,引出了平均數。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讓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透過類似的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用處真大,實現了學習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

2.聯繫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爲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爲什麼?

生活是數學知識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如認識圖形教學,讓學生觀察身邊有哪些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讓學生親自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這樣親身體驗和感受物體的形狀,便有得學生弄清這些圖形的特徵,這種生活形成的數學,縮短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留給學生更好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生和觀察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學得主動,積極,善於發現、探索和創新。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繫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透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生活數學小論文2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透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知識和基本技能。”爲此,我們的數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積極爲學生提供對其具有現實意義和趣味的素材。建立生動有趣的素材,創設生動有趣的現實情境,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知,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走進生活學習數學,在“做數學”中體驗“生活數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將數學服務到生活中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體驗到學習數學的魅力。那麼在教學中又該怎樣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呢?

教師要創設情景生活化,讓學生體會數學例題中的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兒童親身經歷,用心靈親自感悟所獲得的東西,來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樂趣。我經常利用學生透過尋找身邊的小夥伴引入教學,既營造了一種輕鬆有趣的學習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源於生活的。這樣以後他們立刻對今天的內容感興趣了,也學習的很快樂。

像這樣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既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身邊的小事也緊緊相連。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數學成爲一門有用的學科,從而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聯繫,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應用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的實踐能力。透過設計練習生活化,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化問題的能力。

練習可以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也增添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只有迴歸到生活中去,纔會顯示其魅力。學生只要在生活中用到數學,纔會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在現實生活中採集教學實例,把社會生活的題材引入數學教學課堂之中,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建立“用數學”的意識,培養“用數學”的能力,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教師建立學生“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零距離。

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受數學存在於生活中,因此教師要建立學生“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教學《小數兩步計算應用題》後,我在教室裏佈置了一個簡易的早餐店,標上“饅頭0.5元/個,肉包1/個,油條0.5元/根,豆漿1元/杯,牛奶3元/盒,蛋糕1.5元/塊……”然後說“這些都是你們平時早上要吃的東西,我想你們再熟悉不過了。那麼請你們來說說看,如果給你5元錢,讓你自己去吃早餐,那麼你會怎麼安排你的營養早餐呢?”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各自說出了自己的營養早餐方案。透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這部分的知識要點,也透過在生活中的“用數學”從而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

作爲教師要堅持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能力,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識和習慣。所以在教學《升和毫升》時,我讓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去超市做個小調查,看看你們早超市裏能找到哪裏東西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並記錄下他們的名稱,好好看一看,可以的話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可以的話,如果能用鉛筆畫出他們的形狀或是外觀更好。同學們興致勃勃的去了超市找了很多用升和毫升做單位的東西:有沐浴液,牛奶,飲料,食用油,花露水,酒……好多東西,有的同學還畫出這樣東西的外觀,還有的同學還採集了樣品呢。透過超市小調查以後,孩子們知道了升和毫升都是用來表示液體的單位,升可以表示多一些的液體,毫升則用來表示較少的液體。這樣不僅讓他們能從生活中自己學會了本節課的內容,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生活中是處處有數學的。

在教學中,我還注重讓孩子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在生活中“找”數學,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的意識,從而從真正意義上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愛上數學。上學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後,我就組織學生一起測量教室黑板的長、寬;教室地板的長、寬;課桌桌面的長、寬;然後再算出他們的面積。最後再讓他們說說如果將黑板重新漆黑,要怎麼計算出黑漆的價格;如果給地板鋪上地毯,要如何計算地毯的價格;如果要在課桌上安上一塊玻璃,又該怎麼計算玻璃的價錢呢?讓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事,原來都要需要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樣一來他們體會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就更願意自主自覺去學習數學了!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孩子們的眼裏,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學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數學遊戲。只有溝通生活與數學的聯繫,才能讓學生真正親近數學,學習有用的、有價值的、有樂趣的數學,數學才能真正的進入生活,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數學於生活同在的樂趣。聯繫生活實際學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使數學真正做到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

生活數學小論文3

提要: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習有用的數學,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知識來源於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而積累起來的。在學習數學時,一定要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增加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 生活 運用所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並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了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使數學走進了生活。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鐘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等,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講故事、做遊戲、看圖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多體會到數學貼近生活。在教學"10以內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室裏的環境佈置,說說有幾扇窗、幾塊黑板、幾盞燈等,指導學生們用規範的語言表達物品的數量。又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昨天進行的數學比賽中,一小隊9人總成績是810分,二小隊8人總成績是780分。我現在宣佈:這次比賽一小隊獲勝,,二小隊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爲一小隊人數比我們多,當然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就這樣算成績,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趕緊問到"那怎樣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對話中,引出了平均數、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讓孩子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透過類似的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用處真大,實現了學習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

二、讓數學知識迴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爲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如在學習"認位置"後,回家觀察一下自己的臥室,並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一下臥室內物體的相對位置關係,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圍、村莊周圍都有些什麼,到學校後,和小夥伴交流。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爲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爲什麼?又如在學習了"統計"後,問學生你準備統計什麼?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繫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釐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透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對於這一點,不必多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生活數學小論文4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成爲了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數學來源於生活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同樣,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有人和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一天。我也採用了同樣的實驗,果然實驗後,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大部分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爲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如有的學生說,打電話、看電視、玩遊戲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還有的說,放學回家要知道準確的方向和位置……。爲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日記中體現着他們對數學的應用與理解。

二、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 ①你要去文具店買 5 本練習本,每本3角錢, 一共要用多少錢?②47 位師生去遊樂場遊玩,門票每人 5 元,帶 250 元夠不夠?③家裏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瞭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製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中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蘊涵着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

1.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如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 時計時法”的互換後,我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自己雙休日中一天的活動情況,再嘗試爲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繫和區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學會珍惜時間。作爲教師,應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更加熱愛生活。

2.找一找,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着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如在購物是計算一下要多少錢;在玩樂時比較一下多少、遠近;在家裏統計一下家庭開支情況等,都是讓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3.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生活。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透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徵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另外,我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也能將枯燥的數學寓於情景之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二)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徵,選擇適當的素材,採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比如講“一個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於第三邊”。我就用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爲什麼人人都想走近道兒,可以畫幾種走法讓學生們選,然後問他們爲什麼都選那個最直接的路呢?他們會說那條路最近。爲什麼它最近呢?怎麼證明呢?聯繫到學生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應用到的東西,他們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舉一反三。有學生舉這樣的例子,一條狗見到前面的骨頭總是沿直線向骨頭跑去,而不會繞幾個圈,或走曲線去吃骨頭,除非它是一條瘋狗。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

(三)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先進的教學設備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纔會主動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爲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爲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要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繫,令數學教學生活化,令數學學習充滿生機。

TAGS:數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