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

學問君 人氣:1.82W
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
        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小學生正處在身心迅速發展又極具可塑造性的階段,是實施教育最佳期.對於小學數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新編數學教材從概念的形成、方法的歸納,知識的運用等方面已成爲這方面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如何運用這些條件,創造地發揮老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和探討.
        一、 創新教育理念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創新教育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它是發明或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能保證學生順利解決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遷移到學習新知識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倡創新教育,培養創新思維.巧設練習,培養創新思維.因爲把數學練習設計好,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而好的習題都是科學藝術的.它來源於教師經驗積累,知識積累和對教學藝術的探索.所以在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創新思維.上課時要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出來的”,“你的思路卡在哪裏?”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可這樣提的問題:請問同學們隨便量一個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老師便能很快猜出一個角的度數,透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知道真的是這樣,後引導學生去探索這裏的規律,讓學生自己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二、 注意思維能力的培養
        當今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向前發展時代,不僅要要教育學每個公民具有廣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強雙基的訓練,而且要把發展思維,培養能力貫穿於教學全過程.所以一方面要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由於小學生年級小,知識不足,缺乏經驗,思維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撐.所以要遵循學生思維特點,運用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關鍵是引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小學數學常用的思維方法是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比較知識的異同點,將知識進行分類,形成知識系統.分析與綜合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基本方法.抽象與概括 思維過程的核心,數學學習最終目標.
        三、 貼近生活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受興趣的素材,運用學生關注和感受興趣的事例作爲知識的背景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在身邊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繫.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創設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數有30個1角硬幣,小明找爺爺想辦法.爺爺說好辦,收了小明30個1角硬幣,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覺得有點吃虧.我問學生想想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了3張1元錢虧不虧.先讓學生討論,再根據學生的分析組織學生觀察分硬幣中找規律.看元角分之間有什麼關係.學生從討論和實踐中得出“1元與10角相等”.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運用的東西.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學資訊作出合理的解,會用數、字母、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的簡單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知識.
        四、 優化教學渠道
        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時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合理進行教材重組,教學中要科學性,層次性,豐富性,同時要適當密度.運用“三性”的教學方法, 即適應性,啓發性,生動性.使學生唯美的學生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美.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以知識傳授爲中心,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由以教論學轉爲以學論教.儘量把學生目光引到無邊無際數學知識世界中去遨遊,真正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