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湖南省高師地理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學問君 人氣:1.82W

論湖南省高師地理科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一、構建的理論依據

課程體系是組成課程總體的各部分的比例關係及其組合方式,“評價一個課程結構‘好’或是‘不好’的關鍵是看它究竟應包括那些組成部分以及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究竟應具有怎樣的關係”[27],所以課程結構的實質就是對知識的選擇。雖然教育從根本上要受制於物質和經濟基礎,但知識的傳授和創新仍然是教育的主要內容,教育和知識密不可分。對知識及其本質的基本看法,即知識觀,對教育觀念與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知識觀總是透過課程這一載體來實施它對教育的影響,它從總體上指導着不同時代人們對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實施(教學方法)以及課程教學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地位變化等。知識觀的發展變化必然對課程改革提出相應的要求,也必然導致課程觀念與課程設定原則的更新。因此,知識觀是構建課程體系的理論依據。

(一)、傳統的知識觀與課程體系的構建

建構在現代工業文明基礎之上的傳統的“工業主義知識觀” (又稱“現代知識觀” ),認爲知識是現實的客觀反映,是社會歷史認識的產物,具有絕對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知識是靜態的、封閉的;知識是恆定普遍、互不交叉、彼此無涉的,知識的增長是具有穩固基礎的不斷積累與分化的過程,據此,將知識領域分解爲各門學科分別學習的陣地,將完整的認知世界分解爲若干個毫不相干的封閉世界;認爲知識創造是純粹理性的過程,只有經過理性證實的知識才被接納爲真正的知識[28]。

在這種理性主義或工具主義知識觀指導下的課程體系,必然是以“知識”爲本、以“學科”爲中心和“唯科學主義”。具體反映在課程設定上,必然是隻重視知識的邏輯結構和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造成知識和能力的脫節;學科高度分化,專業設定狹窄,很少考慮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知識本來的完整性和相融性被割裂,不能反映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表現爲重事實性知識輕價值性知識,重自然科學知識而輕人文科學知識,以具體、有形的外顯性知識爲中心,排斥一切內隱性、不可言喻性或境域性的知識,忽視非智力(情感)因素的培養。

(二)、新的知識觀與課程體系的構建

知識觀的新發展,使得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豐富和擴展。知識中除了“知識”——認識的結果,還包含知識的獲得、創新以及運用的技能;知識不僅是靜態的存在,更是“一種行爲、一個動態的過程”,知識系統始終處於更新狀態。新的知識觀將知識和能力統一起來,能力不再是遊離於知識之外的存在,而是內化於知識當中,知識與能力是相伴隨的;重新認識了知識本身的完整性、融合性和知識的文化性、社會性、價值性,知識的生成是個體主動的心理建構的產物。可見,新的知識觀更加關注知識的多樣性和價值性,進而關注人的主體性,尊重個體在認識知識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爲終極目標。新的知識觀以及由此產生的新的課程觀要求人們用系統思考的方法來看待教育教學。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鼓勵個體化的、富於創造性的學習[29]。這一課程知識觀也正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立論基點。

在新的知識觀指導下的課程體系,將由“以知識爲本”轉向“以能力爲本”;由“學科中心主義”轉向“綜合化”;由“唯科學主義”轉向“以人爲本”。具體在課程設定上強調從素質教育入手,突出知識與能力並重;在承認專業的前提下,確立以專業爲主的綜合化課程體系,既重視知識的縱向更新,又重視知識的橫向融合和應用,從而實現跨學科的知識整合和人才培養;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尊重不同類型知識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科學知識旨在發展人的理性思辨能力,但人文學科知識以及一些隱性知識有助於形成健全的人格。課程體系進行文理交叉和滲透,注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在專業教育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培養目標是教學改革的起點,也是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依據。正確合理的培養目標有助於明確課程改革的方向。“現代大學強調培養目標的類型特徵、專業特徵、層次特徵、校型差異和地區差異”。[30]

湖南高師地理科學專業培養目標應重新定位:

類型特徵:師範類,但依據“寬口徑、適應面廣”的原則,擴展爲“具備地理科學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地理科學複合型人才。

專業特徵:體現地理學學科特點。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技能基本訓練。

層次特徵:在完成專業必修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透過系列選修課程的開設,按以下分支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

①地理教學和地理教學研究人才,

②地理科學研究人才,

③地理實際應用人才。

最後,結合校型差異(學校的學科發展狀況、教學環境、師資等因素)和地區差異(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社會需求等因素),將培養目標再具體化。

三、課程體系改革基本方略

80年代以來,湖南乃至全國的高師地理教育發生了許多變化,傳統的課程設定和專業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總的變化趨勢是朝着專業設定多元化、課程設定多學科化、以及注重應用性的方向發展,這也是高等地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變化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果得不到解決,地理教育的發展將會受到阻礙,爲此,針對以上湖南高師地理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整個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提出以下幾項改革措施:

(一)、更新辦學觀念,淡化專業界線

一套科學實用的課程體系,應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對於傳統高師地理教育專業而言,最重要的無疑是突出師範性和地理性。但隨着社會經濟和地理科學及高等地理教育自身的發展,單一的師範性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世界師範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表現爲由單一的師範性向非師範性發展,師範教育由現行的定向模式逐漸走向非定向模式,即由封閉式師資培養走向開放式師資培養。就我國目前的教育發展狀況來說,儘管淡化師範教育尚爲時過早,但逐漸淡化傳統的師範教育,由師範型嚮應用型轉軌,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則是擺脫目前師範地理教育困境的唯一出路[31,32]。因此,在培養模式上,應由單一型向多樣化轉變;在培養目標上,由以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爲主,逐步轉向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培養方向上,由爲基礎教育服務,逐漸轉向更多地爲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在課程設定上,注意更新辦學觀念,淡化專業界線,在原有的師範性基礎上,拓展辦學口徑,增設應用地理課程,突出地理與經濟建設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