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論文

學問君 人氣:7.45K

隨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大學生信仰問題已經成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本文結合大學生現實狀況,分析大學生信仰危機產生的原因並提出對策,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確立崇高的人生信仰。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當代大學生的信仰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信仰危機;現狀;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6-0005-01

信仰本是人們行爲的原動力,然而在如今的中國社會,信仰卻被人們無情的踐踏。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然而在“利”與“義”進行激烈碰撞的市場經濟中,很多人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線,倫理底線不斷下降,人們最基本的信仰漸漸喪失了。在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大學校園中也出現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現象,大學生信仰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

一、當代大學生的信仰現狀

透過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信仰主流是呈現出積極、健康、向上的,然而也有很大一部分對自己的信仰表現出迷茫,有着消極、頹廢的不良傾向。大學生信仰缺失主要表現在:

(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忽視傳統文化的學習。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國,而大學生作爲站在時代最前沿的羣體,首當其衝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已經在很多人心裏生根發芽。時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對中國傳統節日很陌生,而對西方的節日卻極度瘋狂的崇拜,並且以過洋人的節日爲榮。

(二)反感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奉自由主義和浪漫主義。對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必修課,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課程,絕大部分大學生持反感態度,認爲太過枯燥、虛假、不可實現;針對國內政治生活中出現的腐敗現象不能辯證地看待,而是片面地埋怨中國的腐敗,對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卻盲目追求自由和浪漫,例如,對大學生而言,校園愛情早已不再諱莫如深,而是公開化、開放化。受到西方電視廣播和網絡及價值觀念的影響,青年大學生更加註重心靈的釋放,過度追求自由、獨立和浪漫。

(三)功利性和實用性成爲當代大學生主要價值觀。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而殘酷,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可以說是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折射。大學生行爲的目的性、功利性增強,實用性成爲其主要的價值取向。

二、當代大學生信仰危機產生的原因

當前大學生信仰出現迷茫和空白,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這主要表現在:

(一)西方文化入侵和侵蝕。改革開放讓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文化領域也成爲不設防的領域,受西方的“和平演變”是無形的但影響卻更深更廣。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淡漠和對西方文化的狂熱就是這一問題的尖銳體現。以電影、電視、流行音樂及因特網爲代表的美國文化藉助商業機制和高科技手段,大舉對我國進行滲透。除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外,美國還藉助文化產品的輸出公開或隱蔽地推銷其社會政治理念、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宣揚西方的社會制度並散佈“西方文化中心論”,侵蝕着很多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影響了本土文化和民族傳統,極大地削弱了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達到其確立的文化主導地位。以既公開又合法的渠道主導着他們的文化消費傾向,把自己的文化不斷向全世界灌輸,企圖把一個禮儀之邦催生成:“本土文化弱勢,西方文化強勁”的狀況。

(二)現行的教育體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現行的教育機制下,從小學到中學都是爲了“上大學”。學習成績成爲老師家長關注的絕對方面,忽略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培養。而到了大學,各自學習自己專業知識,卻很少有機會學習人文學科,這必然導致學生的情緒無法宣泄而選擇用低級趣味來麻痹自己。現在,很多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幾乎沒有什麼認知,更談不上對高雅藝術的追求。精神上的迷失,加劇了信仰的迷茫與缺失。近幾年,大學生跳樓自殺、砍死教授……這種種現象無一不體現了大學生理想的失落和虛無的生活態度。在校園內,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讀書而是沉迷於網絡遊戲,或者沉醉在愛河之中,有的奔忙於商業活動,有的無所事事成天混日子。因此,我們教育體制的弊端是造成部分大學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大學生自身的問題並存。一方面,我們當前教育體制是片面的變相鼓勵追求升學率,尤其在中學階段,這樣勢必會導致校方忽視對青少年政治信仰的培育。在學生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時,高校德育工作者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因爲一些學生已過了政治信仰最佳培育期,矯正起來有着很大困難。高校中對大學生進行政治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兩課”教學也存在着很大問題。透過調查, 有41% 的學生認爲“兩課”教師是在生硬地灌輸社會主義社會標準的政治理念。這樣,機械重複和強制的意識形態烤烙就佔據了德育工作方法中的大部分席位,從而忽視了理論聯繫實際,忽略了把正確的政治信仰聯繫生活實際後,引導學生將其內化爲行爲選擇的尺度、上升到人生觀價值觀的高度。另一方面,大學生屬於有思想、有行爲能力的成年人,因此他們是自身行爲能力的主控者,走什麼樣的路,選擇怎樣的生活,是大學生自身要正視和麪對的問題,而不能一味地把問題推給社會這個大環境。崇高的理想隕滅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所事事的浪費青春,或者是越來越功利的慾望溝壑。他們很少去思考沉重的生活意義、人生價值,而關心的是生活、情趣,瞬間的快樂體驗。大學生們要深刻地反省自己,找到信仰,構建理想,多做學問搞研究,多做對他人和社會有益的事情,充實自我,讓心靈美好起來。

三、解決大學生信仰危機的對策

大學生信仰危機亟需解決,根據現實情況,可採取以下對策:

(一)傳承傳統文化,提升文化競爭力。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其不可抗拒的強大魅力,在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國軟實力在國際社會上發揮的影響不可小覷,從現實看,利用自身的文化魅力來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必須大力弘揚和發展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只有擁有民族精神,用強大的文化認同感和信仰來凝聚力量,不斷弘揚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文化,使其日益顯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會功能,使青年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和興趣,這樣才能抵制西方的“和平演變”,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二)注重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信仰,就沒有凝聚力和前進力,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信仰和精神是人生前進的力量,是民族繁榮興旺的法寶,而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在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工作者必須喚起青年一代的信仰意識、團結意識、憂患意識、大局意識、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喚起民族之魂,擯棄從前的機械灌輸模式,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三)社會、學校和個人多方合作,多管齊下。大學生信仰的重塑不是靠單方面的努力能夠實現的,必須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就社會而言,應該形成一個良好的道德風尚,尊崇道德倫理,對於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不要一味地關注成績和升學率。而作爲大學生自己,應該拋棄低俗的行爲習慣,多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和涵養。

總之,信仰是個人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崇尚和選擇,是個體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對個體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對很多問題和現象的看法較幼稚和膚淺,必需依靠學校的正確指引和社會的幫助,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鄭潤權, 陳揚.當代大學生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2]趙建國.終極關懷,信仰及其傳播[J].中國傳媒大學出版時.2008

[3]趙志勇.論大學生信仰的確立 []].教育與職業,2008

[4]楊明.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問題探析[D].貴陽: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顏吾佴,荊學民.大學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