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述德育環境與校園文化的構建

學問君 人氣:1.09W
論述德育環境與校園文化的構建

   關鍵詞: 德育環境 校園文化 構建 
    論文摘要: 環境對人的有着重大的影響和作用,學校環境對其認知構建具有深遠影響。目標的達成,很大程度上是學校創建教育環境的結果,教育環境的作用就是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完善和發展。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在對學生素質教育中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一、校園文化的概念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交往活動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爲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啓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校園文化的特徵 
  1.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裏有教師的作用,也有學校領導的作用,不過教師的作用是關鍵。同時,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爲對師生、員工的影響不可低估,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 
  2.滲透性。校園文化像和煦的春風一樣,飄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工作的態度和情感中。 
  3.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後,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不過也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 
  三、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園文化的基本功能在於育人,即按照社公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培養學生。育人首先是育德。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現爲: 
  1.思想的導向功能。把青少年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具有獻身精神和創造精神的一代新人,是社會主義學校教育的根本目標。而學校精神文化的狀態、性質又直接關係到這一目標的實現程度。學校精神文化是師生共同創造和享有的價值觀、道德認識、道德情感、思維方式、行爲模式及校風傳統、集體輿論等意識形態成果。 
  2.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經過精心設計的校園物質文化,即整潔優美的校容校貌,充滿生機活力的花草樹木,實用美觀的物質設備,不僅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安全舒適,產生一種規範化的體驗,而且能起到陶冶性情、激發美感,使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作用。各種具體的校園文化活功,比如舉辦節、節活動,舉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升旗儀式、入團儀式和少先隊集會等,對學生更有着感染、暗示的作用。 
  3.道德行爲規範功能。如果說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主要起曉理、激情的作用,制度文化則具有練意、習行的規範約束作用。制度文化是指學校特有的規章制度、學習守則,以及政、黨、團、學生會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能範圍。合理的規章,嚴格的紀律,的管理,作爲一種文化形態,既是建立校園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秩序的必要條件,又是約束、規範學生行爲,使之養成良好習慣的有效手段。這種手段同價值導向、情感陶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