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英語教學中“交流-互動”模式

學問君 人氣:2.61W
  關鍵詞:“交流-互動” 教學模式 學生能力 實際應用

淺議英語教學中“交流-互動”模式

論文摘要: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更加傾向於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把“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引到我們的英語教學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語言是交際的工具,思維的手段。語言能力只有透過與其他人進行言語交際,思維交流才能得到提高。

1、何爲“交流-互動”教學模式

“交流-互動”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創設交際活動情景,利用各種遊戲活動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地、有目的地使用英語的交際能力,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交流、產生互動。“交流-互動”教學的基本模式結構爲:課前預習、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練習評定。

1.1 課前預習,“交流-互動”的前提。在“交流-互動”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是以教師的啓動爲基礎的。教師在講授新課前要對學生做適當的引導,在講授較難理解或比較枯燥的課文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有關背景知識並提出教學要求,爲學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應做好引導工作,掃清學習新知識的障礙,爲學習新課程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給學生指定學習範圍。

1.2 小組討論-“交流-互動”的主體。在學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始小組討論。小組可由六人自由組合(其中優差生要平均分配)。在課堂上,小組交流一般控制在15分鐘左右。其形式是:各小組的成員就老師所佈置的任務進行交流、探討;然後在小組內選出一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進行巡視、參與;如學生遇上生詞不能解決,教師可適當指導,但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相信學生,讓學生他們自己運用集體的力量,相互學習,團結互助來完成任務。

1.3 組際交流-“交流-互動”的關鍵。在小組討論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組際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學一起交流。教師先讓討論的比較成熟的小組代表發言,彙報該組的交流成果,其他各組認真聽取發言,做出補充,質疑和評價,再由老師進行提問。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換各自的看法,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思維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語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學習潛能和創造力得到了發揮。更重要的是,這種交流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克服了自我中心、膽怯等不良心理品質,使其大膽開口用英語說話。

1.4 練習評定-“交流-互動”的檢測。在組際交流後,教師按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個學生進行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教師不急於下定論,而是採取全班講座的形式,透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手段來解決問題。“交流-互動”教學採用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方法,反饋迅速、校正有效,有利於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