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管見論文

學問君 人氣:2W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問題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管見論文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要達到的要求和目的,目標具有導向作用,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定、教材建設、教育評價制度,教育方法等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諸多問題有着決定性意義。

筆者認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既要反映專業特色,又要使人才能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從1979年高等學校恢復會計專業至今,理論界對財務管理專業“通才”和“專才”所持觀點是:“通才”指人才能夠適應多種專業工作的需求,具備根據競爭環境變遷而轉換工作性質的應變能力;“專才”指人才應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既能實踐操作,又具一定理論水平、科研能力,專門從事財會理論、實踐工作的專門人才。

廈門大學王光遠、陳漢文、林志毅在《會計教育目標之我見——試析通才與專才之爭》一文中闡述了他們的觀點:介於特定專業領域的知識逐漸演化爲普及性知識,不同學科之間的橫向交融日益增多,以及我國目前財會專門人才的嚴重缺乏的原因認爲,我國財會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西方國家還是應有差距的。從本科人才必備的基本知識日趨擴充以及當代科學的發展趨勢考察,本科生的培養應借鑑通才教育思想,從國內財會人才缺乏的現實情況分析,培養財會專才更符合我國國情。

目前,雖然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難的現象普遍存在,但實踐中對具有較高素質的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嚴重缺乏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財務管理是研究資金運動、協調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工作。而資金運動的過程,會涉及到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就微觀財務管理活動而言,資金運動會影響到企業的供、產、銷的協調發展,人、財、物的綜合利用;就財務管理內容而言,資金運動包含企業籌資、投資、收益分配三大方面;就財務管理方法而言,組織資金運動、協調財務關係,又需藉助財務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等財務手段;就財務管理環境而言,資金運動又會受到經濟環境、法律環境、金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因此,筆者認爲,財務管理專業本科人才爲適應實踐工作的需要應能夠準確把握企業系統中的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管理系統,使之形成一個周而復始、螺旋式發展的良性循環軌跡。將企業循環納入社會經濟系統循環,可以從更高層次上研究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構成的社會再生產循環體系。具體來講,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應瞭解企業生產過程,瞭解產品生產工藝構造;瞭解人力資源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應熟悉資本市場,能利用資本市場爲企業尋找融資渠道、投資方向;能預測把握環境變化,瞭解環境、適應環境、改造環境、正確應用經濟政策、金融市場、法律政策爲企業理財服務;同時應具備定量分析、實證研究的能力,爲企業作出科學決策。

一個合格的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應具備完整的財務、會計核心知識體系,包括財務管理學、會計學、審計學、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學、投資學、市場營銷、經濟法學、數學、計算機知識、英語以及語言表達寫作能力。只有具備完整的知識體系,纔會爲實踐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筆者的觀點是:21世紀初期,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生應以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的財務管理專業通才爲目標,即培養具有廣博知識、能獨立或藉助相關學科知識或人才的輔助,有效控制和管理財務活動的人才。專業通才強調,基礎紮實、精通專業、知識廣搏,並且應具有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具有組織管理領導能力,具有極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環境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賴於人才培養環境。教育必須同經濟、科技、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才能成爲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財務管理學是實踐性極強的一門學科,其教學的內容必須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教育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人才培養環境必須貼近社會,貼近時代,才符合專業教育的社會化趨勢。將教學過程完全放置於實踐環境之中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將理論教學融入現實環境,值得我們思考。在教學中可以透過樹立實踐觀念、建立校企聯合實習基地來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採用案例教學方法、爲學生提供更有利的學習環境等途徑,來實現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樹立實踐觀念

本科教學以教授基礎理論知識爲主,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它只會縮短理論知識與實踐的差距,而不會徹底消除這種差距,如何儘可能地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關鍵在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樹立實踐的觀念與意識。實踐的觀念意識一旦樹立,學生就會在理論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增長實踐才幹,這種觀念與意識的樹立可以在平時書籍、報刊雜誌的閱讀中實現。如證券報上刊登有上市公司會計報表,那麼學生們就該去考慮,這些會計報表說明企業怎樣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之後再與專家分析的結論相比較,看其中的差距及原因,並可透過以後該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來判斷自己所得出結論的準確程度。如此分析完幾家企業會計報表後,財務分析實際操作水平一定會有極大提高。再如果看到某家公司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支機構,那麼就可以想象,這家公司應如何進行財務管理,財務控制關鍵點是什麼?如何適度地實施集權管理與分權管理。透過這樣的分析與思考,財務控制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應用、昇華,實現其知識價值的增值。教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有意識地分析現實問題,這是本科教學培養實用型專業通才的重要環境因素。

(二)建立實習基地

企業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實體。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建立固定的學生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瞭解、調研企業問題,組織學生學年與畢業實習工作,參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要求學生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並就其主要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或就企業財務問題編寫出財務案例。實習基地是學生最能充分展示自己實際才幹,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重要場所。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學生實習基地也可能很難發揮其作用,筆者認爲可以採取優勢互補的方法,與企業聯盟,透過爲企業量身設計財務方案、定期舉辦講座,爲企業提供後續教育等服務,使企業自願自覺爲學校提供實習環境,真正起到實習基地的作用,也可以借鑑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校企聯合辦學,學校成爲企業人才培養基地,企業是學校的實習基地,學生走進企業,企業家走進課堂。

(三)培養科研能力

科研水平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與學術氛圍,也是培養專業通才的環境條件。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財務理論知識分析現實問題,教師科研項目也可吸收學生共同參與,特別是橫向課題研究,在這種研究中可以充分展示出學生的才華。

(四)採用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具有啓發性、實踐性,以提高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爲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爲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案例教學不應僅是單獨設定一門實務課程,而應是把案例教學的思想與方法貫穿於各專業課程之中,這樣纔會使學生感受到理論與實踐是一種循序漸進、自然的交融過程。

1.建立教學案例庫。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幾個渠道取得:①教師的實踐活動及橫向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爲案例;②針對現實中存在的焦點問題編寫案例;③按案例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改寫經典案例;④由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針對實習單位情況編寫案例;⑤動員工商管理碩士(MBA)及其他研究生課程班的學員提供企業案例。

2.營造“實踐”氛圍。人的才能不是與生俱來的,實踐才幹的形成與發展有賴於教育的作用和環境的影響,教師應善於啓發誘導、鼓勵學生參與討論

,善於營造能刺激學生參與實踐的思維環境。教學中可採用模擬教學方法,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啓發學生分析案例,思考“假如我是財務經理該如何運作”、“假如我是董事長該如何決策”等問題。當然,教師對案例要有獨到的見解,才能把握學生髮言的動向,並能對學生的討論作出恰當、準確的評價,使學生明辨是非,在討論中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找出問題的關鍵,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是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五)提供更有利的學習環境

財務管理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綜合性學科。學生只有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纔會產生豐富的想象力,纔會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除學生本人應刻苦努力學習外,學校應提供更多的有利條件,如讓學生充分自由地跨專業上選修課,擴大知識面,學校及各院系的資料室也應爲學生查閱資料提供方便,圖書館應儘可能爲學生創造使用計算機及網絡等良好環境。

三、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知識結構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取決於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各門類學科的發展對經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學生應具備合理的文化知識結構。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知識結構取決於四個方面:本科專業培養目標,畢業生就業變化和社會需求;財務管理學科本身的綜合性特徵;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趨勢;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

筆者認爲,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應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知識體系:

(1)理論及歷史課程:包括經濟學原理、馬列主義經典選讀、哲學、經濟史、中共黨史、經濟學說史、中國經濟思想史及重要的經濟政策、制度等。

(2)工具課程:包括外語、邏輯學、寫作、高等數學、經濟預測方法、投入產出分析方法、計量經濟學、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等。

(3)其他知識課程:學生可以選擇一至兩門自然科學課程,如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生物學等,或選修一至兩門社會科學課程,如政治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等。

(4)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以及其他相關專業課程。隨着經濟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調整。“方法”是最基本、最有用的知識,因此,我們更應重視基本方法的傳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備對知識的更新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學會學習的方法,把握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